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行家呼唤:加强区域战略合作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12/19 作者:穆宏志

跨区域战略合作符合发展潮流

■马 正(北京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是由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大型国际文化展会,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按照文博会组委会的安排,本届博览会特别在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增设了国际图书分会场,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第三届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发行集团承办。

展会期间我们陆续推出中外文出版物展示订货会,新书、重点书推介会,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优秀出版物成果展,中国图书文化展,大众收藏资料拍卖会,行业论坛,名人签售及讲座近20场活动,力求依托第三届文博会共同打造一场全国性、高水准的出版发行业盛会。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出版发行区域战略合作,由于历史原因,出版发行业长期以来形成了区域封锁和市场封锁的格局,不同区域内的出版发行单位成为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个个相对的孤岛,行业信息、发行渠道和物流基地等业内资源很难在不同区域实现共享,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是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2006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关于深化出版发行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表示鼓励出版集团公司和发行集团公司相互持股,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合作重组。与此同时,有关转企改制、股份制改造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各地出版发行单位逐步完成内部资源整合,经营业务渐入正轨,对谋求打破条块分割的跨区域合作和行业重组也产生了强烈的内在需求。

总之,出版发行单位跨区域的战略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是出版发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北京发行集团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方面通过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建设现代连锁经营体系和现代出版物流中心等一系列战略举措,做大做强发行主业,另一方面也在努力寻找机会和创造条件,谋求与全国各地的出版发行单位通力协作,共谋发展之路。2007年11月8日,北京发行集团投资兴建占地460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的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推出了北京台湖新版中外图书、音像制品推介订货会,2008年北京国际图书城新书展销会,北京美术联合体专场图书订货会,中国书业营销论坛等多场业内展会论坛,初步搭建了行业上中下游企业相互交易和交流的平台。

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努力把出版发行物流中心打造成为全国出版物集散中心,也真诚地希望与各省区出版发行单位在信息层面、业务层面和资本层面开展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同促进出版发行企业区域间和上下游间的资源整合,推动资源、技术、人才在全国范围内的有效流动,努力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发行市场体系。

对市场软环境给予更多关注

■谭 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发行管理司副司长)

当前发行方面的改革走在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前面,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个是行政推动,另一个主要还是从市场的主体入手。最近中央提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又提出要改革体制和机制,我认为机制方面的改革是改革过程中一个相对被忽视的方面,因为市场的发展由很多因素决定,改革主体应该是比较主动的因素,是一个硬环境。

改革还应对市场软环境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价格体系,以前我们对这方面的研究非常不够。世界上严格采取图书定价制度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我国现在虽然也执行定价法,但是没有完整的制度规范,所以有一些缺失,造成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更多地关注软环境,可能会对区域战略合作有一定的影响。

大家对农村市场也应该给予相当的重视。现在发展农家书屋是新闻出版总署的一号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利国利民,也给出版发行行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希望出版和发行单位热情地从事这项工作,积极地为农民朋友出书。

规范价格

规范定价机制

■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比较多的是回顾30年来的巨大成果,其实还有另外一面,就是今后怎么办,后一个30年或者后一个阶段怎么办?特别是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由金融危机导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这样一个大的经济背景,对于书业是机遇还是挑战?是同行们面临的共同问题。当然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有不一样的地方,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恰恰是美国娱乐业高度发展的时期,好莱坞、兰登书屋等都是在此时发展的。七八十年过去了,那样一种机遇是否还会降临到书业的头上?需要认真思考应对。

我们对图书定价体系的研究,还远未到位。现在每年面对一个海量图书的生产,采取什么样的社店合作关系,如何保证在海量图书当中让一些确有一定价值的图书在市场上有足够的位置,是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社店之间、上下游之间交易中的结款不及时、账期过长等问题,现在更多的是从诚信层面来讲,但是诚信毕竟是一个道德层面,没有任何约束力,不是刚性的东西,怎样建立一套具有法律效力的、带有约束力的交易规则,其实也是上下游合作当中面临的问题。此外,上下游都需要第三方数据,需要各种细分数据,但目前还做得不够。这些是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书业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时面临的一系列更为艰巨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沈勇尧(上海书城总经理)

上海书城1~10月,图书销售较好,但11月份,书城本部销售下降了400万,原因是散客减少,去年11月份成交量是21万笔,今年11月份是17万笔。我们正在积极努力,要把400万夺回来。把这个问题提出来,实际上战略合作就是想终端有什么问题,告诉出版社,一起探讨怎么合作。

