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9年8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总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新华传媒在上海街头的巨幅广告。
1964年8月,中国科学院第一任院长、著名社会科学家郭沫若为科学出版社成立10周年题词
科学出版社成立三十周年宴会场景。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的中外版权人洽谈合作。
中国图书点亮莫斯科国际书展。
中国出版人参加韩国首尔书展。
■商报记者 蓝有林 孙珏 金霞 李同/整理
■出版新概念
著作权 为保护作者的正当利益、鼓励创造性工作的繁荣和发展,1991年6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由此,“著作权”一词开始逐渐流行。
转企改 制指国有出版、发行单位从事业单位或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转为企业单位,通过员工身份置换、分配制度改革等实施体制和机制改革,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
集团化 “集团化”的核心在于:追求规模效应,实施集约经营,缔造共同市场,降低平均成本,取得1+1>2的放大效应。目前,一些以经济为纽带,优势互补的产业集团正陆续产生。
兼并重组 兼并重组是市场主体自觉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优化与科学运动,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值与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目前,多种媒体以及跨地区的横向并购与延伸产业链条的纵向并购相结合成为主流。
数字出版/手机出版 新技术触及出版业内容催生数字出版。我国数字出版理念正在形成,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态更加丰富。手机出版是数字出版的一种类型,以无线通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将加工复制后的数字出版物发布给手机用户的一种出版形态,成为继报纸、期刊、图书、互联网出版之后的一种全新出版业态。
助学读物 2000年,时任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的骆丹首度提出“助学读物”概念,2001年6月,本报对此概念进行了界定:在外延上,它已从紧紧依赖教材大纲的教辅变为更能帮助教育和学习的更广泛的读物,一切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书都可以归为“助学”一类。
(链接:本报2008年11月18日,《30年书业,力量百版金刊——30年,书业30新概念》,A2版1、A24版。)
改革开放后成立大批新出版社
1976年,“文革”结束时,全国共有出版社75家(不含副牌社),1977年以后,“文革”期间被迫解散或合并的出版社逐渐恢复。1977年恢复的有春风文艺出版社;1978年恢复的有科学普及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纺织工业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等18家;1979年恢复的出版社有世界知识出版社、电力工业出版社、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等6家;1980年恢复的出版社有法律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宝文堂书店等8家。据不完全统计,从1977年到1980年,全国恢复和重建出版社30多家。与此同时,新建出版社的工作也在进行中。1977年,全国新建出版社7家,1978年新建9家,如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1980年新建40余家,如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求是出版社等。截止到1980年12月全国共有出版社169家(不含副牌社)。
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随之带来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对于图书特别是教材出版需求的增加,而原有出版单位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一批大学出版社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纷纷建立。大学出版社最早只是作为学校的附属机构而设立的,但在随后的几十年时间中,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出版业中可以与原来的中央社、部委社相抗衡的重要力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一部分大学社,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等,由于抓住了新形势下文化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成长为中国书业的领跑者,并将继续左右中国书业的大盘走向。此外,上世纪80年代初,绝大多数地方科技社、文艺社、少儿社、美术社等也纷纷从地方人民社中脱离,单独建制成立。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和二版修订出版
综合性百科全书是集成古今中外一切学科基本知识的重要工具书,在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编纂出版综合性百科全书,是一个国家出版业实力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实力甚至综合实力的标志。
然而,长期以来没有自己的大百科全书,曾是中国人心底的隐痛。早在清末民初,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就萌发了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意愿。可是,战乱频繁、财力匮乏、科技文化落后的现实,让人壮志难酬、空留嗟叹。中国的知识分子只能“乞灵于外籍”,在科学文化领域也要仰人鼻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知识界迎来了“科学的春天”,经过15年编纂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于1993年面世,结束了泱泱大国没有大百科全书的历史。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时,把《中国大百科全书》等图书作为国礼赠送给耶鲁大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国务院1995年12月正式批准立项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集全国各行业专家学者心血和智慧,于2009年4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二版是第一版的修订重编版,全书总卷数为32卷,总篇幅约6000万字,是反映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在编排上按条头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也是中国第一部按国际惯例编写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据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向世界传递和展现了一个科学的中国、一个发展的中国、一个文明的中国。
1994年中国第一次作为主宾国参加国际书展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综合国力的逐渐增强,近几年中国频频以主宾国的形象隆重亮相各大国际书展,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主宾国、2008年首尔国际书展主宾国、2007年莫斯科国际书展主宾国、2004年法国图书沙龙主宾国……而中国第一次走出国门作为主宾国参加国际书展,要一直追溯到1994年。1994年5月3日至9日,第八届日内瓦国际图书沙龙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展览馆举行。中国第一次作为主宾国参加了该届国际图书沙龙。中国参展代表团以当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谢宏为名誉团长、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陈为江为团长,由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2个出版单位78人组成。
