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奥地利出版商首次在华设立幻想文学奖 中国原创幻想文学能否借势上冲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4/13 作者:渠竞帆,谭旭东,潘策尔

3月中旬,奥地利年出版300余种新书的大众出版社卡尔·于波罗特(Carl Ueberreuter)宣布,将以德国著名幻想小说家霍尔拜恩为名在华设立一个幻想文学奖,专门奖励在中国国内尚未出版的中文幻想小说。参与者需在10月31日前将书稿寄至指定邮箱(由德国海格立斯文化贸易公司蔡鸿君负责经办),经过评选,明年初公布初选名单,并在明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上颁奖。获胜者的作品将首先出版德文版,然后出版其他语言版本。

国外的出版社面向国内创作者设立这个奖项尚属首次,国内文学界对这个奖怎么看?它是否会对我国的幻想小说市场产生推动作用?是否有可能促进有全球影响的新的幻想作品的横空出世?国外出版社设这个奖的初衷是什么?对这次评奖设定有哪些标准?如何评选?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内外各方人士,聊一聊这个话题,希望这不只是关于一个奖项的讨论,更希望它引发对各个相关问题的思考。

潘策尔博士 现年52岁,早年在书店当过学徒,在大学时期攻读新闻出版及媒体专业,并且获得博士学位。著有《奥地利的出版社》一书,2001年起至今担任于波罗特出版社社长。

于波罗特出版社是奥地利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社,位于维也纳,在全球一万多家德语出版社中排名位居第80位左右,也是德语国家中独立于大型出版集团之外的中等规模的私营出版社。于波罗特出版社主要出版儿童、青少年(重点为奇幻文学)和专业等类图书,每年新书种数约300多种。出版青少图书的于波罗特青少年图书出版社是德语国家最大的几家儿童出版社之一,主要出版0~15岁少儿读物。

\Images\2005-2009\sb070413T0701.JPG

“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中国原创的当代幻想作品,而不是欧洲小说的仿制品。”

“中国当代年轻创作者潜力巨大”

4月4日,中国女孩范炜的中文版幻想小说《剑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小说已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的前10名。与此同时,一批反映华人生存状况的作品先后在海外出版,如吴帆的《二月花》及在英国获《卫报》图书奖的李翊云的《千年敬祈》(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均引起巨大反响。这也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对中国更加关注而出现的一种很自然的现象。那么,奥地利这家出版社是否也是顺应这一潮流做出的一个选择呢?

设立本次大奖的卡尔·于波罗特(Carl Ueberreuter)出版社在奥地利以出版大众类图书为主,20多年前通过设立幻想文学奖并出版相关图书逐渐确立了在这个领域的优势地位。该社社长潘策尔博士(Dr. Fritz Panzer)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把中国的奇幻小说引入欧洲和美国市场,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是设立这个奖的目的。”他坚信:“杰出而有才华的作者不只在英美国家才有,可惜的是,欧洲的出版社,尤其是奥地利和德国的出版社在寻找奇幻小说的新生创作力量时都更加关注美国,致使英语作家的作品在被译介到德国后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这一次我们想把视线投到中国及其最灿烂的创作和文学上。”尽管对中国当代的幻想文学缺乏了解,但潘策尔表示,“青少年时期,中国的孔子,其哲学思想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国有关龙的传说、易经以及诗人李白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坦言“有理由相信中国当代年轻的创作家有巨大的潜力,我们也期盼出版他们的作品”。

在中国举办幻想文学奖虽属首次,但在欧洲,20年前这家出版社就已有过一次尝试。1982年,于波罗特出版社面向德语作者设立了幻想文学奖,当时在德国还名不见经传的作者沃尔夫冈·霍尔拜恩将《童话月球》发给该社,出版社经过短短36小时的评选,就一致决定,将奖项颁给霍尔拜恩。在1984年《童话月球》正式出版之后的20多年时间,作者陆续创作了100多部小说,作品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销售100多万册,在文学界享有“当今德语奇幻文学泰斗”的美誉。

对于中国作家是否会对这次参评有兴趣,潘策尔表示:“现在许多年轻作家都把他们的作品锁在抽屉里而没有出版。这也表明中国文学市场有巨大的潜力。”相信许多中国幻想作者会积极参与,由于有着打造霍尔拜恩的成功先例,加上可以依仗法兰克福书展这一巨大平台,及他们出版社在幻想文学出版方面的成功经验,中国幻想作家将面临一个更大的舞台。

