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新老总上任感言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6/3 作者:潘凯雄,樊国宾,徐江,秦明,萧宿荣

面对这份责任……

■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时间过得真快,5年前我刚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时的情景还仿佛昨天一般浮现在眼前。经过这5年多的工作实践,我对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个团队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与理解,且情感也从过去局外人的一般景仰变成了现在与这个团队一道同呼吸共命运。我深知这家拥有57年辉煌历史的出版社在新中国文学出版的历史上占有何重要的位置:这里曾经诞生了一部又一部不朽的文学精品,这里曾经走出了一位又一位不凡的文学家、翻译家与编辑家,这里是发文学精品的助推器,这里是出人才的大摇篮。如今自己被推到这家出版社社长的位置上,在深感荣幸的同时自然会倍感责任与压力的重大。

然而压力又如同一把双刃剑,它可能将人压垮,也可能变成一股强大的动力,推动着自己在新的岗位上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持续前行。面对压力这把双刃剑,我愿意选择后者,即变压力为动力,紧紧依靠出版社班子成员和全体员工,将出版社的事业不断地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作为人民文学社的新一任社长,我深知如何坚持以国家文化建设为已任,以弘扬国家主流文化和兼容并包的理念出版“双效”俱佳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自己要坚守的首要问题。而如何既继承发展优良传统,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则是需要认真面对、更要扎实探索的新课题。在这方面,前人并未给我们留下现成的答案与经验,需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我们在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与传播手段的创新,比如在坚定不移地挺拔文学主业的同时如何探索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比如在不断巩固我们常销书资源的基础上如何努力打造具有我社特色的新型畅销书?比如如何拓展我们的出版理念,通过拓宽其外延与内涵,增强出版自身的活力……

一句话,从副社长到社长的变化,多的更是一份责任与义务而不是权力,如果何硬要说有什么权力那就是如何努力做到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如何做到社务的公正、公平、公开与透明,如何保证经营管理的高效益与高效率。而要保证这些工作的切实到位,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作风、品德、意志、修养等等。

登世界的台 唱中国的戏

■樊国宾(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

中国戏剧出版社第一任社长田汉先生早年留学日本时,在给青年郭沫若订交的信中说:“我最爱的是真挚的人。我深信‘一诚可以救万恶’这句话,有绝对的真理。” 1926年,他创办南国社,不问出身,兼收并蓄,有如明朝李贽之建芝佛院,包含了“三等僧众”在内,以其豪迈真挚之英气聚敛群贤, 倡导“团结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一展抱负。他的剧作《晚会》里面一位资本家的太太觉悟后说:“假使我明天就得死,或是今晚,我也绝不悲观。我也要把我最后的、最好的力量用在更有益的地方去。”

赎身洗罪,不待神力,不待将来。到社履职三个月来,我多次召集全社职工共同思考老社长一生壮怀激烈的精神遗产:所谓诚信、所谓博大、所谓风骨、所谓进取……在这个文明渐次物质化、实用化的时代,在这个工具理性以牺牲价值理性为代价急剧肿胀的时代,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汪洋中出版业逐步醒悟自己将成为“行业孤岛”而悲壮突围的时代,中国戏剧出版社来到了一个命运呈现无穷可能性的十字路口,来到了一个悲喜交加顾盼自主的“生死场”,我和我的员工因如此的历史性时刻而怦然心动。

作为全世界唯一一家以“戏剧”为品牌标识的出版社,如何“豪杰起于草莽”,我感兴趣的是法国午夜出版社和日本株式会社角川书店的经验。午夜出版社在20世纪50年代出版业萧条的艰难时期,其社长兰东敏感于未来的出版方向,勇敢地走非常规之路,以此确立自身作为类别产品推动者的地位,这完全根源于他坚持做对当代文化生态产生一定影响的“非巨无霸”式出版社的决心。而将书本和新介质、新表意符号系统捆绑起来的“角川商法”,凸显了出版作为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属性——“前瞻性”。

中国戏剧出版社今后的战略思路将是“一项根本,两条路线”。

“一项根本”,即取得细分市场中全球范围内类别产品领导地位的根本战略。从长远看,要在国际范围内构造本社作为戏剧内容提供商的殿堂级地位。戏,是人的一种超本能需要,一种形而上愉悦,我宁愿认为日趋勃兴的影视、动漫、游戏产业是人类艺术表意本能的弱化甚至退化,因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培育懒汉的参与和参与的懒汉——将来会不会直至服一粒药丸就可以做到欲仙欲死呢?而自埃斯库罗斯到贝克特,两三千年来铅与火的革命不止一次,“戏”永远是一种以精英为诉求观众的高雅游戏。这个规律给予我们信心。

