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2006书业营销创新获奖案例精粹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16 作者:白晶,王磊,潘夷波,李和平,译宣,姚映然,任民

\Images\2005-2009\yx070116T0401.JPG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

公益活动:打造京城文化品牌

举办讲座的创意始于2004年国庆节期间。当时,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在第六届北京图书节上组织了一系列的公益讲座活动,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热烈参与,好评如潮。集团决定利用集团丰富的图书、作者等文化资源,长期为读者举办公益讲座。

2005年年初,京版集团大众文化讲座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入实施阶段,在众多备选主题中,经过仔细筛选,最后拍板由京城文化名人舒乙先生作为讲座的开讲嘉宾。3月26日,舒乙先生“欣赏北京 珍爱北京”的主题讲座正式举行,首场讲座就吸引了近两百名听众。

继首场讲座一炮成功之后,从2005年3月到2006年12月,京版集团已成功举办了20场不同内容的讲座。讲座每月举办一次,举办时间固定为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上午9∶30~11∶30,通过《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发布讲座预告,讲座相关内容在《北京晚报》等媒体进行后续宣传。讲座的听众以北京地区的居多,也有周边地区特意赶来的;多个年龄段的听众都有,有的听众几乎每场都到。

作为公益讲座,集团从开始策划时就考虑到,讲座不仅要免费为读者提供文化活动的场所,更要提供货真价实的“文化大餐”;在主题的选择上,既要考虑与新书、重点书、热点书等的宣传相结合,又要把眼光放开,广泛关注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主讲人的选择上,不局限于我社作者,关键是在读者中要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或某一领域的权威性。

这20场讲座的主题从珍爱北京文化到品味阅读人生,从重视大众礼仪到探秘世纪国宝,从青少年教育到青春写作,从健康保健到投资医事,从京剧艺术魅力到数码摄影,从北京的老洋房到《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建筑等等,可谓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如2005年第五讲,我们请来国内著名的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与家长朋友们一起破解孩子教育的难题,大受听众的好评。2005年第十讲由《人生中国》丛书中《王选的八年抗战》的主人公王选讲“细菌战与中日关系”,在场的听众都被王选的语言与人格魅力所深深打动。2006年第四讲由著名清史学者阎崇年作了题为“正说努尔哈赤”的讲座,令现场听众大开眼界。2006年第八讲由著名作家肖复兴讲“城南旧事”,唤起了人们的共鸣。这些主讲人有的曾是我社的作者或编者,有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讲座都得到了听众的欢迎和认可。

目前,京城长期举办讲座的除了国图、首图、现代文学馆等公众场所外,京版集团大众文化讲座也已逐渐聚拢起人气,确立了自身的特色,为京城北部开辟了一处新的文化活动场所。像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这样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发挥资源优势,为广大市民提供丰富文化享受的公益活动,在眼下实不多见。今后,京版集团将继续把大众文化讲座长期举办下去,将“大众文化讲座”打造成真正有影响力的品牌。

(白 晶)

\Images\2005-2009\yx070116T0402.JPG

中国金融出版社《麦金农经济学文集》

精选 精致 精细

《麦金农经济学文集》这一选题的确立是中国金融出版社对自身特色、出版社品牌战略、出版社选题延续性以及对市场需求综合考虑的结果。

中国金融出版社调集社内对外合作部以及出版部的精兵强将负责本套丛书的编辑、印制及出版,并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陈雨露院长亲自领街负责审校,以保证文集质量。

一本优秀图书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经过讨论,最后确定本套丛书在封面设计上同样以权威性为主导思想:封面上方以最具权威性的黑色为底色,配以麦金农教授的头像,偏下方为反白的“麦金农经济学文集”的图书标题和深绿深紫等沉稳的底色。封面以暗为主的底色,配以麦金农教授深邃、智慧、锐利的目光,让整个封面现代、质感而有分量。整套文集采用155mm×235mm的开本,前后配以金色环衬,内页主体文字则采用最平实的五号书宋体字,简洁大方,阅读舒适,图书整体设计和内容相得益彰。

