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代表委员建言文化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续上期)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3/10 作者:刘昶

上期回放:全国政协委员对如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建议政府应该将文化产业放到更高的战略高度;中国出版集团常务副总裁聂震宁建议政府加大对出版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海飞建议评选代表"中国精神"的"一报一刊二十种书"和打通"童书扶贫"通道;北京旌旗席殊书屋有限公司董事长席殊建议重视阅读危机;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建议推广教科书循环使用;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高级顾问常城对中国知识产权教育状况进行了说明。

出版业是永恒的朝阳产业

\Images\2005-2009\sb060310T0201.JPG

桂晓风

"人民群众需求既是出版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也是出版工作者必须肩负的任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接受记者采访时直入主题。他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这就意味着经济发展将更多地依靠文化,新闻出版工作的特点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技进步从而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不仅如此,在当代,许多文化工作也直接成为产业,并且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桂晓风委员表示,"十一五"的一个重大特点是把文化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此只从经济角度去认识还不够,还要把中国放到世界背景中去看。进入新世纪后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抢占战略制高点,文化力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程度前所未有的今天,我们面临一个突出的新问题是文化安全。不仅社会主义国家,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只有发展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维护民族文化。世界各国对此都极为重视,采取了各种手段。还要看到国内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对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目前是我国的黄金增长期,同时又是矛盾凸现期和风险高发期。在注重和谐、化解矛盾的过程中,文化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文化建设还是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传承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在历史长河中唯一始终保持了疆域的基本稳定和多民族的大国。这两个唯一决非偶然,而是互为因果的。对外来侵略的坚决反抗和对国家独立的誓死捍卫为中国民族文化特性的保存和延续光大提供了根本保障,而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并一致认同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成为连接各族人民的精神纽带,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和源泉。

桂晓风委员认为,出版有广阔的前景,是永恒的朝阳产业。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只不过是序幕,高潮还在后面。同时,要看到传统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改革深化,"转制改企"在激发巨大活力同时,带来一系列我们过去没有面对过的问题。二是源于新技术,媒体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趋势发展迅猛;三是来自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我国文化市场必然面临国外强势文化日趋激烈的竞争。这些挑战迎接得不好,出版业广阔的前景就会受到制约。巨大的发展可能性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发展的现实。

为了抓住机遇实现发展而不是错失良机,必须有更多的自觉。一是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不是仅仅就新闻出版自身来进行考察,而是联系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进行总体谋划,明确较长一段时期内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二是深化改革,转换机制,解放出版生产力。三是扩大开放。封闭的出版业不可能有效地为开放的经济服务,自身也不可能持久发展。要走出国门去参加出版"奥运会",与高手合作和较量,博采世界出版业之所长为我所用,既借鉴,又抵御,利用国际出版物强手如林的压力强迫自己加速成长,还要善于借船出海,积极利用来华开拓市场的国际知名媒体和跨国集团的发行网络,把更多中国出版物推向世界,为中国和平发展创造更好国际舆论环境,在竞争中维护文化安全,在中外文化互动中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四是加快科技进步。出版业在科技进步中担负着两个责任,一是通过出版手段推进科技进步,二是运用科技手段发展自己,用科技手段来改造出版业的各个环节尤其是核心环节。五是规范市场。市场秩序不规范,竞争的结果是劣胜优汰。不打击盗版、行贿、偷税漏税等行为,出版业难以做大做强。六是注重培养人才。用高素质的出版队伍生产高质量的出版物,用高质量的出版物赢得市场赢得效益。以人为本的一个含义是出版工作必须以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另一个含义是出版工作自己要培育更多人才。青年人才、现代复合型人才、学者型的出版编辑家和出版业领军人物应该是我们人才工作的四大重点。此外,政策支持十分重要,要扶优扶强,打破地区限制,打造大型的跨地区出版集团和发行集团,调整出版业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组织结构。