“两条路线”,即一方面作为对独特思潮或实力作者的护佑者,戏剧出版社认为进行商业和文化上的双重冒险是值得的——应当由于作品阵容及其历史地位而建树声望。一方面作为文明遗产与新型阅读符号的嫁接者,戏剧出版社将形成其新型“文化共同体”中思想波普化的新锐面孔,譬如“中国戏剧出版社动漫研究所”近期即将挂牌,一块国际特色化的动漫学术高地将正式垒建。

这个战略思路,归纳成一句白话,就是“登世界的台,唱中国的戏”——以国际化视野与国际化媒介,整理和输出中国的价值观与文化个性。

我曾开玩笑说,来做戏剧社的社长,无异于求解一道古登堡印刷《圣经》以来世界出版史上“哥德巴赫猜想”级的难题,不仅是对智力的挑战,而且是对体魄的检验。生命密度急遽浓厚,浑身毛孔次第张开。从个人的角度讲,离开原来单位的伙伴,十分留恋不舍。那些曾经的机锋、契合、慷慨与磊落理想是温暖欣悦的。许多年后,我还能用托尔斯泰80岁离家出走的借口解释这次职业变更吗?不管怎么说,充满悬念的生活,它击打我的心。

产品、发行和管理三管齐下

■徐 江(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社长)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工作10余年,又在库尔勒市担任市委副书记挂职锻炼3年,之后,徐江于2007年年底来到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执掌帅印。

虽然徐江此前并不从事出版工作,但他在自治区团委工作期间曾参与新疆青少社改革方案的制定等工作,因此对该社也较为了解。他说:“新疆青少社在新疆出版业中应当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家,这是它的优势,但也只是相对优势,而它在管理方式、产品结构、策划能力、销售网络、数字技术等方面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上任半年以来,徐江的工作主要围绕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发行渠道和加强管理三个方面展开。

徐江告诉记者,新疆青少社以前过于依赖教材教辅, 2005年,该社在京设立办事处,少儿读物出版情况有所提升,但办事处人员少、力量有限等原因导致一般市场书的发展仍然不能适应形势所需。2008年,他提出产品结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即一方面持续打造已经初步形成品牌的教辅图书,另一方面加强一般图书的出版。

在教材教辅板块,新疆青少社狠抓编校质量,将2008年定为社里的质量管理年。对于一般图书板块,该社首先重新定位北京办事处的工作,其工作重点是自主品牌“阿凡提”系列图书的开发、引进版图书的策划出版,以及传统书目的重新编辑、设计和包装。其次,出版社加强社本部普通少儿读物的出版,重点发展低幼板块和科普板块。今年年初,新疆青少社与西安的“小哥白尼”杂志社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该杂志社科普杂志的内容进行再开发,从而迅速增强自身科普板块的实力。第三,该社着力发展面向农村地区青少年的图书,例如与北京新世纪公司合作,出版三农读物、农村中小学藏书工程图书和以“新农村建设青年文库 十万个怎么办”为主题的系列丛书。此外,新疆青少社还积极配合自治区出版局的工作。在政府采购项目“东风工程”中,该社被选中的图书品种达12种,码洋达102万,都比去年有较大增幅。

新疆青少社过去在西安、成都和福建等地都设有发行网点,但主要针对教材教辅。随着图书结构的调整,该社的渠道建设也力求同步进行。除了传统的新华书店,徐江看准了图书馆馆配领域。他说,目前新疆图书馆馆配市场多数是民营机构在做,竞争还较为混乱。而公共图书馆和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是国家的重点项目,新疆青少社已经在一个馆配项目中中标,目前正在与自治区图书馆、新疆厚博学院等单位洽谈具体事宜。该社也正在积极筹备馆配中心,这对于维护书业形象和市场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内部管理也是徐江上任以来主抓的一项工作,主要包括成本控制和“编辑准入淘汰制”。出版社要求编辑增强成本意识,上报单品种成本核算。该社还成立专门的编校质量管理室,该部门可对所有已经出版的图书和编辑完成的图书进行检查,同时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即如果错误率超过万分之一,每个错误扣罚100元,上不封顶;如果错误达到一定比例,则中止该编辑从事该类图书的责编权利。对于出版社的经营管理,徐江初步形成“四化”方针,即管理细节化,细节决定成败;销售网络化,连点成网,将北京、福州办事处,广州、西安销售点充分联动起来,并开拓新的“点”;策划系列化,提高选题关联度,做深度开发;产品板块化,逐渐形成品牌特色,力避无所不能。