《麦金农经济学文集》的宣传分成了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预热阶段。《麦金农经济学文集》一套六卷七本,它的译制、编辑、加工、出版历时一年半。在这一过程中,图书的编辑、社内的宣传策划工作人员利用各自渠道,向相关的经济界人士、业内媒体介绍本套丛书的内容及编辑的相关情况,并结合之前的《黄达书集》、《蒙代尔经济学文集》进行了预热宣传。

第二阶段:重点宣传阶段。中国金融出版社根据本套文集理论性、权威性强,在学术界市场广阔的特点,于2006年10月底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麦金农经济学文集》首发式暨麦金农教授学术演讲会”。首发式上,麦金农教授亲自到场对文集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做了题为“从历史的角度看中日两国货币升值”(Currency Appreciation in Japan and China:A Historical Perspective)的演讲,场上麦金农教授循循善诱,场下师生认真听讲,积极发问,整个活动积极热烈又严谨有序,演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会后,麦金农教授当场进行了签售,效果良好。首发式后,中国金融出版社林铁钢社长亲自带队奔赴西安、成都等地进行宣传活动,把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为《麦金农经济学文集》在北京地区以外的销售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宣传过程中,中国金融出版社还相当注重和书店配合,及时和各书店沟通,保证信息通畅及图书供应。通过点面结合,《麦金农经济学文集》的宣传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麦金农经济学文集》在各销售点的销售取得了良好效果。 

\Images\2005-2009\yx070116T0403.JPG

蓝狮子财经创意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下一个大泡泡》

学术书也能畅销

至今仍在热销中的《下一个大泡泡:2005~2009如何在历史上最大的牛市中获利》一书,是专业图书成功营销的范例之一。

《下一个大泡泡》是一部专业性很强的译著。这一选题的确定基于两点:一是书的内容,它是一本预测未来20年宏观经济和投资市场的惊人之作,目标读者明确,营销定位鲜明;二是版权引进代理方蓝狮子财经创意中心有强大的专业和专家资源,对文本能准确把握。所以当选题确定拿下版权后,营销策划部便参与制定了从文本设计包括书封书腰、宣传导语等的完整营销策划案。

在书未出版前,先将内容中主要观点分别遴选整理成若干话题,实施网络先行“立竿”,媒体跟进“见影”。一时,“2009是大繁荣与大崩溃的分水岭”、“美国经济学家预言:美国经济将在2009年后崩溃”、“人民币升值不足以改善经济,人口与周期决定未来的动向”……成为国内主要网站财经频道刊载的话题,一些财经及大众类媒体也刊登、转载。此举使得书还没出版,其观点已成为话题被不少业内与关注经济和股市的大众议论。而新华社的通稿“2009:美国经济大衰退?”、“知名预测经济学家哈里·S·登特预言:此次衰退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萧条”更成为重磅新闻被众多媒体和网站转载。这种穿越文本的营销造势,达到了专业图书从小众读者走向中众阅读再到大众话题的学术畅销书模式。

当《下一个大泡泡》平稳发行2个月后,我国股市陡然风声水起,活跃异常,我们更愿意将此现象归咎为本书作者的预测应验。作为机遇营销的契机,这时抓住时机,也就是抓住了利润。于是一方面开展新一轮宣传,以鼓噪作者的“精确”预测为由头,一方面适时造货,应对市场的需求,确保不断货。果然,此后3个月的销量已是开始发行的两倍。随着此后股市的牛市不断,《下一个大泡泡》已衍生为专为股民造就的“泡泡”。以致这本书连续出现在北京图书大厦、上海书城及深圳书城的销售排行榜。作为一部专业学术图书近5万册的销量,足以使它在80%的图书中进入了又一个20%的“定律”里。(王 磊)

\Images\2005-2009\yx070116T0404.JPG

少年儿童出版社《重返梦幻岛》

组合拳营销百年经典

2004年8月,为纪念巴里和小飞侠彼得·潘这一童话经典形象,英国政府斥资2000万英镑在全世界招募续集作者,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杰拉尔丁·麦考琳从全球3000多名文坛高手中脱颖而出。英国政府决定将其创作的续集《重返梦幻岛》在全球同步发行。少年儿童出版社经过激烈争夺,获得了该书的中文简体的独家出版权。

