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故事60年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9/29 作者:石海兰,江筱湖,文冀,杨琛

\Images\2005-2009\2009092925394.JPG

我的这张留影摄于1986 年的9 月初,地点是北京展览馆前的广场。在展馆的顶尖处,我们还能依稀看到红色的“China BIBF ’86 ”几个字以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横幅,展馆左右两边的标语分别是“热烈欢迎世界各国出版界的朋友们”、“加强科技文化交流促进友谊和合作”。这就是当年我国举办第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地方。当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展馆的外观设计和布置很是简朴,但在当时那个年代举办图博会,对振兴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促进对外科技与文化交流,意义十分深远。秉承着“把世界图书引进中国,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的理念,图博会在迎来祖国华诞60 周年之际已经走过了23 年的光辉历程。从第一届图博会的展览面积7800平米,参展国35 个,出版社1060 家,参展品种50000 件,版权贸易与意向97 项,发展到今天2009 年图博会展览面积4.3 万平米,参展国家和地区56 个,16 万余种图书,版权贸易和意向1.2 万多项的盛况,每个人都会为之感到欢欣鼓舞。我本人作为历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亲历者、参与者,为此感到无比的自豪。(石海兰)

建国:从“建立新中国”到“建设祖国”

近日,江西美术出版社的编辑邱建国在自己的博客上贴了一首歌词:“啊,建国,我的名字叫建国/生长在红旗下/热爱新中国/我的爱赤裸裸/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没有任何遮掩和包裹/我的爱深沉而执着/用这个名字走过一生/一生不变爱这一片山河/啊,建国,我的名字叫建国/走进新的时代/开创美好生活/我们奋力开拓/一双勤劳而智慧的手/成就“建”字辈的光荣与快乐/我们是国家的建设者/用这个名字奋斗一生/一生不变这一腔热血。”

整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多少人叫建国,谁也数不清。整个出版业,又有多少人叫建国,恐怕也不是小数字。湖南文艺出版社特别出版了一本书,讲述这些叫建国的人的故事,献给祖国的60 年华诞。而这些“建国”们也私下串联,据说要搞个聚会什么的,声势不小,十分有趣。

在出版业,我们知道最有名的建国恐怕是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而总署办公室主任则叫刘建国;在江西美术出版社,还有另外一位刘建国,花城出版社的社长是有名的出版名家肖建国……建国何其多。

最初的这些“建国”,肯定是生在1949 年,取“建立新中国”之意,而到邱建国这一代,生于1972 年,和“建立”无关,则是倾注了父辈对子女“建设祖国”的殷殷期待。

邱建国的博客将自己名字的含义写得十分生动。“我不止一次问过父亲,为什么给我取了建国这样大众化的名字,平时和蔼可亲的父亲总是严肃地瞪我一眼:‘建国怎么了?这名字挺好!’但至于他取这名字的缘由,这名字于我是否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父亲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我不是10月1 日出生的,更不可能和父亲一样生于1949 年,这名字显而易见的含义于我并不适用。但父亲说这名字好也许有他的道理吧,与同村的财发、懒根、贵根等名字相比,‘建国’简直有一种出尘脱俗的风致,它形容端正,蕴意恢宏。邱建国三个字连在一起,结构稳当又略有变化,念起来音节连贯,起伏自然,声调先平继抑后扬,铿锵有力,寓示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运程和人生图景……”

建国是一个好名字,建国这个名字,在今天总会让人忍不住感动那么一下子。(江筱湖)

民营书业企业展宏图

任志鸿,志鸿教育集团创始人、总裁,他的名字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就开始频频出现在教辅书上。从一个个体小书店到教育集团,在这种飞跃式发展中,任志鸿成为了民营书业人创业发展的典型标杆。

任志鸿过去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1994 年,他在山东省一个县一中旁边租了三间小屋办了个“教育书店”,这也是他创业的起点。他一边在书店卖中学生的教辅图书和学习资料,一边利用晚上的时间应出版社之约编教辅图书。由于当时没有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评方面的书,任志鸿就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高中语文质量评估标准》,这本书在出版后很受欢迎。1995 年,在齐鲁大地上,任志鸿创办了志鸿教育集团的第一家公司。随后,任志鸿又先后主编了《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等系列教辅,这些书出版后非常畅销,抓住机遇的任志鸿的事业不断发展。2002 年,任志鸿领导企业发展实现战略化转移,走集团化道路,在北京成立了志鸿教育集团,2004 年被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出版物全国总发行权”和“出版物全国经营连锁权”,2006 图书发行销量突破10 亿码洋,成为第一个突破10 亿码洋大关的民营图书企业。

