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代表委员建言文化事业产业协调发展(待续)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3/7 作者:刘昶

"两会"期间,来自新闻出版界、共青团和青联、民进等各界别委员们,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与体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从不同的角度就文化体制改革、中国文化"走出去"、开发农村图书市场、营造书香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等与出版业密切相关的问题建言献策,并就"十一五"规划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有见地的意见。请看本报"两会"特派记者做的专题采访。

文化产业应该有更大的发展

\Images\2005-2009\sb060307T0201.JPG

刘长乐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韩国的支柱产业,在韩国GDP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30%,中国大陆到目前为止还远远达不到这个目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政府应该将文化产业放到更高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企业更大的动力。

刘长乐委员认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中以较大篇幅谈到了文化体制改革,体现了中央政府与时俱进的精神。但是和经济、教育等领域相比,文化产业方面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大。中国的文化产业才刚刚起步,还很不成熟,在国际甚至国内市场都缺乏竞争力,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资源却正在被别人所使用,经过他们的包装为他们创造了丰厚的利润,赢得了很大的声誉。刘长乐委员说:"我们都喜欢韩剧,其实韩剧的精粹部分就是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们都喜欢《大长今》,《大长今》里面的很多东西包括医药、饮食、着装,也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因此,中国未来发展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即使撇开政治、思想道德等因素,仅从经济角度来讲,也应该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刘长乐委员因此建议,"十一五"规划中还应再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开放和产业发展的力度,激发文化企业的动力和活力,提升我国电影、广播电视、唱片、出版以及其他相关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走出去"和"走下去"

\Images\2005-2009\sb060307T0202.JPG

聂震宁

"当前国内出版业迫切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走出去,一个是走下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聂震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政协会议他的三个提案中,除请求解决《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出版经费缺口的问题外,其他两个一是走出去,二是走下去。

聂震宁委员认为,近年来,我国出版业走出去的步伐还是比较快的,有一些突破,也形成了一些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2005年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展团受到了国际出版界的瞩目,在版权贸易尤其是版权输出方面有所突破;其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第三是我国政府开始组织实施"中国图书推广计划",引起国际出版界的关注。但即便这样,中国出版业离真正走出去还是有较大的距离。如,图书出版物的进出口贸易逆差依然很大,基本上是10∶1的比例;我国在海外开设的中文书店情况也不理想,海外中文书店本来就很少,大陆出版机构去海外开书店的就更少,即使在有限的海外中文书店里,大陆版图书尤其是优秀的大陆版图书也不能完全占据主流,其中还有很多不利于我国形象的非内地版图书在销售。政府推动和支持对于中国出版业"走出去"来说很重要,因为"走出去"是国家发展战略、和平发展战略、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聂震宁委员因此提出《加强政府支持力度 加快出版业走出去步伐》的提案,建议政府要加大对出版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对已经形成的比较好的运作模式加以制度化,有关部门要制定规划,形成合力。再有,政府要对我国出版发行机构到海外开设中文书店给予资金上的支持。

就出版业"走下去"的问题,聂震宁委员的提案是《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图书市场建设》,主要宗旨是建议政府加大开发农村图书市场的力度。《"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只强调了要扩大广播、电视、电影的覆盖面,聂震宁委员认为应该改成扩大"广播、影视和书刊的覆盖面"。"我们不能以为现在是读图时代、音像时代,或者以为农村购买力不足,就因陋就简不提书刊在农村的普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汉字是密切相关的,文字的阅读有相当的确定性和文化传承性,要提高国民素质就要很好地推广书刊阅读。有大量的数据说明农民是需要图书的,但矛盾的是现在的农村买不到书,农民读不到书。" 他举例说,过去农村书刊发行主要通过供销社渠道,当时全国农村有20多万个网点,现在萎缩得只剩4000多个。相当一些农村地区的民营书刊发行点,主要是卖盗版书、非法出版物,所以这个问题也要靠政府解决。公益性的文化设施要有,经营性的文化设施也要建立起来。但在农村建立经营性机构比较困难,成本太高,购买力不高,商流不足。他建议政府要加大推动力度,建立有关优惠政策和专项基金,在农村开设书刊销售点,甚至在税收方面要加大减免税力度,把这件事当作一个公益事业来做。再有就是建立农业出版专项资金,从上到下地支持农村读物出版。出版社也要面向农民,出版一些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的出版物。

让所有孩子享受阅读的快乐

\Images\2005-2009\sb060307T0203.JPG

海 飞

城里的孩子面对林林总总的少儿读物不知如何选择,农村的孩子又几乎无课外书可读,这是当前我国少儿阅读的两难处境,也是从事少儿出版工作10多年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海飞长期反复思考的问题。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召开的前一天,记者在政协共青团、青联委员驻地华润饭店见到了海飞委员。他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为解决这两大难题,他今年向政协提交了两项提案:一是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评选、推荐、阅读"一报一刊二十种书"的"国家引导";二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通"童书扶贫"通道。