2005年我社通过版权商,从英国博物馆借来了《彼得潘》原作者,英国著名文学家詹姆斯巴里1913年被英国女王授予的男爵爵位章。这枚在二战中充满传奇色彩的、被喻为“文学之心”的英国二级国宝首度来华,成为《重返梦幻岛》最珍贵的宣传工具。一时间各地媒体竞相报道这一中英文化交流的盛举。

10月1日到4日,就是该书首发的前4天,我社在上海8000辆公交车的车载荧屏上投放电视广告,每车每日滚动播出16次。在公交电子广告媒体上投放出版广告为沪上首例。

10月5日到7日,在沪、宁、杭五大卖场成功举行该书首发仪式,并邀请了复旦大学话剧社在卖场表演小飞侠剧情片断。读者参与踊跃。

在卖场动员上,该书出版前的9月,在全国少儿读物订货会上,我社与各店各卖场就该书营销进行了充分的前期沟通,确定适合各卖场的不同的营销方法,掌握各卖场特点及配送节点以开展营销活动。如在广州购书中心,我社直接给予其一定营销费用,从当地媒体宣传到店堂广告,都由店方组织安排。我社引进这模式既减少了我社营销人员前往卖场的营销难度和费用,又能更好地完成营销任务。这就是我们尝试的大卖场委托营销制。广购三天内该书销售就达156本,效果奇佳。而对上海及周边卖场,我社则组织复旦话剧社进行巡回表演及签章活动。三天内遍历沪、宁、杭三地卖场。上海书城活动当天,9点半书店开门,从7点就有读者为此排队等候。

在营销品制作方面,从海报、书签、塑像都做了精心设计以及制定了配送发放规则,达到重点地区重点投入重点收益的目标。

该书2005年10月5日首发,三天内全国累计销售5176本,销售主要集中在大型卖场,如深圳中心书城11月开张,至12月中旬已销售376本。(潘夷波)

\Images\2005-2009\yx070116T0405.JPG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我读人大书”征文

让品牌深入人心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名誉顾问:季羡林、任继愈

评委会主任:纪宝成、梁 衡

活动负责人:李和平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以“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改变生活”、“让阅读成为习惯”、“享受阅读乐趣”等为主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征文。对征文进行初选后,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表彰奖励,并在相关媒体进行宣传。

征文要求

1.以人大版图书为切入点,写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感受,要有真情实感,不得虚构内容,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字数不超过1500字。

3.最好用电子文本。

4.务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等信息。

具体运作

1.发布消息

要求各媒体支持单位在4月17日前在所在媒体刊登“我读人大书”征文活动的通稿,有条件的可刊登两次。为了突出此次活动的连续性,文章的评选将随投稿一并进行,有优秀的稿件随时刊登。每个媒体在刊登通稿时的地址共有两个:一个是本媒体新注册的专用于此次活动的邮箱,另一个是人大出版社新注册的专用于此次活动的邮箱,读者使用哪个都行,信件均发给人大社(为减少媒体的工作量)宣传策划部并注明“我读人大书”活动。此次活动结束时媒体各支持单位要刊登获奖名单。

2.评选

由各合作媒体和我社有关同志,分头对来稿进行初选,选出80篇左右,再评选出获奖作品。

3.发通知告知获奖者

获奖名单确定后,及时通知作者本人。

4.颁奖大会

2006年5月30日(星期二)在人大出版社举办颁奖大会,将一个多月的读书活动推向高潮。届时评委将出席会议,并邀请获奖的在京同志出席会议,所有获奖的证书和图书将直接寄到读者的手中。会上,有主办人发言,评委代表发言,获奖人朗读获奖作品。并邀请在京媒体参加报道。(在实际操作中略有调整)

5.其他

在征文活动期间可考虑请一些著名学者、专家在北京的公共书店做相关讲座,还可由我社出面,组织读者的读书讨论会。

活动感想

从策划就很担心“我读人大书”面太窄了,我社又是以学术为主,“下里巴人”可读的书太少,征文可能很少。直到把新闻稿全部发出去,我都是在失眠中度过的。然后就是热锅上的蚂蚁焦急地等待,2006年4月20日收到了第一封——来自乌鲁木齐的读者来信,看后感动万分,真是没想到第一封竟是如此遥远的热情来信。而后就是邮件、书信不断,每天都在感动中度过,感动得消除了疲劳!还有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封来自监狱的信。2006年我是在感动中度过的,这样的感动将激励我努力工作。