在谈到对这个奖有哪些评选标准时,潘策尔说:“我们并不想给这个奖界定什么标准,因为过于细化了反而会束缚创作者的作品表现。我们真正感兴趣的是中国原创的当代作品,而不是欧洲小说的仿制品。”他表示,如果时间来得及,“我们将在2008年的意大利波罗尼亚童书展上颁奖”。

去年曾来华进行图书宣传的作家霍尔拜恩对中国在大力倡导阅读和文化的风尚感到惊讶不已!同时,他还鼓励中国有才华的年轻作家加入这次竞赛,“要相信奇幻的魔力”!他还希望借助这个奖项,使自己的作品在中国更为人所知,同时加强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使中国获奖作家的作品在欧洲有更多的读者,在全球市场获得成功。

把中国新生代作者推上国际舞台

那么国内创作者是否了解这个奖,对这个奖又是否感兴趣呢?在记者向国内一些新生代作者询问时,不少作者都表示还不了解这一奖项的情况。对此,负责此次评奖初选的蔡鸿君表示,目前在国内对这一奖项的报道是通过两家日报、两家专业报刊,随后还会与一家幻想文学网站合作进行宣传。“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作者参与进来。”据了解,在1982年的那次德语幻想文学评奖中,有1000多部作品积极参与,但目前中国国内送评的投稿作品不到十部。是对这个奖的宣传不够,还是国内对这个奖项缺乏兴趣呢?

距最终的截稿日期还有半年多时间,随着对这个事件的进一步报道,可以相信它在中国作者中将会产生更大的反响,投稿数量将会有很大的增长。一位作者表示,毕竟这(参评)可以帮助自己的作品拓展海外市场。另一位幻想作者虽然并不知晓这个消息,但在记者告知后,表示很高兴,如果手头有没发表的书稿,很愿意投稿。在国内屡获大奖的幻想作家杨鹏却表示,他不一定会参加这个角逐,因为对他来说,这样做的功利色彩太大,反而会束缚自己的创作。

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师谭旭东表示,对于真正投入创作的人来说,是不看重评奖的,相反评奖还可能对获奖者有负作用,许多作家得了奖后,就没有特别出色的作品了。

这个图书奖到底由谁来评呢?这也是国内普遍关注的话题。谭旭东指出:“如果由出版社来评,我担心会倾向于某一个出版商个人的偏好,而使评选失之偏颇。所以希望这个奖能包容一些年轻作家和探索性的作品。”对此,蔡鸿君表示,我们尽量不去对幻想小说划定一个界限,就是希望它能够吸引更多有幻想元素的作品参与进来。同时,我们还把作者年龄放宽到45岁以下,也是想兼顾到更多的作者。

在将中国原创作品译介到国外的过程中,翻译是一个不可不提的话题。如果遇到“很中国”的词汇,如阴阳五行、搜神志怪,外国人是否感兴趣?翻译的作品如何传达其中的意思?对此,蔡鸿君表示:“在初选阶段,我们只是对部分章节和主要内容组织人进行翻译,翻译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只要是遵照原义,可以对内容进行一些文字上的改动,以使它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口味。在确定获奖书后,会请德国的汉学专家来翻译。他们会保证图书原汁原味地呈现,以受到当地读者的喜爱。”

另外,我们知道,国外的作者在创作时都有很明确的目标读者定位,自己作品的主要读者是哪些,这个年龄段的读者有哪些需求,依此来设计和制作适合他们的图书。对此中国的作者在创作时有的可能还没有确定自己的主要读者,只是凭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因此我们在此有必要提醒国内的作者,做好有的放矢的创作可能对幻想小说在国外的推广更有益处。

幻想文学的定义

一切超越现实的、以幻想性成分为主的文学作品都可以称为幻想文学,如童话就是最典型的幻想文学,科幻文学和所谓的奇幻、魔幻都属于幻想文学。武侠小说应该说是具有幻想性因素,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就具有童话的因素,可以说是都市里的“成人童话”,但因为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一定的历史因素和较多的现实感,因此还不能归于幻想文学。有些“惊悚小说”和“悬疑小说”,尽管部分情节也有虚构的成分,但主体形象和场景不是虚幻的,而是非常现实的人与景物,因此这样的作品不能说是幻想文学。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幻想文学里也常常有恐怖、惊险和悬念的成分,如最经典的童话《小红帽》里,就有恐怖和悬念,《三只小猪》里也有恐怖和惊险。(谭旭东)

提醒:科幻不在本次评奖范围之内

在西方,对图书有多种分类方式,如根据是否是虚构或真实创作而分为小说和非小说,如以作品题材分类,又可分为科幻及幻想类、宗教类,此外,还有插图类、系列图书(成系列出版)及影视配套书等门类。科幻与幻想虽被划为一类,但两者有明显的区别:科幻是指有科学根据或背景的幻想作品,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及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都属典型的科幻作品。据蔡鸿君介绍,本次设立的幻想文学奖只面向奇幻、魔幻等题材,而科幻不在本次评奖范围之列。

