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现象1 美术工作室的北京情结
在北京聚集了大量的图书装帧设计工作室、很多业界知名的图书装帧设计师都在北京发展,这几乎是业内的一条共识。举个最明显的例子,随便走到一家大型综合书店,翻到美编一栏,大部分的美编和工作室都是“北京户口”,占了绝对优势。
之所以有这种现象出现,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是必然的。首先,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而北京就有200多家。在集中的需求面前,肯定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卖方市场。其次,北京作为国内的文化、经济中心,不仅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资讯交流极为方便。因此,北京以其强大的吸引力聚集着一大批装帧设计人才在这里发展。第三,由于北京的装帧设计行业比较发达,在激烈的竞争下,行业的整体设计水平较高、专业化程度也较强,因此吸引了很多外地出版社来京寻求合作,又进一步促进了北京装帧设计领域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的提升。第四,正是由于行业的发展较为领先,因此北京的装帧设计工作室软硬件设备配置普遍较高,反过来对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提升提供必要的基础。
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北京的装帧设计工作室的报价要普遍高于其他地区。在北京,设计一个封面1500元是比较正常的价位,但在其他地区设计一个封面的行业价格可能不超过1000元。依此类推,在北京找工作室设计封面,确实还是“高消费”。但很多出版社在选择谁为自己的书做设计时,一般还是会以北京的工作室为首选。“如果是重点书、畅销书,我们肯定会在北京找人做,毕竟北京的装帧设计行业比较发达、专业水平也较高”,一位外地出版社的编辑这样告诉记者。
尽管大家觉得北京的装帧设计工作室活儿多拿钱多,但北京地区的高成本运作却将这种优势抵消大半。北京的设计师薪酬平均水平普遍比外地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北京的办公成本也要比其他地区高很多,比如房租、折旧等。由于行业发展较快,设计师自己另起门户的现象在北京也是最为普遍的,这对工作室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损失。
(周周)
现象2 纸的文章“别有用心”
“本本特型,页页蒙肯,处处UV,面面起凸”,这句话用来形容出版社大做纸的文章似乎一点也不过分。
出于营销、防伪等种种考虑,图书用纸和印刷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出版环节。根据图书内容和主题,选择相近的色彩和味道来渲染,从而在视觉和味觉全方位地增加美感,这种做法被很多出版商采用。比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爱上咖啡滋味》,咖啡色的封皮,沙沙的深浅不一的咖啡色纸张,书写着关于咖啡的传奇和地域风情;南海出版公司的《菊花香》,选用菊花香味的油墨来印制图书,翻开书页就会散发出缕缕清香;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一杯安慰》也是用特制的带有咖啡香味的油墨印刷,淡淡的咖啡香味让人备感温馨。
从实用的角度为读者选择最佳的用纸,这种做法也让读者感到贴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教辅书,选用的纸张都是特制的,纸面呈现淡绿色,一来是为了环保,二来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辞书出版所使用的纸张都是字典专用纸,和普通纸比较起来,这种专用纸薄、轻、韧。“读者可以透过光看看纸张,如果薄而不透,才是好辞书,而伪劣辞书一般都是用普通纸,虽然不透但却明显比正规辞书厚很多!”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周明鉴介绍说。
还有一些出版社为了防止盗版,更是专门与造纸厂联系,选择特殊纸张印刷图书。这种纸的颜色和质地盗版商很难仿制。这样,既有效抑制了盗版,又让读者购买时更加放心,并具有一种新鲜感。
当然,这些做法并非处处可用,但出版商的独具匠心却让读者心生安慰。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从细节和小处多动动脑子,恐怕就有大收获呢。
(刘昶 周周)