时任新闻出版署外事司司长的杨德炎,是那次中国主宾国活动的亲身参与者和组织者之一。据他回忆,日内瓦国际图书沙龙原本是一个以欧洲展商为主的国际书展,因此中国的亮相,立刻成为全场的一个关注焦点。中国馆设在图书沙龙的中心场地,面积为400平方米。为突出主宾国的形象,专门设计制作了既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又有现代风格的展馆,展馆三面设有庄重喜庆的红色门楼,配上绿色的仿琉璃瓦,四周是明亮美观的橱窗。庄严大方的中国馆成为整个国际图书沙龙中引人注目的中心。
瑞士联邦委员、日内瓦州委员、市长、图书沙龙主席等当地政要,在沙龙开幕式当天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中国馆。中国馆陈列了12000多册图书和3500种工艺品进行展销,受到来自瑞士各地和邻近国家的读者们的热情抢购,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书法、国画、文物古迹、少儿读物、神话传说、中国古典哲学、中医等题材的图书。
出版发行集团批量上市
书业合并重组增多
自2003年以来启动的文化体制改革,让得益于改革的国内出版发行企业打通了自身的“七经六脉”,率先成为国内外出版发行市场的弄潮儿,预计到2010年底,中国绝大多数出版社都将完成转企改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与此同时,书业也开始涌现出多形式的合并重组,不少出版发行企业希望运用资本的力量来做强做大,逐渐朝跨区域、跨领域、跨媒体、跨介质的文化传媒企业进发。
比如在今年第1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江苏人民出版社和北京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注资1亿元组建的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今年4月,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与吉林出版集团共同成立的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成立,这是中央和地方出版机构首次实现跨区域战略重组,为出版业跨区域重组建立了样本;今年3月,江西出版集团重组中国和平出版社也最终瓜熟蒂落。2008年5月,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江苏新华与海南新华联合组建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公司;2009年9月,凤凰集团与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举办“十大战略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在并购重组、股权投资基金等多方面开展合作。2006年1月,中国出版集团与河南出版集团签署跨地区战略合作协仪;2008年9月,中国出版集团与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资本、资源、数字出版、人力等方面开展合作。
与此同时,安徽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今年先后分别与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学而优图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动漫周刊》、俏佳人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出版集团广东联合图书有限公司等签署一系列跨地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也是今年,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天津出版总社、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省、区、市在国内出版业率先达成合作共识,联手跨地区打造大型出版传媒产业集团和战略投资者,为探索国内出版产业强强联合与以资本运作方式进行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迈出了重要一步。(链接:本报2008年11月18日,《30年,书业变迁——集团化成为改革趋势》,A16版;《30年,书业变迁——书业出现兼并重组》,A17版;2008年1月8日,《书业改革开放30年30事——首家出版集团出现》,10版。)
书业改革开放大事记
书号规范与国际接轨
中国于1982年加入国际ISBN组织,获得组号“7”。1986年由国家标准局颁布GB/T5795《中国标准书号(ISBN)》,1987年全面实施。随着国际标准书号标准的修订,中国标准书号标准在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也不断修订。2007年1月1日,历经4年修订的第四版《国际标准书号(ISBN)》GB/T57952006正式实施,中国标准书号的位数由原来的10位上升为13位,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范围也得以扩大,电子出版物等非印刷出版物都列入了使用范围。
北京图书订货会成为业界重要销售风向标
1985年8月13~23日,首都出版界发行协作会联合了首都一批社科出版社,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首都第一届社科书市。1987年5月7~6月7日,首都第三届社科书市暨第一届首都社科图书交易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开幕。次年,为吸收外地出版社参展,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会”。中国版协经营管理委员会也于1991年2月正式成立。自1993年第六届交易会转战中央党校,一直延续到1997年第十届,交易会也于1997年由中国版协和中国发协两家联合主办,版协经营管理委员会协办,同时更名为北京图书订货会。
激光照排告别“铅与火”时代
在历史上,印刷是典型的传统型产业。1976年8月,北京大学王选教授越过当时国际流行的第二代、第三代照排机,直接进行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发,1985年5月,华光Ⅱ型系统通过国家鉴定,在新华社投入运行,每日排印《新华社新闻稿》,后被评为1985年中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这标志着中国的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跨入了对中国书业影响非同一般的“光与电”时代。
新闻出版署成立
1987年,新闻出版署成立。1997年1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了国务院第210号令发布《出版管理条例》,该条例自1997年2月1日起施行。随后新闻出版署于1999年11月22日发布施行《出版物市场管理暂行规定》。2001年4月,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升为正部级单位,名称改为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加入版权公约
1992年10月,我国同时被接纳为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和《国际版权公约》组织成员。
合资出版社出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合资出版社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出版业改革开放的一个象征和标志。万国学术出版社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则是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商务印书馆新加坡分馆、商务印书馆马来西亚有限公司于1993年共同投资创建的首家综合性合资出版机构。成立于1994年的童趣出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童趣公司)也是我国较早的合资出版企业。
出版社联合体出现
早在1988年,全国地方文艺出版社便以全国地方文艺出版联合体的名义开展系列活动,只是相对松散,并不包括京版。随后,同样出于共同出击市场的考虑,上世纪80年代末,山东、河北、江苏、河南4家美术出版社联合起来成立了联合体,自2004年开始实体化运作,注册成立“中美联书业有限公司”,并开办“中美联艺术书城”。人民社联合体也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
最近几年,出版社联合体再次升级,陆续新成立的有中国旅游出版发行联合体、中国媒体出版社联盟、中国音乐出版物发行联合体。此前先后成立的经济类出版社发行联合体、中国法律图书出版发行联合会、中国出版集团发行联合体、中央文教类出版社联合发行体、中央部委出版社联合体、京版九联、社科十联、全国古籍出版社联合体、全国教育出版社发行协调委员会等也都一直在出版界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