\Images\2005-2009\sb070413T0702.JPG

顾王君

霍尔拜恩的作品为何让我感动

《童话月球》责任编辑顾王君:“这部作品不同于《哈利·波特》的地方在于,《哈利·波特》是以情节取胜,而这部作品通过一个个紧张兴奋的故事给孩子一种真善美的教育。在‘童话月球’这个奇幻的世界,主人公基姆为了营救被黑魔法师抓走的妹妹来到了童话月球,在这里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历险旅程。在这里,他遇到了魔法师、侏儒妖、蜘蛛、池塘王、煤球、树人、铁人、大熊、巨人、金龙等种种生物,营造出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奇幻大世界。这本书最感动我的是,读者要与主人公基姆去共同面对种种危险和诱惑,如黑勋爵象征着黑暗和邪恶,虚荣湖象征着爱慕虚荣,基姆一面要勇敢地与邪恶势力斗争,一面还要面对虚荣湖的各种诱惑,克服自己的虚荣心,越过这些阻碍。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也获得了心灵和智慧的成长。”

为什么叫霍尔拜恩奖

霍尔拜恩所有的青少年题材文学作品都是交给卡尔·于波罗特出版,这次在中国设的奖最初命名为“奇幻奖”(fantasy award),后来改为“霍尔拜恩奖”,我们就是想向公众表明我们出版社对一位最重要的作者的尊敬。我相信,不仅是合约把作者与出版社紧密地连在一起,还有我们出版社这个团队把我们两者联系到一起。作者、插图作者、译者,他们在这儿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我们尽最大努力做到这一点。

(潘策尔)

霍尔拜恩谈写作

夫妻档的创作形式

我的许多作品都是与妻子Heike共同完成的,我的头脑里只有一个想法或一个画面,我们俩要经过许多讨论决定故事接下去怎么发展,会互相交流意见和想法,在这个过程中故事就出来了。想到我们的故事在人物和对话上有这么丰富的变化,真是不可思议。我想最奇妙的事就是这个故事是由我们两人创作的。通常我会设计剧情主线并创作情节,我妻子会增加一些童话的元素。

\Images\2005-2009\sb070413T0703.JPG

霍尔拜恩

中国原创幻想文学离大奖有多远

■渠竞帆

与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三个瓦匠在工作。有人问他们在干什么。第一个瓦工答:“我正在砌砖。”第二个瓦工答:“我干一天活,挣70元工钱。”而第三个瓦工仰望天空,答道:“我正在修建教堂,建一座能够与世长存的雄伟教堂。”最后,前两个终其一生在做瓦工,而在脑海里描绘教堂远景的第三个瓦工,最终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

丰富的想象力,远大的抱负,鼓舞着这个人奔向成功,而缺乏想象力的人,到头来只能在原地踏步。对孩子来讲,幻想和想象力对他们成长起到的作用更是巨大而深远的。国外20世纪50年代的“纳尼亚传奇”、“指环王”系列和1997年延续至今的“哈利·波特”系列,这些堪称奇幻/魔幻史诗的巨作,配之电影的推波助澜,在全球掀起了幻想文学阅读的高潮。J·K·罗琳就曾表示,她小时候是看着“纳尼亚”长大的,所以当有人问她哈利·波特要写成几本时,她说,七本,与“纳尼亚”一样。优秀的文学作品鼓舞着罗琳完成了这一创作。

同样,美国大片《南极大冒险》、《博物馆奇妙夜》、《龙骑士》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们绝妙的想象力和让人激动的故事情节。

相比之下,我国的幻想小说创作虽近来出现小高潮,但总是少有佳作问世,优秀的幻想作家凤毛麟角,让人不得不感到遗憾。

在谈到国内同类作品与国外相比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时,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教师谭旭东认为,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欧洲的文学教育开始得比我们早,童年概念建构也比我们早。其童书出版业和儿童文学比我们早几百年。再加上我国地理环境、生存条件、经济水平和文学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当今文学创作中表现出的幻想天性的缺失。因此,把这个问题归罪于文革时期造成的文学断代或者中国人骨子里缺乏幻想、空灵的天分这些原因,就显得矫枉过正了。幻想作家杨鹏认为,西方的幻想文学始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而我国的幻想小说,虽然在古代有不少传世精品(如《山海经》《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其文学性与想象力丝毫不逊于国外,但知识分子“官本位”的认识偏见,使有才华的人不屑、不愿进行文学创作(幻想文学也未能幸免),因而使这一创作领域近乎于真空。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陆才有幻想作品出现。因此,仅十余年的发展路程,与国外百余年延续传承及至今日达到创作热潮的水平相比,就显示出天壤之别的差距了。