现象3 我的图书我做主
图书的装帧设计,往往是作者、责编、美编、发行“一系列美学冲突相互抵牾、纠缠、忍让、妥协后的一个‘暂代品’”。(黄集伟语)
电子工业出版社《WORD排版艺术》一书作者候捷,不但亲自为自己的书排版,甚至出了一本教人排版的书。他在该书自序里详细描写了对美编“又爱又恨”的感受:“一而再的和排版人员反复沟通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像一条摇尾乞怜的狗,涎着脸哈着腰,惟恐触怒右手握鼠标、左手敲键盘、以飞快速度掌控极端繁复系统的不可一世的女皇(多半是女皇)。……尽管如此,嘴上手上的殷勤却不敢怠慢。”
对装帧有很高要求的作者们辗转于对美编的爱恨之间,一些作者倾向于自己的图书自己做主。郭敬明就是其中一位,他自己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他和朋友Hansey一起做的装帧设计。当然,他们都不是专业的美编,缺乏经验,但凭借着“冲动”“灵感”“偶然”,他们给图书装帧设计注入了一阵清新的风,他们自己则将这样的设计称为“青春态装帧”。郭敬明评价作家自己做书装的利弊,说:“缺点没有,优点是容易介入,更能理解作品的感觉。”
春风文艺出版社的营销人认为,这些青春文学的作家们对美有着独到的理解,他们不但追求文字的华美,而且对流行元素很敏感,比如学习时尚杂志的上下留白,对图片和色彩的唯美修饰。他们没有职业美编的专业禁锢,“由着性子来,跟着感觉走”,这种装帧的感觉也正好契合当今年轻人的心理。
事实上,出版界一些著名的作家、美术家倡导或直接参加图书装帧设计早在五四时期就有先例,鲁迅、陶元庆、孙福熙、丰子恺等都为自己的作品设计封面,他们的作品对上海乃至全国的出版业带来极大的影响。
如果作者能将对内容的理解与装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对读书人不能说不是一桩美谈。那么,何乐而不为呢?(颖)
现象4 一页一设计
若谈论到这些年让人过目惊叹的装帧,就不能不提到《藏地牛皮书》。
这本书的设计除了轻巧而柔和的浅黄色蒙肯纸、书脊一侧可供穿绳的小孔、古朴粗犷的封面,最为打动人心的就是它的内文版式。字里行间,有许多手标之类的记号和用钢笔随意圈点的框框,甚至还有一些只能在军用地图上才能够看到的红色箭头,另外再加上各类手绘地图、作者在行走过程中所拍摄的大量照片,而这些素材使用横竖不分、字体不分、彩色与黑白相互穿插的版式,几乎可以说,每一页都是独特的全新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内文设计的概念。
曾有专家指出,国内图书装帧中内文版式的单一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最为明显。我国设计师往往偏重封面设计、对版式设计重视不够。要么是毫无章法地将文字密密麻麻堆满纸张,要么则是走向相反的极端,大量使用插图导致装帧过度。《藏地牛皮书》的出版为图文交错旅游书提供了全新的设计模式。一时间,模仿这种设计手法的旅游书几乎让人们淡忘了简单介绍各地气候及特产的传统旅游书。事实上,这种自由而个性的旅游书打开了人们对于旅行的想象,引发了一系列散发着浓郁风味的旅游书的出场,也点燃了众多读者对于旅游书的阅读欲望。
这场来自设计理念的变革不但影响到了旅游书,而且改变了许多生活书、励志书、社科书的面貌。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的《中国节》等书。正如一位读者的评价,这种一页一设计的模式让读者被无数个细节中透出的魅力征服,整个人的“热情”也被一古脑儿地煽动起来。(颖)
现象5 怎么艳丽怎么来
2001年到2002年间,上海人民出版社接连出版王文华的两部畅销书《蛋白质女孩》和《61×57》。前者用明快的橙色做封面,后者用桃红配绿色做封面。两本书一度成为图书排行榜上最为亮丽的时尚元素。
出版界似乎由此对颜色“亮”给予了更多注意。一时间,图书市场大红大绿,怎么亮、怎么艳怎么来,只要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不怕“扎眼”,不怕“露怯”。青春文学首当其冲。去年风头最劲的《那小子真帅》《狼的诱惑》,在白底色上使用了红、绿等鲜艳颜色,似乎仍然不够,还在上面增加了无数闪光颗粒和绿色的腰封,惟恐不艳、不亮。而这股封面追求艳丽之风早已刮到了职场励志类图书、生活类图书、少儿类图书,甚至包括财经书、法律书等。社会科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一开始就不同凡响——在喧闹的世界里如何取得发言权》,整个封面设计没有多余的图案,只有饱满鲜明的蓝色,在一片或黑或红的书脊中闪亮。
这或许就是艳丽对出版人的诱惑。
著名平面设计师李颖明先生曾说,找他设计封面的出版人最爱跟他说三句话:第一是要“亮”,第二是要“亮”,第三句还是要“亮”!对此,李颖明先生常常疑窦丛生:大家都要“亮”,摆到书店,只怕是谁也亮不起来了!