其实,任志鸿的故事也是众多民营出版公司发展的缩影。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 年代初,民营书书业呈现蓬勃向上的趋势,很多人由此淘到了第一桶金。(文冀)

开在蒙古国乌兰巴托的新华书店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走出去”战略的号召,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的倡导下,由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出资建立的“塔鸽塔”书店2005 年12 月成立于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书店经理达林太说,“塔鸽塔”是蒙古语鸽子的意思,鸽子是和平的象征,所以书店为中蒙两国人民的和平友好而起了这个名字。

说起“塔鸽塔”书店,达林太滔滔不绝:书店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受到蒙古国各界读者的赞扬和信赖,到目前为止在乌兰巴托也算得上一流的书店之一。除了乌兰巴托有当地读者外,世界各国的学者也是书店的光顾者。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瑞典等研究蒙古学的学者也经常来书店购买他们所需要的图书。为向读者提供更好的购书环境,也为扩大销售,书店今年5 月从70 平米的门市搬到110 平米的卖场。现在店堂更加明亮,读者越来越多。蒙古国国立大学却玛教授每次来书店的时候,都是进门就问:“你这有我喜欢的新书吗?”在这里,蒙古历史、蒙古学方面的图书比较畅销。有些品种一旦脱销,书店就会想办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前些天,国际蒙古学中心的日本籍研究员北村彰秀先生想买“北京地区满文图书总目”,书店没有这本书,它在内蒙古图书大厦也脱销了。最后书店向辽宁民族出版社订购了此书,北村先生拿到书后非常高兴,一再感谢书店的帮助。

蒙古国也是宗教信仰较普及的国家,宗教方面的图书也很受欢迎。医科大学的师生、佛教学院的学生、寺庙里的喇嘛也成了一个购书的群体。蒙古医科大学的巴特尔教授是书店的常客,他赞扬中国传统医学,谈论中国医学的深奥和伟大,他虽然不懂中文,但在英文书籍上读了不少中医理论。前段时间,他来书店订购“大藏经”一书,此书是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大型套书共400 卷,定价为20 万元人民币。他说“我喜欢这书,我一次付不清款,我可以陆续买。” (杨琛)

深圳书城中心城散发魔力

“当深圳书城中心城正式开业的时候,人们惊呆了——不仅仅是为它那恢弘的气势,还有那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与氛围。这种气息好似一种魔力,让你久久不舍离去。”翻阅2006 年11 月份的报章,能看到很多这样的描述。不到3 年的时间,如今的深圳书城中心城已经成了深圳的文化地标,成了很多人阅读学习、聚会休闲的最佳选择之一,而其举办的“深圳晚八点”等一系列活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字招牌”。

“深圳晚八点”的活动中有很多熟悉的面孔,他们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准时来到深圳书城中心城参与活动。这些熟悉的面孔中就有一对母女和一对父女。据深圳书城中心城企划宣传中心的胡钟坚经理回忆,他们从3年前中心书城建成开始就成了这里的忠实读者。“听那位妈妈说,他们住在南山,孩子每天只要能做完作业,她都带着孩子从南山赶到书城,她和孩子都喜欢这里的阅读环境,但更喜欢的是书城回馈给读者的各种活动。她讲起书城的时候很激动,一直说感谢书城让自己的孩子成长这么多,她说孩子与中心书城一同成长的3 年时间,改变了实在太多太多……这位妈妈还说,中心书城就像她们自己家一样,听到有人说深圳书城中心城不好我就会不高兴,就要跟别人解释……”那对父女家住盐田,从家里坐公交车到中心书城至少要一个多小时。父亲说,女儿很喜欢参加书城办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周四的“深圳晚八点”,父亲答应她,只要能把作业写完,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可以带她到书城参加活动,这个女孩为了能来参加晚八点的活动每天都早早把作业做完,甚至在公交车上写作业。(杨琛)

(“故事60年”所用图片来自《中国图书商报》图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