桂晓风委员认为,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提高所有出版工作者的文化责任感。二是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当前我们很多文化产品的文化含量较低,缺乏创新性,有些甚至可以说是文化泡沫或者文化垃圾,这是跟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目标背道而驰的。三是提高新闻出版工作者自身的文化素养。不仅仅是文化程度,还应包括理论功底、历史知识、世界眼光、科技水平、经济头脑、语法逻辑修辞水准和道德素养等等。建议将编辑出版学列为研究生目录中的一级学科和在出版行业中加快实行职业资格制度,以法律形式规定进入和退出机制。进入出版行业尤其是出版行业核心部分--编辑环节,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准,包括文化水平、职业道德水平等。通过提高人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通过管住人来管住出版物的导向。

建立国家传统文化出版基地

\Images\2005-2009\sb060310T0202.JPG

赵昌平

"投入是好事情,但投入也给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带来一些负面冲击。希望国家有更多的投入,但是投入也应该更加科学一些。"在政协会议小组讨论会上,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委员对当前文化学术投入与出版的关系及导向作了分析,同时呼吁逐步建立国家传统文化出版基地。

赵昌平委员认为,对传统文化类出版社而言,企业化转制其实并不可怕,多年来出版社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对企业化运作已经熟悉了,而且绝大部分传统文化类出版社并没有拿国家的任何事业经费,个别一两家有的,所得经费在该出版社日常运作中也仅占很小的比例,因此,不必害怕企业化。传统文化专业出版社有着"以文化意识办出版企业"这个很好的传统,这是从张元济创办商务印书馆就开始的,正是因为坚持了这个传统,目前国内一些最主要的传统文化类专业出版社,在转型过程中才能浴火重生,不但经济状况逐渐走出低谷,同时,也坚持和锤炼了自己的品牌,完成了很多引人瞩目的重大项目。

尽管如此,但对传统文化出版社来说,企业化与传统文化的整理继承之间的矛盾也是无法回避的,因为后者更多属于事业性。目前,教育系统有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出版系统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领导小组,但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完整的战略,资金、力量分散。"十一五"规划中,国家的文化战略对传统文化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文化出版业不仅仅是孤立地整理某个项目的问题,而应该放在国家文化战略的体系中考虑。因此文化单位的资源尤其重要。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建设数家古籍研究所,赵昌平委员建议出版业也应集中传统文化类出版单位中资质较好、事业心强的出版社,由"企业性质,事业托办"做起,逐步建立国家传统文化专业出版基地,加强与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的沟通和合作,利用出版社的经验、人才参与国家项目的立项论证、选题策划和整理出版,国家对此作为事业性出版给予扶持。赵昌平委员认为此举是对那些长期坚持社会责任和文化责任的出版社的促进,也能将传统文化类出版社中事业性出版与企业性出版区分开来,避免因混在一起可能造成的出版社文化方向的偏离。

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

\Images\2005-2009\sb060310T0203.JPG

杨牧之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给我们从事新闻出版业的同志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也增加了我们深化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中国出版集团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杨牧之在接受采访时精神振奋、语气坚定地表示,"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按照去年颁发的14号文件的要求,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改革和发展工作做好。"

杨牧之代表对今年温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十分赞赏,认为报告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既提出奋斗目标,又指出努力工作、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既有全局工作的科学安排,又有重点、有针对性。他说,报告概括了我国全面发展的大好形势,特别是"十五"期间,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以及多次自然灾害等一系列挑战,但国内生产总值仍实现年均9.5%的较快增长速度,是非常了不起的。总理在报告中还谈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非常中肯,特别是针对"十一五"规划中一些重大原则、重点任务,谈得非常透彻,听完总理的报告之后,大家对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

