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书业如何推改革促发展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3/10 作者:方菲,红玫

■商报两会特派记者 方菲 红玫

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深切关注:新闻出版业因为今年要承担扩内需、保增长的任务,其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会不会受影响?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给出了明确答复,不会受影响。她指出,2009年是新闻出版改革发展攻坚年,要建立健全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形成以改革创新促进发展的动力机制。

与此同时,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带着新的思考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畅谈意见,表达对新闻出版产业改革发展的关切与希望。

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石峰认为,退出机制的建立是新闻出版业转企改制中的重要环节,要让企业改制到位,完全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现在新闻出版总署正在制定的退出机制评价体系,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做法。

谈到我国印刷业的现状和走势,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原副署长、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于永湛指出,要鼓励印刷企业把生产链向创意设计和市场服务两头延伸,既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又不断拓展印刷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密切结合,是今后印刷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张胜友介绍说,近期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的改革思路是,要严格区分公益性出版单位和经营性出版单位之间的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原则。公益性的单位要进一步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经营性出版单位则要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实力。

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社长黄书元谈到,今年改革工作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动探索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发展之路。人民社的改革重点是对人民社现有的资源、业务和机构按事企分开的原则实施分离,强化人民社主体对党和国家的阵地和服务功能,突显公益性。另将原经营性资产、项目进行剥离,单独运营。二是积极主动做好公益性服务和公益图书出版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谈到,要吸引政府加大对出版产业的投入。出版产业必须体现自身的产业能量,在国家经济领域发挥强有力的支撑,扩大影响力,使社会和相关部门都能看到出版产业的力量和影响,因而加大对出版产业的投入。要把出版产业培育成占有资本和技术优势的上游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军伟对高校出版社的改革提出了建议。他呼吁,由教育部出面把部属在京、业务上没有重合的出版社,包括高教社、人教社、教科社、语文社等,进行战略重组,组建成一个强大的教育出版集团。

(相关报道详见2版)(链接:2009年3月6日1版《书业如何扩内需保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