通过这次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社会地位和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

在此,我只是想与大家分享我心中的快乐感受。营销和宣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互相促进。没有单一的营销,也没有单一的宣传,特别是在品牌营销的战略推进上。(李和平)

\Images\2005-2009\yx070116T0406.JPG

译林出版社《纳尼亚传奇》

互动营销的范本

2006年1月,译林出版社借好莱坞魔幻大片《纳尼亚传奇》即将全球公映的大好时机,将该片原著《纳尼亚传奇》7卷本的中文版重新包装后一次性推出,很快便在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中引起较大反响。据统计,《纳尼亚传奇》在《新京报》图书排行榜童书榜连续8周位居榜首,列居当当网2006年中国年度图书畅销榜童书榜第7位,登上国内多家书店的销售排行榜。迄今为止,加印6次,销量已超过6万套42万册,成为2006年最畅销的少儿书之一。

译林社早在2001年就已引进出版该书,但当时的市场反响远不如预期,未能引起国内读者的广泛关注。因而在得知迪士尼公司要将《纳尼亚传奇》拍摄成电影的消息后,译林出版社对老版图书进行了全新改版,在价格、图书定位、编排顺序、图书包装上均做了较大改动。引进该书版权时最初将其定位成经典童话,重新包装出版时,考虑到当前的优质童书旨在激发孩子的想象,于是将新版图书的定位确立为经典童话加魔幻文学。为了通过电影拉动该书销售,新版《纳尼亚传奇》选用配合电影上映而制作的新版封面,效果显著。与此同步,采取了纸质传媒宣传、网络宣传、书店宣传、与影城合作“看电影送图书”的宣传营销方式。

该书在营销上的一个重要动作是与电影制作方迪士尼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纳尼亚传奇》的知名度,让影视、图书的营销形成互动。

译林社与迪士尼公司经过洽谈,商定了各自要做的工作及需要的支持。

首先,围绕电影上映周期,出版社将在北京做持续3个月的公交车广告,宣传图书和电影。所选定的三条线路覆盖了北京主要商业和文化区。

其次,迪士尼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做首映式,由迪士尼选择首映式地点,提供出版社活动场地,译林社现场放置《纳尼亚传奇》图书宣传品,并提供一部分图书作为观影的抽奖奖品。如在北京、上海、广州的首映式上,现场放置宣传《纳尼亚传奇》图书的易拉宝,出版社提供图书和地图作为奖品。

此外,迪士尼公司还向出版社提供了一些最新剧照、人物介绍等电影相关材料,以便出版社的图书宣传。因而,《纳尼亚传奇》每本书附赠精美人物收藏卡,上面印有迪士尼提供的《纳尼亚传奇》最新剧照,以及以“别名、种族和登场故事”等形式出现的有趣的人物介绍,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每本书的扉页之后还附赠了漂亮的手绘地图、藏书票及年代表。

借迪士尼大片在北美上映之势,译林出版社于2005年12月7日向全国60余家主要城市传媒发布“纳尼亚特稿”,特别针对它作为奇幻史诗的经典性及与《魔戒》、《哈利·波特》等的关联,意在打响知名度。内容包括新闻稿、精彩节选、专门设计和拍摄的照片、魔衣柜的31个秘密等。

在该书的后期宣传上,我社根据图书前阶段发行情况,制作精美的纳尼亚全图(纯质纸印刷),在全国中心城市(特别是迪士尼主攻的五个焦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的数十家书店赠送给购买全套《纳尼亚传奇》的读者。有关这项活动的内容加在迪士尼提供的电影宣传片中,译林出版社安排在中心城市的主要书店播放。在门户网站新浪的首页也配合电影宣传,做《纳尼亚传奇》图书连载;与纳尼亚中文非官方网站合作,后者在百度开设“纳尼亚吧”,建立了译林《纳尼亚传奇》的讨论区,读者反应热烈。读者信息与意见能及时反馈给出版社,译林社在改版时也针对他们的意见进行了修改。(译 宣)