中小学生的阅读受到全球各国政府和有识人士的强烈关注。阅读作为中小学生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许多发达国家都特别强调"国家引导"--国家作为中小学生阅读的第一把关人和第一推动者,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评选并推荐最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报刊。海飞委员认为,虽然我国也十分关注青少年的阅读问题,中宣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部门也通过各种方式、渠道向青少年推荐图书,但由于力量分散、标准不一、品种过多等原因,难以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因此,他建议各有关部门和机构联合起来,共同组织各方面的专家进行推荐评选,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选出最能代表"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一报一刊二十种书",相对长久地固定下来,同时广泛宣传,号召中小学教师带头阅读,成为中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读读物。这对保持我们的文化根基,为未来一代奠定精神底蕴都有深层次的意义。

书籍在我国农村成为稀缺的文化资源,农村青少年阅读状况十分严峻。相当多的农户家中除了孩子上学的课本、教辅读物之外,几乎再无其他书籍。同时,因财政经费紧张,农村青少年文化设施建设也很不完善。虽然也有一些部门、团体、组织、企业和个人在不断向农村捐赠图书,但这些传统捐书方式,图书质量难以保障,而且由于缺乏通畅渠道或范围较小,很难形成强大社会影响力并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阅读风气,不能持久。海飞委员举例说,他所在的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建社50年来,累计向农村贫困地区已捐赠了约1000万元码洋的图书,但对于农村巨大的阅读缺口而言仍然是杯水车薪,并且由于我国慈善事业相关配套政策和法律不完善,出版社捐赠同时不得不承担一笔不菲的运费,还要耗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

一方面农村孩子无书可读,传统捐书方式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在城市特别是一些较发达地区的富裕家庭,却已经出现了孩童教育资源过剩的倾向,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由于多数儿童图书以及儿童玩具有较强的年龄性和阶段性,因此,童书在青少年阅读过程中的淘汰率相对较高。许多童书在一个孩子那里的有效利用期只有两三个月,而玩具的使用寿命更短。这些被淘汰的图书和玩具有的只能被当作废品卖掉。根据国际经验,针对贫困地区青少年的阅读推广活动必须借由政府提供足够的政策资源和公共服务展开。因此,海飞委员认为我国农村的"助贫阅读"活动也需要政府介入,通过行政手段和政策配合打通"童书扶贫"的渠道。他建议,由民政部门统一负责"童书扶贫"工作,通过类似抗灾救助的捐赠渠道使受赠图书真正到达孩子手中,保证图书在基层的覆盖,在全社会形成强大影响力;由教育部门负责捐赠图书品质的抽查,保证到达农村孩子手中的图书是货真价实的好书;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可由童书或玩具的捐赠家庭或捐赠孩子在捐赠物品上留言,使捐赠家庭和孩子与被捐赠者形成良好的沟通。一方面可使捐赠者及时得到捐赠图书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也可加强城乡青少年的交流,加强相互间的理解,长期坚持对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有积极作用。

从小学起开设阅读课程

\Images\2005-2009\sb060307T0204.JPG

席殊

"很多人都在呼吁要重视阅读危机,尤其是出版界这种呼声更加强烈,但我认为还没有真正引起全社会、引起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旌旗席殊书屋有限公司董事长席殊在中协宾馆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席殊委员认为,虽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文化消费的多元化,阅读率下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是国外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比我国高得多,投入也大得多,并且许多发达国家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谈阅读危机,我们国家的阅读状况本来就不容乐观,因此形势也更加严峻。

席殊委员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呼吁,让更多的人关注重视阅读危机;其次,要加强调查和研究。国际上对这个问题研究比较多,国内对此也有一些研究,但是不够扎实、不够科学,感性的东西还比较多。我们需要了解阅读率下降到底对一个人的成长、对一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只有这个问题研究清楚了,才能更有说服力。建议更多人特别是出版界人士对此进行更加科学、扎实的研究;第三,从国际经验来看,推动阅读一定需要政府出面,建议在2007年开展全民阅读年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民众的阅读意识;第四,加大各类型图书馆尤其是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当前我国的社区图书馆数量非常有限,并且由于藏书有限、品种陈旧等各种原因,相当一部分社区图书馆实际上已经陷入停滞状态,因此,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政府投入、企业赞助、出版社赠送、全民捐赠图书或经费等各种方式,加大建设力度,激发社区图书馆的活力。此外,还应在图书馆选书机制、合理副本量、规范采购行为等方面探索创新;最后,阅读最根本的还是要从小培养阅读习惯,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再读书,就是因为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因此,建议从小学开始设立阅读课,提倡孩子亲近书本、亲近母语、亲近阅读。