我们还发现,上海书城连锁店的地理位置不同,销售情况也不一样。在商圈里面受影响比较大,比如书城本部工商管理类销售下降400万元,但是社区较大的书店,比如东方书城、五角书城盈利就没有下降,东方书城今年销售增加400多万元,五角书城销售增加300多万元。

今年有几个大类的销售是增长的,比如文学、生活、少儿、教辅、美术、软件,而旅游、科技、工商管理类下跌。

这些告诉我们明年怎么办?首先,我想大众类书籍陈列比例要扩大,争取更多的人消费,要错位经营。其次,产品需要有互动。第三,加强专业书营销。

关于价格规范化,网上和网下的销售怎么办?网上有时候会低于成本销售,实际上是恶性竞争,但是没有部门管理,对图书市场的发展不利。

■何建忠(广州购书中心总经理)

当前考虑最多的是价格策略,大家要关注实体书店生存的问题。其实网站折扣战,前几年不像今天影响这么大,但现在对大书城压力特别大。因为较多的中高端读者都在大书城,他们也很容易通过网络购物。现在的竞争起码不是一个健康的竞争。如果大书城的发展不健康,对整个出版发行业的危害是很大的。

■汤小明(机械工业出版社副总编辑)

最近我们呼吁要对网站进行限价,而且要经常反复检查,一违规就采取一些警告措施。建议大社联合起来,对网站的一些畅销书给一个指导性的价格,共同规范市场。

如何刺激终端读者?机工社想协助书店多做一些工作,这几年也在尝试,比如图书出版以后,要在专业网站进行发布,让专业读者知道图书的信息,另外在专业展会上也在做工作,都是想让专业读者得知新书信息。机工社也在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终端营销活动,2009年将在终端上下更大的功夫。

■刘晓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社长)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是中国出版集团的成员单位,集团前两年推出了一个常销书和畅销书的推广计划,希望更多的战略合作伙伴参与进来,对推广计划进行更广泛的实施,实现社店双赢。

图书的定价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原创的作品成本高,很多跟风的成本肯定低,在销售当中的折扣也比较低。出版的各个链条应该维护原创,如果得不到保护,精品书可能会越来越少,市场会萎缩。

信息平台建设很重要,需要多方面共同搭建。

■何建明(作家出版社社长)

我从一个作家的身份看发行,没有感觉到金融风暴对图书市场或者写书人的冲击,而且相反,我们进入了一个可以静下心来好好看书写书的非常好的时代,这给出版发行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生机。从很多例子可以看到,文化与经济反向的浪潮,最优秀的作品常常是在最苦难的时候创作出来的。

馆配市场

市场繁荣重在规范

■胡 越(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副主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

对绝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来讲,虽然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结束,但是现在第二轮关于教育质量工程在陆续展开,从这个意义上讲,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还在深入地进行,而且向着更科学化、细致入微、条理化的方向进行。高校图工委也在组织高校图书馆对采访工作、文献资源建设进行一些理性的评估、分析和回顾,对前五六年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

我们一方面在力求从图书馆的角度规范采购行为,包括如何科学地选择文献、获取信息、进行文献采购、规范馆藏建设和配置。高校图工委陆续出台了一些规定。在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的过程中,图书馆要合理地提出折扣和服务要求。

市场繁荣重在规范。第一,图书馆需求信息要快捷、丰富和规范,但对信息的掌握缺口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一些学术性、教学科研型的大学图书馆,或者规模比较大的图书馆,大概有20%应该采购的学术文献因为没有掌握到信息和渠道,没有采购到。希望上中游整合出版发行信息,能够快速传到图书馆。主管部门应该在信息的整合发布方面,做一些规范工作。

第二,关于服务的规范。最近有些服务已经超出了发行企业应当承担的范畴,图书馆有些需求过度,其实对长远发展会产生问题。我认为几方应该携手,研究市场和图书馆需求、出版发行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发行服务的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使行业得到健康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和恶性循环。

第三,数据规范。要达到规范、有序、便捷、快速的数据服务,势必催生出一些数据加工企业,而不是小规模、东拼西凑的数据服务,这样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对图书馆数据的服务,应该形成规模化、企业化运行。

■严潮斌(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长)

出版社、中盘和图书馆应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我发现,第一,现在出版社没有建立自己的机构知识库,如果出版社有机构知识库,作为一种服务的手段,图书馆会认为特别好。