这也是追求亮丽的另一个后果。
(颖)
现象6 教辅书的卡通主义
色彩饱满的神灯,身穿魔法长袍的精灵,满页呼之欲出的不规则的古怪图案和色块,这些因素集中在教辅书的封面上,这就是“魔法教辅”系列。在这套书旁边陈列的“无敌”系列,则是用一系列身着威武盔甲的骑士形象吸引着沉浸于“题海”的中小学生们。一本本英语、数学、历史等教辅书仿佛成为了引人入胜的魔幻卡通书。
曾经色彩与形象比较单一的教辅书架上,像这样重视装帧的图书如今越来越多,封面上的卡通形象衣着越来越时尚,色彩越来越艳丽,彩色、四色、双色的印刷让图书内页也拥有更多“美丽”空间。如果不是“英语”“语文”等字样提示,恐怕很多孩子会以为这些教辅书是他们最喜爱的卡通书。
魔法系列的装帧设计负责人、盛玉林兰国际广告公司设计总监蓝先生说,这几年孩子们受到“哈利·波特”的影响,魔法成为他们的时尚话题。而且与成人喜欢单纯整洁的理性思维不同,孩子们喜欢幻想和刺激,喜欢飘忽不定的形象和明艳的色彩。于是,结合该系列书的书名,设计者就从突破常规、突出品牌的强烈个性为出发点,进行设计。色彩上选用了孩子们喜欢的亮丽色调,如天蓝、明黄、桃红、橙黄、果绿等。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小学教辅图案丰富而单纯,初中生趋向成熟,高中生更加理性。
以往,学生选购教辅书受老师、家长影响大,一般注重内容忽视形式。随着国内教育的改革重视“快乐学习”的概念,学生自主选择图书增加,对更富有娱乐情趣的卡通化设计情有独钟。像“魔法”、“无敌”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教辅书形式,往往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无疑对这两套书从众多教辅品牌中脱颖而出,取得骄人业绩起到了很大作用。(颖)
现象7 一书多能,其乐无穷
去年元旦前夕,周围有很多人到卓越网订购“2005年史努比台历”(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送给亲朋好友。那是一个24开的绿色台历,每页上边包括四幅英文原版史努比漫画,旁边配有中文翻译。这个“史努比台历”既有图书的功能,也有台历的功能,同时因兼具看年轻人最喜欢的史努比漫画、学外语等功能而备受大家的喜爱。
与“史努比台历”一样在图书的功能之外又附加了其他功能的图书还有许多种。除了最常见的把孩子们的童书设计成玩具书的之外,中青社去年推出了全新概念书《画魂导演关锦鹏影记》一书,为了匹配关锦鹏的艺术品位,该书的设计和制作都大大刷新了出版物的概念。书的外部形态是三角形,由于三角书的印张采用斜折的方式,不仅书的形状是三角的,而且内文页面一改千篇一律的重复样式,160个页面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最小的页面只有大页的1/10大小。大小页之间又构成新的画面,使原来的页面又生出新意,增加了许多视觉期待和视觉乐趣。封面用模切方式镂空打洞54个,并整版烫出颜料流动的镭射波纹,书的侧面用油画布面料包封。书的顶角部分还匹配了丝带和钢环,可以把书挂起来作为艺术品,这时,它看起来像一个女人的精致的提包。而倒过来,则像一枚钻石,与精品永恒的概念完全吻合。这部三角书的40多道工序,90%是手工制作,与工艺品毫无二致。
去年,北京出版社推出“厨房伴侣”系列生活类图书,将菜谱图书设计成挂历的形式,可以将其挂在厨房,边操作边看食谱,菜谱书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北京社旨在“改变阅读的姿态和心态”的《图码中国历史》《图码世界历史》,将历史书设计成地图的形式贴在墙上,色彩搭配上也考虑到历史的厚重感及贴在墙上的装饰效果,一本“墙书”兼具了阅读历史和装饰房间两种功能。