杨牧之代表高兴地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提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譬如,在第一部分去年工作回顾中,指出"在文化方面,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第二部分今年主要任务中,提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时再次指出"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第三部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中,又一次指出"要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总理报告中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文化体制改革,强调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体现中央、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态度明确,给从事新闻出版事业的同志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此外,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再用两年的时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免除学杂费的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杨牧之代表认为,这同时也是全面提升人民文化素质的一件大事。新农村建设是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个亮点,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提高农村文化水平就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他认为出版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出版社应该转变观念,从图书选题、内容、写作和表达方式上贴近农民需求,出版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有利于农民致富的图书。发行部门则应该发扬金盾精神,努力建设和开拓农村发行渠道,把农民需要的书送到他们手中。

杨牧之代表还特别提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问题都给予很多关注,但是对理想、追求等精神层面的问题还应该更加重视。当前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都与此密切相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热爱和平、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学而时习之"、"岁寒知松柏之后雕"、"知耻近勇"、"三人行必有我师"等等都是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积极的东西。在今天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两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在国内进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当中,需要我们去弘扬这些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在年轻一代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是对外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几千年来一向是追求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这就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这些都记载于中华传统文化遗产之中,在中国典籍中有最全面、最翔实的总结。因此,杨牧之代表建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支持研究整理优秀文化遗产的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变成一件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的事情。

新农村建设给出版带来更大机遇

\Images\2005-2009\sb060310T0204.JPG

于友先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新农民需要文化知识,而新闻出版则是传播文化知识最重要的载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在接受记者采访表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新闻出版而言,将是一次很大的机遇。

于友先委员认为,不能忽视农村图书市场的潜力,不能忽视农民的阅读需求。一些面向农村的图书销售不畅,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出版社并没有深入了解农村市场的需求,选题不对路;二是农村发行渠道不畅通,过去起很重要作用的农村图书销售网点供销社严重萎缩。因此他建议出版社多做调研,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图书内容上要多讲使用知识,少讲大套理论。他还建议新华书店系统加大对农村的服务力度,组成专门面向农村的图书供应渠道;同时有关部门出台鼓励政策,调动民营渠道和其他渠道如邮电系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把好书送到农民手里。

此外,于友先委员还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织有效的读书活动、加强职业道德和诚信教育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爱读书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现在社会上积极开展各类读书活动,非常好,不过注意一定要仔细选择推荐书目。

呼吁恢复代理人资格审查和知识产权庭

\Images\2005-2009\sb060310T0205.JPG

沈仁平

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会上,原国家版权局副局长沈仁干委员发出两项呼吁:一是恢复商标权、著作权这两项知识产权代理人的资格审查制度,二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和所有高级法院恢复知识产权审判庭。

沈仁干委员说,20多年来,我们国家知识产权制度逐步完善,各项相关法律制度逐步健全,最近,经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相关部门还正在着手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们国家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知识产权的权利实现,仅靠作者本人、传播者本人是很难的。因为作者本人、传播者本人,其主要精力是用在创造上。作者的很多权利、传播者的很多权利,要想得以正确行使,还需要相关的代理人帮助。现在,我国除了保留专利代理人资格审查制度、制定了相关专利代理办法以外,商标和版权的代理人资格审查制度被取消了,沈仁干委员认为这种取消是不合适的,"不能谁都扛起一面旗子,说我搞作品版权代理,然后把作家著作权拿在自己手里,干着损害作者权利的事情。这不利于作者和作品传播者行使自己的权利。"

过去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部分省市高级人民法院都设立有知识产权审判庭,沈仁干委员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也得到了国际知识产权界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赞许。但后来取消了知识产权庭,相关案件改由民三庭审理,沈仁干委员认为是不合适的。知识产权法律在大的民法范围内来讲,相当复杂,具有特殊性,既有侵犯民事权利,也有比较严重构成刑事犯罪的行为,另外还有一些属于行政处罚的内容,原来的知识产权庭审理包含了这三方面,由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法官来审理,现在根据情节和危害程度分散到不同法庭,法官的专业知识难以保障,他因此建议在最高人民法院和所有的高级法院恢复知识产权审判庭。

(本版图片由刘昶、朱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