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企业:大不一定强,小也不见得弱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2/11 作者:姜岚昕

做大,是一种口号,也是老生常谈;做小,才是真正的行动,是还原生活。一个宽容的时代,允许“大”的存在,而当“做大”逐(渐)成风气,很容易流于投机和浅薄。大话说多了都是废话,一味求大往往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做大生意的往往都做(会注意)小客户,做小生意的才只会盯着大客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这话诠释了大和小的辩证关系。

人都想把企业做大,规模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市场份额最大化,结果是一盘散沙,我们有太多迅速膨胀而后迅速崩溃的例子,市场多事之秋,群雄栖居之地难免为商业战火荼毒,虽有佼佼者,恐怕是昙花一现不成气候,德隆崩盘、格林科尔解体、三九“病变”等事件接踵而至。我们不禁产生这样的疑问:西方发达国家咋会有那么多“航空母舰”式的百年老店,而我们的企业竟这么弱不禁风?经历了打破垄断的阵痛,经历了引入竞争的不适,经历了拆分重组时的迷茫,依然卓立于市场经济潮头的已是凤毛麟角,那些以身试法而“昙花一现”的“企业家”只能让人扼腕叹息。“沉舟侧畔千帆过”,在我们的一些企业折戟沉沙、纷纷衰落的废墟上,新生代企业悄然崛起。

市场竞争激烈,越是这样,我们越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大脑。所有事物都有它的自身规律,脱离实际,拔苗助长只能成为笑柄。看了一个说法,舒马赫1973年说“小就是美”,这个提法虽被认为太理想主义,但企业大了难免官僚、迟钝,小所代表的灵活和敏锐则令许多“大老儿”心向往之。所以大伙别都一门心思盯着世界500强眼热了,虚胖即肿。

一口气看了这本《做小》,心头为之一振,没有高屋建瓴,没有豪言壮语,为企业折射出一个做小的思想要义,所谓“做小”,他不是从规模上来阐述这个问题,而是从成本、产品、渠道、市场、库存、细节六个方面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他温柔而尖锐地颠覆了那种“做大”情结,其做精、做专和“聚焦”理念不谋而合。大不一定强,而小也不见得弱,精耕细作,把事情做踏实、丰满,比好高骛远的臆想更符合实际。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书里所强调的“做小”的道路,有着很强的实操性,可见,做小不是一件简单的是,做小也需要技术含量。海尔的目标是“把公司做小,把客户做大”,这意味着一种转型的决心,传统商业法则受到挑战,销售额高于一切的时代过去了,利润是王道,细节定成败。

这本书不仅适合中小企业看,也同样适合大企业,书中蜻蜓点水一般提到韦尔奇,我仿佛看到韦尔奇先生从书里探出头来说,染上大企业病的企业,就像一个穿上了很多层毛衣的人,不但体态臃肿,行为鲁钝,而且感受不到市场的温度变化。基于这样的原因,大企业才有做小的必要。

做小也要“怀大”,所谓“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为企业持久发展考虑,建立行业领先者的优势地位,还是必要的。大企业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打造出来的。“大”,都是由“小”逐渐累积而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做小入手,企业才会越做越好。大企业有效控制成本、降低库存、整合渠道、减员增效,让自己具有和小企业一样的内在活力和对市场的敏捷响应能力,而中小企业也尽可以谋求利基化生存,发掘“专注”制胜的基因,籍此更具竞争力并日渐做大。也许有人认为,还是把鸡蛋多放几个篮子更安全些,实际上,作者强调的不是孤注一掷、一意孤行,而是“专注”的价值。撑死的企业,远比饿死的企业多。正如西蒙所说,任何伟大的企业都源于专注。而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构筑在“做小”的基础上。

\Images\2005-2009\yd071211T0604.JPG

《做小——企业不败六术》张轩逞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