知识产权保护受重视

\Images\2005-2009\sb060307T0205.JPG

常 城

"从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折射出我们国家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高级顾问常城以"心动、感动、激动"来形容自己的心情。据他粗略统计,总理《报告》中显性提到知识产权有4次,隐性提到有2次,作为两届政协委员的他,前所未有地感到我国政府在更高的战略高度对知识产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报告》谈到了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包括法律建设,提到了知识产权的执法,也提到要把实现知识产权商品化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全面和深刻的。常城委员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都息息相关。

常城委员说,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起步相对比较晚,只有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加入相关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条约,制定相应的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以及这些法律的修订,完善诸如保护计算机程序、保护英特网上信息、版权集体管理等"软法",在WTO谈判中签订和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协定(即TRIPS协定)等过程,中国用20多年时间立法、执法到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走过了西方国家100多年的历程,作为一个在联合国机构工作的中国公民,他感到十分自豪。

2004年12月,常城委员到佛山作了一次知识产权教育的考察。随后的2005年7月,他将中国的知识产权教育问题纳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亚太经济局的研究项目,邀请一位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的教授和一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副教授组成考察团,对佛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北京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的知识产权教育作了一次考察。在此基础上,2005年11月举办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高级别知识产权研讨会,全方位研讨知识产权在四个教育层面上的现状、利弊、发展趋势以及应当采取的引导方法,今年还将对高等教育中知识产权教育进行专项深入地研讨。常城委员告诉记者,那一次论坛让许多外国专家对中国知识产权的教育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像这样综合地全方位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在世界上是十分少见的,说明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也充分证明了我国政府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

尝试教科书循环使用

\Images\2005-2009\sb060307T0206.JPG

朱永新

"我国每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使用的教科书需消费纸张达45万吨之多,相当于每年我们要砍伐树龄为20~40年的大树900多万棵。如果有一半教科书循环使用3到5年,就可少砍伐多少棵大树、节约多少能源!"尽管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接受记者采访时已近深夜十点,但说起这段话时仍然精力充沛、十分激动。

据朱永新介绍,目前小学和初中的书费在所交费用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3.1%和69.4%。每学期每位小学生一般要支付38~88元的课本费,每位初中生要支付132~165元的课本费。根据各类教科书的实际使用情况调查,除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几门主课教科书之外,其余如小学的音乐、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初中的历史、地理、生物、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科书,每周仅使用1~3次,往往学期结束时仍崭新如初。由于没有实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这些书很快就贬值为几角钱一斤的废品。

我国教科书的供应制度是购买制,一次性使用,而国际上实行轮用制度,采用租用或借用。朱永新委员认为,如果我国也按照国际惯例实行轮用制,将可以获得包括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教育经费使用率、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节约和环保意识等多方面的效益。

为什么我国教科书循环迟迟不能施行,朱永新委员认为有三点原因:一是中国国情和教育现状所致;二是实施过程中操作的复杂性问题;三是政府部门重视程度还不够。因此,他建议从小学的音乐、美术、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科学等课程开始推行教科书循环使用,学校可以集体购置、编号后,分年级存放在专用教室内,供学生循环使用。没有专用教室的,由学校集体购买,学生到图书馆借用。他建议政府把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举措予以制度化,在中小学校全面强力推行,此外,政府还必须保证教材使用的相对稳定性。他同时建议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应该有所改变,突出部分学科教材的工具性特征,教科书出版和发行单位改变经营思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为中小学生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此外,他还建议国家设立"鼓励教材循环使用基金",奖励为此项工作作出贡献的出版、发行和教育等部门。

除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建议外,朱永新委员还再次提出了设立"国家阅读节"以及在我国城市设立社区图书馆的建议。我国目前公共图书馆数量少、规模小,平均拥有量为46万人/座,1181人/平方米,人均藏书0.27册,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平均公共图书馆拥有量,也较大幅度低于联合国公布的标准。随着我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公共图书馆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单纯依靠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面临财政资金、土地规划、管理协调等困难,难以快速改变现状。而推行"社区图书馆"建设,作为公共图书馆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改善影响和制约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使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朱永新委员建议将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配套设施之一,以技术规范方式列入土地出让条件,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在对住宅开发提出配套设施的建设要求中明确社区图书馆设置规定。等条件成熟之后,相邻社区图书馆还可组成网络连锁运作,甚至与政府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联网,达到聚沙成塔、规模效应倍增的效果。

(本版图片由刘昶、朱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