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教材循环,来自新华基层的反馈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3/3 作者:

(上接第4版)

□从大局来说,教材循环使用无疑是一件好事

□目前教材的纸张、印制、装订的技术指标与循环教材对耐磨性、抗损性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同一课程标准体系下,多版本教材的存在给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和书店发行工作带来了困难

□目前客观实际与课本材质均不利于书本的循环使用,应暂缓循环课本的使用

湖南省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从目前情况看来,使用循环教材遭遇越来越多的问题。

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教材使用方式直接影响了长久以来的学习习惯。由于循环教材需要使用三年,部分学校是当堂下发课本,下课后立即收上来,学生在课后需要查找或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就没有了资源,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家长则对教材的卫生状况感到烦心,由于教科书的使用者都是孩子,加之农村的卫生条件较差,一年使用下来,书上看得见的污渍看不见的病菌都不令人放心,而第一年使用的学生则面临着由于损坏教材需要赔偿的情况。今年刚开学,新华书店部分门店已经接到学生家长购买循环教材的要求。

教育部门也“有苦难言”。由于湖南大部分地区地处山区,农村学校点多面长,学生分散,回收教科书的数量和质量都大打折扣。桑植县凉水口中学学生380人,一学期下来实际回收的循环教材不足200套,廖家村中学244人,回收的教材仅138套,而且大多使用过的教材都污渍斑斑,无法继续使用,很多学校出现了这一期课本富余而下期又不够的情况。而对于回收教材的卫生消毒也很难保证,特别是肝炎等传染性病菌的消毒则更为复杂,湘西州教育部门表示,书籍的消毒必须一页页进行专业消毒,目前的消毒水平很难做到,即使真正做到,消毒费用加上保管费用实际支出大于新书本的费用。

学校也对循环使用课本的教学效果表示忧虑。由于目前使用循环课本的课程本身属于教学中所谓的“副科”,但基本都属于社会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循环课本的使用已经影响学生对这些科目的学习热情,对素质教育是“走了回头路”。而三年一换的教材也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学》、《信息技术》等前沿科目学习三年前的内容,产生课本与现实严重脱节现象,滋生学生的反感情绪。

因此,我们认为,循环教材使用出发点是好的,但脱离了中国国情,目前客观实际与课本材质均不利于书本的循环使用,应暂停循环课本的使用,找寻在这方面更为合理与有效的方法。

温得勇(青海新华发行集团教材发行公司经理)、李爱君(青海新华发行集团办公室主任):由于是第一次循环使用,为了确保2009年春季教材按时足量供应,青海省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对该季教材的征订工作采取了极其慎重的态度。在征订发行过程中,曾就2008年春季免费循环课本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全省近80%的学校对文件精神领会不够到位,对免费循环使用的教科书没有实行统一管理,而是直接发放给了学生,学期结束时也没有及时回收存放。部分学校虽然进行了回收,但由于学生没有良好的用书习惯,缺乏对教科书的保护意识,回收的课本污损、撕毁、乱写、乱画比较严重,而且回收的教科书品种和数量参差不齐,无法继续配套使用,毕业班则基本没有回收。

从大局来说,教材循环使用无疑是一件好事,既可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又可节约支出,减少财政负担,同时可以增强广大中小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意识。但从青海省执行一年来的情况看,目前实行教材循环使用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主要原因有:

(一)青海属于边远民族地区,自然环境较差,经济力量薄弱,学校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不具备循环教材所需的存储、消毒等条件。(二)区域人口素质相对较低,学生对课本的爱护意识不够强,教材丢失、损坏现象严重,无法完整地保存到期末,即使勉强回收,也因污染、破损等原因而无法循环使用。(三)青海省已实行中小学免费教材的政府采购,教材定价本已偏低,印刷纸张、装订质量相对较差,达不到教材循环使用的质量要求,学生使用一学期后,破损在所难免。(四)由于纳入循环使用的教材都是副科,因此,部分学校采取老师只留一本教材讲课,学生没有课本的办法,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五)在当前的教学体制下,学生在教材上作标注、记录等,属于正常现象,根源不在学生的行为上,现行教育和考试制度是制约教材循环工作进一步推行的主要因素。(六)学生家长对循环教材的卫生、消毒工作不放心,提出质疑。

谢佳华(上海新华传媒连锁教材中心总经理):教材循环使用能节约纸张,符合环保理念,从大的方向来说是好的。但是实行起来还是有点难度。主要是学校难以操作:对循环使用的教材,学校隔学期必须进行消毒、修补,否则学生和家长不满意;学期结束后,循环教材的保管也是一个难题。所以,从全市各学校反映情况来看,循环教材推行起来不是十分起劲。

宋少华(山西新华书店集团教材发行中心经理):第一,教材问题。一是有的地区教材印刷纸质比较差,有的学生又不太爱惜,一个学期下来有些教材早已面目全非,甚至破烂不堪。二是教材内容不一致。随着课改的深入,教材内容每年有所更新,也给循环使用带来不便。同一课程标准体系下,存在多个版本的教材,各版本教材内容不同,给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和书店发行工作带来了困难。第二,回收管理问题。目前,教材回收、保存、再分发循环的有效渠道尚未建立。第三,卫生问题,这也是家长最为担忧的。课本使用后,脏兮兮的,难免携带细菌病毒;特别是循环使用二三遍的教材,如何保证其整洁度。

王红津(天津市新华书店集团教材发行中心科长):首先,1/3中小学循环教材具体的征订数统计困难。在天津市每年参加免费教材循环使用的免费生由教育部门审核确定。而书店要做好增订统计工作,确保课前到书,需要该数据的及时准确提供。其次,这是个习惯问题。不少家长不乐意接受,认为没这个必要,自己的孩子干吗要用别人用过的课本呢?每学期一套教材大概百八十块钱,对城市家庭来说不是问题。

