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新闻出版界代表委员热议30年巨变 全新起点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3/7 作者:方菲

“认真总结改革开放30年经验,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十七大报告中的这一要求,也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08新年伊始,本报就精心策划推出关于纪念中国出版业改革开放30周年的系列报道,在业界引起广泛而深刻的反响。不久前,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曾用“六个变化”概括了新闻出版业30年中取得的巨大成就。本届两会代表、委员一致认为,没有30年的改革开放,不能想像今天的中国出版业是个什么样子;不能想像人民文化生活匮乏枯燥的局面还会持续到什么时候。看到今天出版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展望下一轮继续深入进行的体制机制改革,代表委员们对出版业的辉煌未来充满信心,对前面的困难也有清醒认识。他们在四个字上达成共识——任重道远。

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谈到我国报刊业改革成就和下一轮改革任务时强调,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报刊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必须清醒地看到,报刊业的变革刚刚开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旧体制尚未完全转型、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市场主体的缺位等。

本届代表委员中,有人在改革初期就跻身出版业的改革实践。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音像协会会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于永湛告诉记者,1985年他担任国家出版局印刷处处长以来,亲历了中国印刷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他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以国家行为抓攻关、抓研发,持续投入十几年,才使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的时代,发生质的飞跃。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则激动地回忆起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创建时的动人情景。他说,当时胡耀邦同志亲临大会,即席赋诗,鼓励行业协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一定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出版业改革的一个重大进步就是集团化的推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总裁聂震宁说,出版集团的出现,是中国出版业改革发展中符合规律、符合逻辑的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改革过程,现在仍然处于改革发展过程,它的某些不够完善的地方,也要在发展中解决。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就如何使出版集团成为真正的以出版为主体的文化企业谈了自己的看法,即下一步争取在以图书为核心内容的基础上,延伸和扩大自身价值链。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全国政协委员、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张胜友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赵昌平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情况,重点谈了对下一步改革的建议和意见。(相关报道详见第2版)

(链接:本报1月8日“改革开放激荡书业30年历史烟云”专题、1月18日1版《柳斌杰:改革开放30年给新闻出版业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