第二,现在图书馆发展非常快,要购买很多数据库,对于出版物信息,希望更多更丰富,图书馆非常希望跟出版社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第三,图书馆在选择图书的时候非常盲目,图书馆的采购知识面还较欠缺,希望出版社做有效标注,对推荐理由也进行分类。这种方式不失为在竞争过程当中非常好的选择。

社店合作

社店融合或成趋势

■任 超(人民出版社副社长)

人民出版社今年与北京发行集团合作,实现销售收入1100多万元,而且是连续4年大幅度增长,这与发行集团及各个业务系统的密切合作分不开。

北京市新华书店和北京发行集团创造了很多种非常有效的社店合作形式,比如最早的特约经销店建在北京。此外,也进行了产业链合作、产品合作、信息技术合作和资本合作。

30年前的改革是以社店合作为开端的,未来30年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也有待于出版社和书店进一步深入合作,这种合作可能比过去的合作形式更丰富,内容更深刻,甚至会出现社店很难分清楚的一种融合趋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朱德明(深圳书城罗湖城总经理)

当前书城的压力其实很多。一个是大环境的压力,今年10月份开始,深圳书城罗湖城出现了销售下降,虽然大环境改变不了,但是要承受。第二个是小环境的压力,即区域竞争。第三个是业务链上的一些压力。还有一个隐患的压力,很多读者在书城看书,到网上买书,书城变成样本库。网上书店和实体书店价格的关系,要引起相关部门重视,否则会挫伤实体书店的积极性。

出版社在与下游合作方面,对员工的培训是一个重大突破。深圳书城今年想轮训员工,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员工知识在老化,不可能成为很好的导购员。现在的培训都是集团人力资源部在做,实际上出版社编辑和营销人员就是书城很好的老师。

关于信息的规范,在团购的过程中体会最深。每家都有一套自己的系统、数据和推广办法,实际上是资源极大的浪费。期盼有一个共同的标准出来。

■马永聚(石家庄市新华书店副总经理)

如何加强店社之间、店与店之间信息沟通?单店的图书信息固然可以提供一些进销的依据,但是对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势,各图书类别的销售走势,某些图书品种的营销对策等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地域相近、经济条件接近的书店之间,互通信息、相互借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加强店社信息沟通能够有效地控制风险。要做到信息资源的共享,需要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之后,在数据的加工、采集、发布方面应该制定相应的统一标准。

■王 芳(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

外研社和北京发行集团一方面是人员沟通,另一方面是信息沟通。由于身处北京,编辑和店员的沟通非常频繁,一个星期会组织一场交流和互动,这种交流对于图书销售非常必要。

■马洪江(北方图书城副总经理)

北方图书城作为连锁发行企业,核心的定位是什么?我们认为是一个发行的渠道。年初我们选了几种不入排行榜的书,进行了市场推广。一年下来,这几种书的销售都在两万册以上。表明多家门店共同促销一种书或者几种书,渠道的力量非常强大。

今年我们在发挥渠道的力量上,重点放到了团购市场,成立了三个大客户销售部门,团购市场收入5000多万元,销售增长35%。

尝试与音像出版社进行全年合作。

总之,对发行渠道的力量整合,会为行业取得一个很好的市场效果,这也是我们2009年的合作方向。

■陈祖回(中原图书大厦副总经理)

建议加强出版社与卖场之间的营销合作,建议大卖场之间直接建立广泛、紧密的沟通合作机制。

■张小凌(科学出版社副社长)

建议加强对终端的工作,一是指进入书店的读者客户,还有一部分是需要书店员工主动出击寻找的客户,可能对书城2009年的销售会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左其遥(中信出版社副社长)

中信社从今年的业绩看,增长了将近40%,一方面中信社的产品抓住了目前经济形势的热点,另外与各大书城的支持,以及今年社里主抓整合营销有关。我们现在最焦虑的是明年怎么办,后年怎么办?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19.JPG

12月18日,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期间,北京发行集团在台湖国际图书分会场举办了“出版发行区域战略合作论坛”,来自全国部分出版社、书城和图书馆高层人士齐聚一堂,研讨合作共赢大事。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01.JPG

谭 汶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02.JPG

马 正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03.JPG

潘凯雄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04.JPG

沈勇尧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05.JPG

何建忠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06.JPG

汤小明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07.JPG

刘晓东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08.JPG

何建明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09.JPG

胡 越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10.JPG

严潮斌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11.JPG

任 超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12.JPG

朱德明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13.JPG

马永聚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14.JPG

王 芳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15.JPG

马洪江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16.JPG

陈祖回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17.JPG

张小凌

\Images\2005-2009\sb081219T0518.JPG

左其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