罗惠英(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一是由于政策出台比较仓促,现在的循环教材无论在纸张还是内容上都很难达到循环再用的要求。就目前情况来看,教材版本频繁更换给循环使用带来了难题,也是书店配送工作最为头痛的问题。二是城市学生自愿购买愿望较低。书店考虑到地域和家庭的差异,对循环使用教材大量备货,结果销售情况不是很好,书店面临较大销售压力。

李士兰(海南凤凰新华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教材部经理):首先,教材的稳定性是课本循环使用的前提,教材本身应有稳定性,至少转续使用几年,必须稳定几年,可是当前我国中小学课改频繁,教材屡屡变动。其次是学生喜好。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在教材上“圈点批注”的习惯,因为在课本上随时记下老师讲的难点或是自己的疑惑等,对训练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很有帮助。如果让他们按照校方的硬性规定,时时注意维护教材“形象”,则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虽然循环使用的并不是主科教材,也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

闫萍(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教材分公司副经理):现在的教材纸张薄,翻动多了易破,作为循环使用的教材,在封皮包装、纸张厚度、材质方面都应高标准制作。同时,搁置在墙角的循环使用教材,该如何消毒,该如何保障教材卫生安全,是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还有,部分新成立学校、民营学校的学生,不在按区教育厅提供的学生统计人数之内。而原则上他们也应该执行免费教材1/3循环政策。这也是目前存在的矛盾突出问题。

曹志良(江苏新华发行集团课本发行公司经理):作为发行部门,我们在免费课本发行一线工作中不断接到部分学校反映,课本循环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甚至部分教材回收上来后,无法再继续使用。学校反映的具体问题有:

第一,由于学生使用教材习惯等问题,致使回收上来的循环课本普遍存在乱写、乱画、署名、破损、缺页、污染等情况,尤其是低年级课本,严重影响了循环使用。第二,部分学科如《科学》,每课均有填空例题,教材还附有需要填写的实验报告;如《美术》,均需要学生练习,这些课本2008年春季填写后,影响本季学生使用。第三,《信息技术》学科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每年将有新技术新知识充实到课本中,而循环的老教材内容与实际的贴近性差,不太适应教学需要。第四,我省各地,尤其是苏北农村地区的学校反映,目前的学校设备和技术力量无法满足循环教材的定期消毒要求,不能排除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第五,部分学校将本季补充的新课本连同回收上来的课本提供给本学期学生使用时,无法达到学生人均一册使用,特别是小学校,即使采取随用随取的方法也不足一个班级学生使用。第六,目前,全国各地教材循环使用均为期三年,中央文件也明确循环周期为三年,但目前教材的纸张、印制、装订的技术指标与循环教材对耐磨性、抗损性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若使用五年,将出现纸张变黄、变脆及散页等现象,严重影响教学。

王忠义(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副总经理):教材循环使用刚刚开始,就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政策出台在先,而管理办法和制度没有跟上,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据浙江日报报道,上虞某小学六年级新学期三个学生只得到了一本《科学》课本,而且这种情况并非上虞个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原来在教材循环使用的大背景下,循环使用教材按学生实际人数的三分之一配备,费用由省财政厅支出,还有三分之二的教材由收缴来的上年级学生用过的旧书循环使用。以前,浙江省小学六年级上的是《自然》,而从这学期开始,将自然内容改为新教材《科学》(第一版)。去年底,中小学教科书订单下来时,上虞市有关部门忽视了小学六年级《科学》与《自然》课本不“接轨”这一细节。六年级的《科学》课本和其他课本一样,仍按学生实际人数的三分之一配订,从而出现了上述问题。发现问题后,上虞市由财政“买单”,紧急加印2000多册《科学》课本,以确保学生上课人手一册。

秦兴玲(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教材发行公司经理):由于目前教材的定价是由国家发改委限价的,所以循环使用教材的用纸、装帧等实际上达不到循环使用的质量要求。再加上广西免费教材的使用地区主要是县以下农村地区,学校条件很差,无法保证课本的保管,又没有专门的消毒费用和设备,家长意见很大。

张诚(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教材分公司经理):教材循环使用给书店的教材征订环节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因为新课标教材的版本多而且变化快,再加上教材的选择权不在市教育厅,而在各区县教委,由各区县教委自行选择,于是造成各学校使用的教材品种多、数量少,给教材发行工作增加了难度。特别是不同年级同一科目如果选择的版本不同,课本无法对接,影响学生使用,再行更改或加印,都会使发行工作更加繁杂。今年,重庆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受金融危机影响,重庆的打工族出现回流现象,大批打工族带着他们的子弟回到重庆,这些孩子要上学,但没有课本,因为每年初,中央财政都会下达全年的免费教材供应计划到各省,各省不能突破控制数量。所以书店也没有多余的钱、多余的书发给这些孩子使用,还要临时组织加印等。所以,我们以为,教材循环使用目前各方面条件还不太成熟。

刘晓玲(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教材发行事业部四川省教材发行总公司业务部经理):去年5·12地震灾区的很多学校教材被损毁,为了满足学生人手一册,我们突破了限制比例,保证了课前到书,这其中对货发货都非常顺利。另外,地震造成的向外地分流的学生也陆续回到四川,为了保证这些学生有书可读,加印补发这部分课本也使我们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

蒋勇(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教材中心经理):教材循环使用之后,对书店来说不仅仅是利润的减少,还会对书店的声誉造成一定影响,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把部分学生上课没有书归结为书店没有做到课前到书,其实原因是书的质量不适宜循环、有些教材没收回来等方方面面。

付荣(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教育图书发行公司副总经理):虽然效益减少毋庸置疑,但我们坚决执行国家政策没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