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教材循环使用不宜操之过急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3/3 作者:王亚非

■王亚非(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科书免费提供和做好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的意见》,安徽省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将小学阶段《科学》、《艺术》(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和初中阶段《艺术》(或《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列为循环使用的免费教科书。

但是,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看,教材循环使用暴露出很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比如学校收回的教材多数因使用造成书背破损或掉页,已经不能满足下一届学生正常使用的需要;教材内文绝大多数记了笔记或涂画,严重影响其他学生的使用;毕业班的教材回收率很低,即使非毕业班的教材也回收不齐,等等。

中小学教材的循环使用,从理论上说,有利于减轻国家和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教材循环使用政策的推行显得过于仓促,在教育现状、学校、学生以及教材编写等各方面,存在重重矛盾,甚至严重违背了教材循环使用政策的初衷。

一、教材修订与循环使用的矛盾

目前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尚处在试验阶段,因而各出版机构依据“课标”编写的教材不仅属于“实验教科书”,而且尚处在不断的修订、完善之中,比如计算机教材,每年需要更新内容均属正常。政治教材也将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而音乐、美术这类更多地体现人文性的教科书则更需要与时俱进。

例如,2008年以前出版的《音乐》教材编入了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的歌曲,其内容体现为“迎奥运”与“盼奥运”。但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在我国成功举办的事实,如果不对该教材进行即时修订,那么教材中“迎奥运”与“盼奥运”及其相关内容将不具有时效性,甚至出现滞后与陈旧。同时,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首次唱响且具有历史意义的主题歌《我和你》以及以该曲为代表的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势必要及时被正式编入《音乐》教材,并提供给更多的学生学习、演唱。

为此,教育部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安国教授曾指出:我国的教材循环使用工作,如果在修订工作结束、教材基本稳定后再开始试验,似乎更为稳妥。

二、教学需要与循环使用的矛盾

为配合教学,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古今中外针对学校教育的教材均有一个共同的编写规律和编写方法,那就是在教材中为学生设计一系列书面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以及视听题、听辨题等题型,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教材中涉及到的常识问题、基础理论问题,以及应用问题。此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与接受能力,在书本上随时记下老师讲授的重点、要点、难点、疑点,无疑对深入学习理解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为了保证教材循环使用的需要,学生将不能再在教材上正常地完成课堂作业,甚至教材中专门为学生学习而编设的问答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视听题、听辨题等,都因为学生不能在课本上动笔练习,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一般都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教材上“读、划、批、注”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可能因教材循环使用而强行改变。要想一本教材使用一年下来,不让学生们在书上写写画画是根本不可能的。往往越是学习认真的学生,越喜欢在教材上练习、标注,如果强制禁止,势必束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影响学生思维的拓展。

三、卫生安全与循环使用的矛盾

教材循环使用,家长最为担忧的是卫生安全问题。家长们普遍反映:“为什么非要大家合用,又不是买不起。你用用,我用用,不是很容易传播病菌吗?”当有人问及校方如何防污和消毒时,校方回答:“每次发到学生手里的并不是同一本书,如果有传染的话,在上课环节就传染了,到放假后再来消毒等于空话。”因而一位北京地区八岁孩子的母亲对记者说:“一本音乐、美术教材不过三五元。可万一孩子染病,即使是感冒也要花费几十元、上百元。这么算算,还是买新课本更节约。”

必须看到,虽然目前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人们的卫生习惯却尚待进一步改善。毫不夸张地说,用手指蘸口水翻书等不良习惯仍然普遍存在。循环教材在3年使用中,将在无数的学生手中传递。为保证教材的卫生安全,就必须要有专门的教材消毒设备,管理难度之大姑且不说,尤其是现在广大农村的卫生条件有限,如果学生卫生习惯不好,消毒不完全,交叉感染的隐患与可能不容忽视,如引起手足口病或其他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那么与一本三五元的教材相比,造成的损失及影响将十分巨大,得不偿失。

四、成本与价格的矛盾

我国现行的循环教材一般都是按照1学年的使用期限设计、印制与装订的,承受不了3年3届学生的使用。如按照3年使用期限设计的话,不仅传统的装订方式需要改变,而且纸张质量也必须考虑。

由于循环使用政策出台仓促,现行的教材在纸张使用、装订等方面都难以达到循环再用的要求。教材循环使用后实际完好率低,必使循环使用的政策名存实亡。如采用国际上对循环教材的印制标准印制我国的循环教材,其定价将是现行定价的10倍以上,即使采用上海地区在2005年前后曾经试行循环使用的《音乐》教材印制标准,其价格也是国内普通《音乐》教材的5倍。如此,我国实施循环教材的成本费用将比使用一般教材的成本费用更高,这就违背了节约成本的初衷。

此外,教材循环使用还造成诸多其他难以解决的问题:1.保管问题难以普遍解决。2.教学、学习方式和习惯一时难以调适。3.课堂教学时间难以保证。每节课上课前发书、下课前收书,一节课的时间就缩水不少。由于教材不能带回去,教师不得不让学生将一些内容抄下来,实际上挤压了上课的时间。4.副科课程地位因此进一步下降,不仅给副科教学带来了很大困扰,而且容易造成副科教育不甚重要的误读,严重挫伤教师的积极性,与课改精神也是相违背的。5.如果分发给学生保管,新书给谁,旧书给谁,处理起来很麻烦;而且成长中的儿童心理会因此发生怎样微妙的变化,必须高度重视。6.教材对更广大的农村孩子来说是主要的阅读来源,这也是实施教材循环使用应该考虑的问题。7.会导致部分学生家长自费订购循环使用的学科教材,引起不必要的收费矛盾。8.如果说教材循环使用能够节约纸张等资源的话,那么和月饼、酒类等豪华包装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9.按照目前国家的教材选用政策,各校每年均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重新选择使用其他版本的教材,如此,则原选用教材将退出使用,那么所谓教材循环使用将如何循环?

综合以上情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教材循环使用政策操之过急,过于理想化。因此我们认为:应该首先立即暂缓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部分学科教材循环使用,待进一步认真调研,想办法解决问题、避免矛盾,取得全面共识,并在小范围试验成熟并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