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让我们读书吧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11/10 作者:穆宏志

\Images\2005-2009\sb061110T0201.JPG

商报讯(记者 穆宏志)11月6日~7日,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等联合主办的全国读书文化研讨会在深圳举办,成为深圳读书月期间最大的亮点。7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名人围绕“阅读与城市”的主题展开思想碰撞。国内一些具有读书文化特色的市县代表也前来传送经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黄中平参加了论坛并发言。专家学者还通过了《关于全民阅读的深圳宣言》,倡议每一位热爱读书的人:“让我们读书吧。”

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深圳读书月特别顾问陈佳洱认为,一个城市的品位和书城、图书馆密不可分,读书一定要在正确、科学的价值观下进行引导。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谈了对阅读的四点思考:第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第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其阅读水平;第三、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第四、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一定是美丽的城市。

针对全民阅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提出了五点建议:第一要提高认识,要认识眼下中国推进国民阅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人们的购书习惯和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不管形式怎么变化,都应该欢迎他们加入到阅读中,否则会把阅读之路堵死;第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读书传统,激励当代人更好地去读书。他呼吁出版业把这些故事生动地写出来,通俗地引导孩子去关注读书,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目前提高公民阅读很重要的事情;第三,要很好地借鉴和总结经验,要找到推进国民阅读的良好形式,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阅读规律,抓住关键,扎扎实实地把读书、阅读作为振兴中华民族的有效工具。既汇聚全国各地的经验,还要睁开眼睛看世界,学习、了解国外的东西;第四,读书需要条件,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完善设施,加大投入;第五,希望出版发行单位以更大的热忱、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工作推行全民阅读活动,把它当作自己的事。读者是出版界的衣食父母,读者如果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怎么会多买书?出版单位和出版专家要加大宣传,出好书、多出书,反映先进文化、有用的知识、有用的方法、有用的信息,特别是对青少年。出版一些反映读书重要作用、良好方法的普及读物,并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出版商推广国民阅读的好方法。

深圳市文化局、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尹昌龙介绍了深圳读书月走过的7年历程、经验和思考。他认为开展读书月是扭转全民阅读率下滑的有效举措。深圳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为了长远发展,要持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必须依靠文化的竞争力。中国城市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拼经济;第二阶段重管理;第三阶段讲文化。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提出了三点计划: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图书网络建设的布局;第二创新工作模式,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创新活动内容,加强对阅读的指导。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黄国荣号召写书的、出书的、读书的、用书的、卖书的朋友应该携起手,不遗余力地把读书活动持续开展下去。在用人制度上要通过考核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激励他们进行广泛阅读。岳麓书社总编辑唐浩明认为,出版者有责任以更易被接受的形式给读者提供更好的书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认为,阅读是改善心灵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人与人沟通的需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建议,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建立读书活动的社会动员机制;依靠政府主导力量,发挥民间组织、个人团体作用;并重新定义阅读概念,运用网络阅读,实现网上网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