在被采访者中,多数人认为网络热促就了近几年中国的奇幻小说热,但能够畅销的幻想作品却是寥寥可数。作为我国当代著名科幻作家,叶永烈曾表示,现在很多人认为奇幻小说不需要科学的素养,人人都可以写,所以都去写奇幻小说了,这也是造成当今我国原创幻想文学鲜见上乘之作的主要原因。

谭旭东认为,现在年轻的幻想作家模仿西方幻想作家不到位,缺少文学素养,或者缺少对幻想文学的基本理解,写出来的作品就难以得到市场的认可。另一位业内人士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从中国历史和传统幻想文化中汲取营养后进行的再创作,才是我们“中国化奇幻”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一味地模仿西方奇幻,就算学其皮毛,终究不能化其筋骨。曾任《科幻世界》杂志主编的阿来指出,按照西方幻想文学产业化的发展模式,20世纪30年代美国幻想期刊处于繁荣期,繁荣之后转入图书出版,随后扩展到影视领域并开辟了专门的电视频道,然后跟网络和游戏结合起来。按照这个方向发展,幻想文学的市场前景是可观的。当下国内众多幻想文学杂志和网站的繁荣就足以说明,我们的这个市场已日益壮大,初具规模并开始走向成熟。

对于霍尔拜恩奖是否会推动中国原创幻想文学的发展,谭旭东认为,中国的出版社或文化公司是舍不得推原创的,倒是外国人来推动中国原创幻想文学,事情本身就有点反讽意味。对于有些人提出的为何国外出版社要设这个奖的疑问,他认为,我们不要排斥外国人设奖,也不要怀疑别人的文化动机,幻想文学有它的美学尺度,读者也有辨别力和鉴赏能力,所以只要是优秀作品,就算没有这个奖,还是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Images\2005-2009\sb070413T0704.JPG

谭旭东

\Images\2005-2009\sb070413T0705.JPG

杨 鹏

幻想文学作者谈作品输出

《人世间》作者:仇剑书 网络笔名:choujs(出剑笑江湖)

《人世间》是1996年开始在水木清华bbs连载的武侠奇幻类小说。最近才完成全部的写作。这本书刚刚获得了红袖添香网站/中华书局香港/msn中文网评选的2006年新武侠大赛最佳文字奖。

我已向主办方投稿参加这个奖的角逐。

现在很流行魔幻小说。其实魔幻是西方的词,带有浓厚的西方色彩。中国的作品,其实魔的色彩并不浓。所以很多人写西方魔幻写得不地道,输出的话,又缺乏东方色彩。真要写纯正的所谓魔幻,人家不如去看西方人自己写的了。所以我建议中国的作者建设自己的东方魔幻(或者叫奇幻或玄幻)世界。因为魔法师那一套,不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如果写那个,我们会四不像。

我们说的东方魔幻,或中国奇幻都来自神话传说,还有中国古典的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及引申出来的一些东西。

从网络兴起的1996年到现在11年过去了,中国的奇幻玄幻作者和精品层出不穷。很多设定可以跳出文化背景,即使不懂中国文化,也能读懂中间人类共通的东西。所以我想,重要的是如何宣传引导国外的读者来阅读中国的东方魔幻。

我们要输出作品,最重要的是找到人类共通的东西,比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思想,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落伍,而且能够引起共鸣。

《阅新堂》作者:梦梦(月翼)

我从初中就开始写奇幻小说了,刚开始是自娱自乐,脑子里有很多东西,不写出来心里闷得慌。

我的旧稿很多都没写完,写完了的不是出了就是马上要连载。我很希望能够参评这个奖,毕竟多个机会,可惜没有合适的稿子,未完的东西也不敢再拿出来害人了。

现在写奇幻小说的人蛮多的,写得好的也很多,但是还是有良莠不齐的现象。我几乎没怎么看过外国的奇幻小说,悬念小说和推理小说倒看过一些。

我的朋友中有很多人的书卖到了国外,不过我不知道外国人会不会喜欢中国味太浓的中国奇幻小说。

我的读者群可能是年龄不大的小MM吧,毕竟我也是个年龄不大的孩子。哈哈。

对于作品输出到国外,我也担心阅读时有文化障碍,不仅仅是阴阳五行、远古神话,还有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很多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可能要从翻译入手吧。

\Images\2005-2009\sb070413T0706.JPG

仇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