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循环使用成焦点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3/3 作者:方菲,红玫

■商报两会特派记者 方菲 红玫

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会议将分别于3月3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开。教材循环使用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副总编辑、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就教材循环使用问题做了专项提案。他根据人民美术出版总社对全国部分美术出版社和北京市部分学校、学生、家长的调查,列出教材循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该项工作的推广时机并未成熟,国家有关方面应该广泛调查、慎重研究,暂缓实行。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和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也不约而同地带着这样的话题参会,并准备在会议期间做出联名提案。黄书元说,早在今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期间,部分出版界政协委员就议论过教材循环使用的问题。他和王亚非准备联合部分出版界代表、委员正式提出提案,建议教材循环使用不宜全面推开。持上述观点的政协委员,还有原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编辑室主任龚亚夫,他在去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就强烈呼吁暂缓实行教材循环使用。今年,不仅没有停止实行,反而在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行。他对教材循环使用可能对教育界、出版界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示担忧。

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回民中学校长拜秀花去年曾对教材循环使用抱期望态度,今年再问她这个问题时,她则因为回族群众对卫生习惯有特殊讲究,而对教材循环中可能造成的病菌污染有所顾虑。

对此,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持何态度呢?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告诉记者:“虽然未看到提案,但是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听到了。从倡导环保、厉行节约角度出发,教材循环使用有着积极意义,国外也有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但是在实行中也遇到了一些情况,比如副科循环主科不循环,会不会加深学生主副科区别的概念;教材统一管理,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复习等有效的学习程序会不会受到影响;教材经过回收、反复使用,如细菌消除不彻底,会不会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由于先期的教材定价决定了纸张和印刷的质量,循环教材是否能保证3年的使用期,等等,这些问题确实值得探讨。各地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会积极听取意见。代表委员的提案将在会后转到总署和有关部门,我们一定会高度重视,给代表委员满意的回答。”代表委员们还就新闻出版业扩内需、保增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准备了大量议案、提案。

教材破损、掉页并被学生涂画,副科课程地位进一步下降等。反映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材修订与内容更新的矛盾目前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尚处在试验阶段,因而各出版机构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不仅属于“实验教科书”,而且尚处在不断的修订、完善之中,比如计算机、政治教材每年需要更新内容均属正常。不少书店发行人员感慨:教材版本频繁更换给循环使用带来了难题,也是书店配送工作最为头痛的问题。高年级的课本无法给使用不同版本教材的低年级同学循环使用,加之教科书改版速度快,新旧教材如何衔接是个难题。为此,教育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安国教授曾指出:我国的教材循环使用工作,如果在修订工作结束、教材基本稳定后再开始试验,似乎更为稳妥。

使用习惯与学习效果的矛盾目前,不少地区学生的教材使用习惯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教材循环存在不适应。某省关于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情况的报告指出,现在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在管理上的通常做法是课后便将教科书收回,这样就给老师教和学生学带来诸多不便。比如:音乐课竖笛一节,老师讲完课,需要学生课后练习竖笛的基本技法,但是下课以后,教科书收回,学生无法按照课本的曲子进行练习,下一节课老师就无法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美术课的临摹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在教材上做笔记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和学习辅助手段,可是按照教材循环的规定,不能在教材上写字无疑对学生施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书上写写画画,反倒成了污损书本的行为。

副科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矛盾此次推行的教科书循环使用制度,主要针对对象是副科教材,这不仅给副科任课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而且容易造成副科教育不甚重要的政策误读。北京海淀区实验小学的刘老师分析道:由于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很重,升学压力很大,有可能使部分家长不太在乎副科的教学效果。

一项对四川成都、山东青州两地的调研显示,艺术学科的教师普遍反映教材循环后与主科教师相比更加边缘化,旧的教材也使得学生更加不重视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

印刷成本与教材价格的矛盾据了解,循环使用教科书制度对于教科书的印制、装帧质量有较高的特殊要求。即便是采用上海地区在2005年前后曾经试行循环使用的《音乐》教材印制标准,其价格是国内普通《音乐》教材的5倍。而我国目前推行的是教科书核价和限价政策,在此政策下的教科书是低成本工艺,容易损坏,无法满足循环教科书对质量的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反映,发给学生的书再进行收回有很大困难。

卫生安全与存储消毒的矛盾各地的教育部门均要求,书籍必须一页页进行专业消毒。然而,不少地区学校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具备循环教材所需的存储、消毒等条件。“从学校反映的情况来看,他们对于推行教材循环工作不是十分起劲”。某业内人士坦言,主要是学校难以操作:对循环使用的教材,学校隔学期必须进行消毒、修补,否则学生和家长不满意;学期结束后,循环教材的保管也是一个难题。

政策规定与管理细则的矛盾有受访者反映,教材循环使用刚刚开始,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政策出台在先,而管理办法和制度没有跟上。有人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不少省份的新华书店在2009年春季的教科书供货之时,由于学校收不上来书,学校循环使用教科书的补充更新报数大大超过了政策规定的30%的比例,缺失严重的甚至达到了60%。教育部门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境地:一方面书收不上来,必须给学生买新的教科书,但经费却无从落实,另一方面,如果不买新的教科书,下一级学生将面临拿不到教科书的境地。

教材循环使用涉及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材开发建设、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等一系列方面,无论在理念还是具体操作层面,我国都与推行教材循环使用已久的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采访中不少人建议,教材循环使用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可行性经验,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我国国情、教育状况和学生家长的意愿。不能单纯地为节约而节约、为环保而环保。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直言不讳地说,从实际操作来看,教材循环使用政策的推行显得过于仓促,在教育现状、学校、学生以及教材编写等各方面,存在重重矛盾。应暂缓实施,待进一步认真调研,想办法找到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取得全面共识,并在小范围试验成熟并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

循环使用任重道远

教材循环使用绝对不是简单的回收利用问题,相当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关教材的供应、印制、回收、保存等方面,应该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合理高效的配套措施,再逐步推进。有专家建议,在教材循环使用前,应尽快出台正式的《课程标准》并完成现行教材的修订和送审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出台一整套与教材循环政策相配套的政策和操作细则,对循环教材的供应、推广、服务、使用、回收、消毒处理等要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要制定适应教材循环使用要求的印制、装帧标准,对教材的正文用纸、封面用纸、装订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出台相应的定价标准。

一项制度的推行要与当今的行业现状与技术水平相适应。不少受访者提出,要保证循环教材的质量,普通教材使用的速生木浆和草浆便不能再用,而优质木浆消耗的则是优质木材,如此一来既谈不上环保,也谈不上节约。同时,循环教材缺乏严格的消毒措施,对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处于发育期的孩子的卫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即使具备专业消毒设备的学校,也根本无法做到所有的教材经常消毒。因此,推行教材循环使用时也不能忽略各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的出版印制技术差距。

教材循环使用的实行难能可贵,但真正推行起来,恐怕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如今看来,要建立适应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完备的教材循环使用体系,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