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天下奇书与人间书缘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2/24 作者:伊其

\Images\2005-2009\20090224T2002.JPG

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左四)同进步团体辅社成员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Images\2005-2009\20090224T2003.JPG

《毛泽东自传——中英文插图影印典藏版》[美]斯诺笔录汪衡译丁晓平编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32.00元

\Images\2005-2009\20090224T2004.JPG

《少年毛泽东》米谷作丁晓平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18.00元

○伊其(书评人)

作为书店的常客,前些天刚进店未及遍览,书店经理就向我推荐两本新书:《毛泽东自传》(中英文插图影印典藏版)和《少年毛泽东》(老漫画家米谷六十年前的连环画)。这两本书的部分内容,解放前一度流传较广,1949年我在上海就读到过。看这两本书以典藏版形式重新出版,如见故人,感觉非常亲切。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我父亲不知通过什么渠道,得到一些香港出版的介绍中共政策和领导人物的书,他看后放在家中,也不阻止孩子们翻看。当时我9岁,一些论政策的书看不懂,但这批书中的《毛泽东自传》和《少年毛泽东》就看得津津有味,毛泽东的故事从此留在脑海中了。

过了60年,又见到这两本书,当然迫不及待地拿起来翻看。仔细品读之下,感到编者是下了大功夫的。不能不说,编辑具有独到的策划眼光,这本书的编、校和装帧设计工作是一流的。

说起《毛泽东自传》,这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出版史上鼎鼎有名的作品。1936年10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陕北保安采访刚刚结束长征的红军和中共领导人。他在采访毛泽东时交给毛一大串有关他个人的问题,要他回答,例如“你结过几次婚”这类问题。但在接受采访时毛泽东却很少提到他自己。斯诺这位有着特殊新闻敏感的美国记者提醒毛泽东,在国民党统治区流传着种种有关他的谣言,比如说毛泽东是一个“无知的农民”,是一个“半死的肺病患者”,是一个“发疯的狂热分子”,他说要求毛讲述个人历史,也是为了澄清社会上的种种谣传。最后毛泽东表示,不必一一回答斯诺的提问,而是“把我的生平梗概告诉你”,毛泽东认为“这样会更容易理解些,结果也等于回答了你的全部问题”。在斯诺的诱导下,毛泽东终于第一次口述了自己的历史,从1893年出生讲起,一直讲到1937年红军的英勇斗争。这本由毛泽东口述,吴亮平(即吴黎平)口译,斯诺笔录,最终由毛泽东认定并同意发表的自传,是毛泽东冲破国民党军队层层封锁,第一次向外国记者讲述自己的故事,也是毛泽东被神化前真实、平易的自述。他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父母、求学、成长,青少年时期对父亲的反叛,多次遇到恩师,读到各种书籍,如何了解社会,参加革命,恋爱结婚,如何与红军一起进

行英勇斗争……毛泽东讲得真实生动、亲切自然、撼人心魄。处处反映毛的个性,透出毛泽东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机智幽默。经过斯诺的不懈努力,终于促成了这本唯一的、自传形式的中共领袖传记的出版。

这个口述传记1937年7月开始在美国的《ASIA》杂志上用英文连载,分四期刊登完。8月,上海复旦大学文摘社的《文摘》杂志(上海黎明书局出版)开始译成中文,分四期连载,译者署名“吴光”(应是笔名)。11月又以“文摘小丛书”的名义,由上海黎明书店出版单行本,译者署名“汪衡”(真名)。这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介绍中共领导人的重要图书,这本书能够出版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193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大转折的年代: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经过多次谈判,国民党确立了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红军改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当局实际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本当年在国统区出版的《毛泽东自传》封面上印上了中共高级干部潘汉年(时任八路军上海办事处主任)提写的书名,扉页上印有毛泽东宣传抗日的题词。这本书一经问世,即有56种不同的版本推出,畅销一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这本书再未刊印。“文革”期间,此书改名为《毛主席的回忆》广为翻印。

这次2009年1月推出的《毛泽东自传》是编校者丁晓平精心策划的一个“红色收藏精华”本。一是通过海内外各种途径,搜集到此书的三种最早的原刊本影印。中文简体字横排本是根据1937年11月20日再版本录入,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了技术性校订,并写了162条校注。插入珍贵历史图片,增补了《毛泽东印象记》一文。这个典藏本装帧设计典雅、大气,书的编校工作细致到位,使这个新版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版本学研究价值、珍藏价值。

这新写的162条校注,实际上反映了国内外对毛泽东研究的最新成果。自述,总体上是真实可信的,而且反映了毛泽东在1937年对各种问题的真实看法。但由于是口述又经转译,也难免有说不准、未说清的问题。如毛泽东在自述中谈到他的表兄时说“当时我以为他是非常前进的,但后来他变成了一个反革命分子,变成了一个劣绅,并于1925至1927年间的大革命时代参加了反动工作。”在注34中,编者指出,毛泽东的表兄对此感到非常委屈,他当年曾跟随毛泽东参加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无法在家乡立足,被迫投奔广东,经人介绍,参加了广东国民党某师,任了咨议,并在揭阳县警察所任所长。“自述”中把他说成是“反革命分子”使他非常生气。解放后,两次当着毛泽东的面,对“自述”中的说法提出意见。第一次,毛泽东略加解释,并幽默地说“我们只好到美国去打官司啰!”意思是说这是美国记者的笔误。第二次,毛泽东直言说:“16年前,我没有把你当成反革命看待,如果把你当成反革命,还会接二连三地把你请到我这里来吗?”毛曾六次会见这位表兄。这条注释非常必要,不仅澄清了当时的一个笔误,也反映了毛泽东的风范和人情味。这162条注,非常值得读,可惜的是,字排得太小了。

《毛泽东自传》的译者汪衡(1914—1993)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在复旦大学上学期间,应老师之约参加了《文摘》的编辑工作,并应约翻译了这本《毛泽东自传》,为此还上了国民党的黑名单。

另一本书《少年毛泽东》,是老漫画家米谷(1918~1986)在1948年在香港创作的。这时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捷报频传,米谷读了毛泽东口述的自传,决心用连环画的形式来描绘毛泽东的人生故事。他花了两个月时间,绘制了87幅画,讲述了少年毛泽东的故事,1949年1月在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书不仅在香港,在内地也流行。当时在香港和国民党统治区,人们对中共、对毛泽东并不了解。看了这本连环画,人们会了解毛泽东——一个中国农民的儿子,他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米谷画完这本书后回到内地工作,没有再画毛泽东的传记故事。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的报纸上经常有米谷的政治漫画问世,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次《少年毛泽东》以典藏本形式重印,增加了对米谷先生的全面了解。该书附上了他的漫画作品和生活照片,使读者能够多了解这本书和米谷先生。

《毛泽东自传》和《少年毛泽东》都堪称天下奇书,最初问世后又尘封几十年,这次能够以典藏本形式重新问世,是书坛奇缘,也是读者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