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环保:政协委员新视点
摘要:
3月的北京,春光明媚。出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肩负着共商国事的重任,从四面八方汇聚北京,参加春天盛会,履行庄严的使命。作为中华民族的盛事和举世瞩目的焦点,北京奥运会自然成为政协委员们的热议话题。与此同时,“环保”、“节能减排”也成为参加此次会议的新闻出版界别政协委员及特邀委员们的重要议题,打造绿色出版成为他们的共同心愿。
奥运出版要讲方略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为中国出版业创造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中国出版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一百年机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张胜友指出:一方面要做好奥运历史、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图书的出版;另一方面图书出版要以2008奥运会为契机,展现中华悠久历史文明、反映出今日中国之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要将其延伸到我国文化传统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们能从图书中了解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世纪舞台上的新北京和整个中国的崛起风貌,这样才会多出具有原创性和独特性的精品图书。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认为,奥运图书出版有两个可以操作的方向:一是直接为奥运服务的即时选题,如奥运行动指南、北京地图等具有实用价值的图书,其主要读者定位于奥运会前后来京的外地、境外参会人员和游客。这当中不同选题的语种版本等需要仔细预测市场、认真决策。二是不直接为奥运服务,而是宣传中国传统等文化含金量重的中长期话题。这类选题的出版要很好地总结我国版权贸易的经验,考虑到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特征。民族文化“走出去”要找到与世界文化的交汇点,宣传中国文化一定要找到好的切入点。
全国政协委员、三联书店资深编辑贾宝兰更为关注利用奥运,将文化精品推向世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谈到: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一个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国、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的绝好机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会,让中国图书出版进一步走向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出版产品走出去战略与中国的奥运精神是相符的,要积极开辟国际市场,树立民族品牌。不仅能让他们感受到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还应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人民良好的民族风采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部分委员结合自身实际,对奥运图书出版发表了不同的主张和建议。全国政协委员、贵州出版集团公司董事长许明谈到,利用奥运商机,通过不断挖掘贵州丰富的民族文化来提高贵州版图书的特色品位,是贵州出版集团奥运与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课题。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董事总经理石汉基认为,奥运出版要抓住青少年消费市场,目前奥运福娃产品有玩具、图书等,种类狭窄,有市场的局限性,要进一步开发相关产品。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京剧是国粹,融合了汉戏、徽戏等,还吸收了昆曲、梆子、秦腔以及诸多地方小调的精髓,是集大成之精华。在奥运即将举办之际,可积极向世界推行这门传统文化及相关图书。
奥运图书的出版及发行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赵昌平认为,奥运图书出版要做到三个不。第一,不要刻意把民族文化畸形的东西拿出来满足国外读者的猎奇心理。第二,奥运图书出版不是所有出版社都能胜任的,没能力的出版社不要硬出,否则会输得很惨。第三,奥运图书不要盲目、大量重复出版。国家、各省市的出版部门要协调规划、统筹发展。许明谈到,奥运图书的发行,除了要进入传统书店渠道,更要结合国家、北京市政府奥运礼品图书采购等大型活动。此外,有的委员还认为,奥运也可能会对书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如奥运交通管制可能会对图书发行带来一定影响,对此奥运图书出版单位应做好一定的前期准备。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接受采访时,特别谈到,合理的奥运出版战略不仅仅是对商机的把握,还承担了对国家和民族而言更为重大的任务,即文化的沟通和形象的重构。中国非常需要借助诸如奥运会这样的文化外交机缘来展现和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在这方面雅典奥运会为我们提供了范例。同时,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对文化出版产业自身来说,奥运出版是一种锻炼和考验。参与奥运选题的既有海外的跨国新闻出版集团,又有国内的网络、广播、电视等其他媒体类型,对于中国出版业来说,奥运出版就如同奥运会本身一样,也是一场传媒间竞争激烈的比赛。我们参与其中,不仅仅是要在赛事进程中发挥出最佳水平,更要通过与其他参赛者的竞争来全面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今后的中长期发展设计出更加科学的方向和道路。如何抓住奥运机遇在世界同行面前展示自己、展示中国文化出版的实力,如何在宣传奥运时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是我们行业目前需要积极应对和思考的问题。
规模适度减少耗材 履行环保责任
近几年来,在全球热议绿色环保的大环境下,出版业对于纸张资源的依赖不仅多为外界诟病,而且也被认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除了发展无纸化的电子出版,国际出版业的绿色出版计划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在中国出版业,绿色环保理念还没有引起高度关注。
赵昌平委员指出,出版的物质消耗主要是纸张,而造纸的主要原料又是树木,因此,节约纸张直接关系着对森林即对环境的保护。出版业的环保应该做的事情很多。第一,减少选题重复,优化选题,调整出书结构,控制图书出版总量。第二,大力推进中小学教科书的循环使用。第三,改进印刷技术。加强对技术改造的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应申报国家资助。第四,加快向数字出版转型。第五,出版社应加大对环保题材的选题开发。
杨波委员谈到,做包装印刷和做墨油的企业大都面临着一个环保问题。图书产品的环保对于一个国家,对于读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发展书业环保,要建立标准,行业协会要做标准制订的协调工作,争取一些标准能够立项。在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形成产业链条之前,为促进产业发展,需要制定标准,这也是整顿市场环境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出版作为产业来说,要对读者负责,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图书出版产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希望通过行业性的环保活动,加强企业之间尤其是上游和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优势互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如何节约用纸,合理用纸,应作为出版业可持续发展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贾宝兰委员建议,第一,出版社在经营活动中依据市场规律,进行印量控制决策。第二,在图书制作上要减少特种书,反对过度包装。盲目追求大开本,滥用大开本,势必加大纸张消耗。礼品书、精装书装帧豪华奢侈成风,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图书装帧必须确立节约意识。既要考虑装帧美学和图书营销的需要,也要考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项人人都要关注的社会责任。讲究务实,慎用图书大开本,少用薄膜书封,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图书成本,也将促进增强出版业的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第三,文化产业要有精品生产意识,国家要加大对重点图书、精品图书出版的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