今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中少社与中国集邮总公司合作在六一期间推出了“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主题书版邮票”。该套《集邮版安徒生童话故事精选》限量发行18888套,内附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纪念邮票5枚,不干胶小版邮票1枚,分别以安徒生经典童话《皇帝的新装》《小美人鱼》《拇指姑娘》《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姑娘》为主题。其中,不干胶邮票发行量较小,更增加了该套“集邮版”图书邮票的价值。
在采访上述附加了各种功能的图书的出版策划方的时候,他们普遍认为图书的设计是整个图书内涵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这些全新的设计理念会提升图书的气质与附加价值,使得该书与众不同。但也有人认为,这些设计形式只能作为一种大胆的设计尝试,不具推广的可行性,因为一些异型开本的书势必会影响图书在书店的陈列,进而影响到该书的市场,图书的最重要的属性之一毕竟还是商品。另外,就目前国内读者的消费水平及消费习惯来说,对一些前卫的设计理念读者也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言风)
现象8 “错位”以后更“出位”
在人们的印象中,每一类书都应该有一个大致的样子:儿童书就一定铜版彩印、图画比文字多;大众财经书就一定得大32开,书名一定得醒目,最好再用硕大的字体印上“XXX排行榜冠军”;时尚图书就一定要是鲜艳的,学术书就一定得时素淡的……可是现在很多图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跳出窠臼,通过设计上的错位来“搏出位”。
儿童书设计中错位的典范当属《哈利·波特》,大32开的开本更像一本教材,封面虽然魔幻诡异,但是书里面除了每章标题上面的小配图以外,居然没有一幅插图——就这样也叫儿童书?可是偏偏故事引人入胜,不仅孩子爱看,大人也喜欢读,这样的设计帮助《哈利·波特》扩大了自己的读者范围。在《哈》之后,很多儿童读物纷起而效仿之,像故事具有黑暗风格的儿童小说《达伦·山》就采用的相似的装帧设计,却也同其文字风格相当配合。
受读者对象的限制,财经书的设计一般都不大会出位,但是市面上偶尔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财经书:粉红色的封面、小资情调的内文编排,怎么看怎么像大众休闲读物,可人家偏偏就是一本财经书。图书的设计者说了,我们这样做,就是要显眼,你想啊,那么一大排面目呆板的财经书里面,突然有一本看起来特休闲的立在那儿,不说是鹤立鸡群,至少也是很打眼的,任谁都会有想翻一翻的冲动。
学习用书一定得板起面孔吗?也不一定。且不说什么双色、彩色的印刷方式,结合一下卡通、结合一下明星、结合一下时尚图书的流行元素,一本学习书就很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从日本引进的英语书、数学书里面,哆啦 A梦、樱桃小丸子、铁臂阿童木跑来跑去;韩国的《千万别学英语》,奇怪的字体、俏皮的卡通画使得读书变成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蔡依琳写的英文书,配上明星写真照片、时尚插图和鲜亮内文用纸,像极了一本少女心情日记。此外像单词书里面的“红宝书”“蓝宝书”,则把特殊历史时期的概念引入当下,通过图书装帧设计为其内容注入了新的意义。
学术书的流行化和大众图书的严肃化也是图书设计中屡试不爽的招式。日本文化研究中的名篇《菊与刀》当年在中国出版的时候,不过一本薄薄的的小册子,而后来新出现的版本,则使用蒙肯纸印刷、加上漂亮的插图,愣是让一本纯学术的图书有了大众缘。“枕边书”的内容够时尚了,可却使用了线装书的形式,在这种错位中,时尚感反而更浓烈了。(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