\Images\2005-2009\yx070116T0407.JPG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公司《红》

给读者一个爱上帕慕克的理由

《我的名字叫红》的编辑过程,简单来看,我不过是在要求自己给出若干个理由,让读者喜欢上帕慕克这个人,爱上他的作品。

准备出版帕慕克小说的过程中,我给自己提了无数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他的作品,他作品中的哪一部分最吸引我?”“我最喜欢他书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他的小说中有哪段文字给我最多启发?”“如果别人要我推荐一部他的作品,我会推荐哪一部?”“有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跟他相似么?”“如果某天他的作品被拍成电影,哪个演员来演比较合适”……有些问题看似荒诞,有些问题我现在也很难给出答案,不过我相信我是真正站在一名普通读者的角度来思考了,我在摸索帕慕克的作品中是否真的具备能吸引读者的那些要素。

小说在上海书展时推出,书展现场我们做了“找不同、赢大奖——我与细密画的第一次亲密接触”的活动。希望读者能从现场提供的两幅相似的细密画中找出差异,这个活动希望向读者传达的信息很明确,就是小说是涉及细密画的,而小说中情节的推进是与辨认细密画这种艺术作品中的细微差异有关的。现场活动很成功,许多读者热心参与,也激发了读者了解细密画、认识《红》这部小说的好奇心。

在《红》出版的整个营销策略上,尤其在诺贝尔奖颁发给这部作品之前,我们基本上是将它向历史小说、推理小说上靠的。从我的角度来看,纯粹的历史小说,或者一部跟艺术史有关的小说,作者还没有被广大的读者认可的情况下,接受度是非常有限的,虽然这样做有搭便车之嫌,而且与帕慕克小说的特质并不符合,不过在营销初期,最大限度地让读者接触它是我的目标。(姚映然)

\Images\2005-2009\yx070116T0408.JPG

人民出版社

《与未来同行》:名人营销月销10万

本书是李开复博士继《做最好的自己》之后的第二本中文著作,汇集了近八年来他撰写的25篇与人才成长、科技创新、企业文化和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文章。从写于八年前的《我的人才观》,一直到《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它们中的每一篇都是李开复博士过去八年里用写作的方式关心中国科技与教育事业、关注中国青年学生成长历程的缩影,它们中的每一篇也都凝聚着他对中国科技、文化与教育事业的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

这些文章划分为三个主题,它们分别是:迎接未来——给青年学生的信,这一部分收录的是自2000年以来写给青年学生的七封公开信。以公开信的方式与广大青年学生交流思想,向他们介绍学习和成长的经验;创造未来——网络时代的创新、人才与文化,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可以说是写给中国企业的“公开信”。在这些文章中剖析了微软、Google等著名跨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探寻了网络时代中IT产业和现代企业所要面临的诸多根本性问题,并针对科技创新、人才战略以及现代企业的管理与文化等话题介绍了他的想法和建议;憧憬未来——未来一代的教育和成长,收录在这一部分的文章均与中国的教育事业以及青少年的成长相关。其中不但包括作者写给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人或高校管理者,探讨中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公开信,也包括向关注中国教育事业的人以及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国外教育领域的成功经验,推荐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先进教育理念的文章,甚至还包括回忆李博士自己的大学生活的一篇“趣文”。

《与未来同行》发行后,首印10万册仅仅一个多月就已销售一空,随后立即加印。该书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多场演讲签售会。在沈阳,《华商晨报》对开复博士进行了独家专访,报纸利用大块版面进行了详细报道,签售访谈的当天,博库书城被读者围得水泄不通,近千名读者争相提问,仅仅半个多小时就签售出300多本书,李开复离开时读者均意犹未尽;在成都,李开复应邀在电子科技大学和四川大学进行了生动的演讲,并在西南书城进行了签售,《成都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在深圳,李开复博士在深圳书城中心城和罗湖城进行了签售活动,包括《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在内的近20家媒体进行了现场报道和跟踪采访,当天共签售图书近1000余册;在北京,《中国教育报》独家整版刊登了李开复博士的《给中国高校的一封信》,并对新书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赢得了各界的广泛关注。(任 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