谈及对新疆青少社未来的展望,徐江表示:“在新疆做出版的确很难,以汉语为母语的人不足800万,遑论其他。新疆出版资源相对匮乏,新疆青少社必须走出去,寻求合作,共享资源,方见天地。但是,合作也决非依凭尚具有国家政策保护含义的书号资源进行简单交换,而是让资源为我所用,在与各工作室、文化公司的合作中尽早提升管理、销售及策划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想,努力做事,‘衣带渐宽终不悔’,足矣。”(李雅宁/采写)

做好细分市场 更加专业专注

■萧宿荣(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总编辑)

在“好稿待价估,网络冲击强,洛阳纸更贵,版税年年涨,账期拉得长,退货没商量”的大环境下,中小规模出版社的生存危机日益凸显,定位为“中等规模专业教育与科技生活读物出版机构”的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也面临发展的瓶颈问题,因而在直面挑战与危机的同时,我们积极校正定位,调整结构,优化选题,努力寻求更加稳定、更有拓展性的生存空间。我公司的“十一五”发展战略是:突出自主创新,专注细分市场,发挥世图优势,打造品牌图书;以外语学习和专业教育出版为主,以科技生活出版为辅;力求做精做专,进而做强做大。基于这一战略,广东世图内容生产主要依循以下几点基本思路。

一是根据中国出版集团有关产品线建设的指示精神和世图总社产品线建设的总体规划,广东世图把产品线锁定在大众外语及工具书、教育读物和科技生活读物三大板块。我们将借助“李阳疯狂英语”、“千万别学英语”、“口袋英语”等品牌外语学习读物打下的良好基础,在西班牙语、日语、韩国语及泰国语、越南语等东南亚小语种的出版上步步为营,创造品种与规模效应,力争在局部领域赢得先机并有较大斩获。

二是继续发挥世图公司购权出版的传统优势,以购权出版、合作出版、输出版权等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做好外语学习工具书的创新出版工作,以购权出版国际著名的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出版集团和微软公司联合开发的新世纪《英卡特英汉双解大词典》为契机,重新打造广东世图的辞书品牌。同时,根据中国出版集团积极拓展海外出版业务的精神和世图总社的战略部署,利用地缘和语缘优势,计划在新加坡设立分公司,在香港、台湾设立常驻办事机构,以有效“拿来”东南亚可为我所用的出版资源,输出中华文化。

三是以品牌合作、优势互补、互惠双赢为原则,创新出版模式,整合国内及港澳优质出版资源,降低投资风险,加快发展速度。我们已与四川新华文轩股份有限公司初步达成项目合作的意向,共同打造学生工具书系列品牌。同时,配备精兵强将在广东和周边省份大力拓展职业教育教材出版业务;把广东地区的强势品牌“华研外语”、“百思英语”、“心育作文”整合为社内资源,为做强做大教育出版夯实基础;与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合作,联合开发高品位、高品质的时尚生活图书。

四是充分利用公司和合作机构的出版资源,投资设立专门机构,延伸开发电子版学生读物,建设多媒体教育读物生产和服务平台,锻造教育读物产业链,以期创建区域性电子读物品牌优势,首批电子出版物即将于7月投放市场。

五是以人为本,建立长效的人才培训和培养机制,设立“名家讲坛”,定期延请国内外出版专家来公司讲学,传授出版经验和策划智慧,切实增强编辑发行人员的全局意识、风险意识、学习意识和发展意识,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Images\2005-2009\sb080603T0301.JPG

潘凯雄,1958年9月生,编审。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社理论部副主任,《经济日报》副刊部副主任,经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副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现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Images\2005-2009\sb080603T0302.JPG

樊国宾,1970年生。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中国戏剧出版社社长。

\Images\2005-2009\sb080603T0303.JPG

徐江,1968年8月生,祖籍陕西,生长在新疆独山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学士,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涉外经管专业。现任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社长。

\Images\2005-2009\sb080603T0304.JPG

秦明,大学所学专业为中医学、思想教育管理学。曾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工作9年,后调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工作,其间被评为成都市劳模。2007年1月任成都传媒集团党委委员、成都时代出版社社长。最喜欢的格言是“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Images\2005-2009\sb080603T0305.JPG

萧宿荣,1965年生,江西宁都人,文学博士,编审。1991年开始从事编辑工作,2006年12月任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总编辑。出版著作6种,发表明清小说及出版文化方面的论文计3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