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马基雅维里:微笑还是伪笑?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6/3 作者:孔新峰

引子:无论甄选者是谁,无论甄选的标准多么严苛,若想开列一份西方思想巨擘的名单,尼科洛·马基雅维里之名肯定赫然在列。在其身后500年,围绕这位佛罗伦萨人的纷纭聚讼就从未停止过,俨然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马基雅维里产业”。他的声名摄人心魄,他的形象却又人言人殊。近年来随着国人对政治哲学这一学科热衷程度的不断高涨,相关图书也越来越多,新春伊始,出版界就推出了马基雅维里的新版传记,随后书店里的新书台上又出现了多种关于马氏的研究专著(此类图书本刊日后将有专门评论文章刊出)。鉴于此,本刊特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博士孔新峰先生对新近出版的马氏传记及近年来国内和国际界推出的几种马氏传记图书做一综述评论,成文如下,以飨读者。

画匠桑蒂·迪托(Santi di Tito)凭借前世遗留下来的速写、胸像等素材,糅合自己的想象,流传给后人一幅马氏的“标准”肖像。画中人是个身着朝服、精瘦高挑的汉子,目光狡黠,双唇紧闭,似笑非笑,若有所思。而一位名气盖过桑蒂n倍的画家,亦曾为尼科洛同时代的一位富翁级老乡之妻作像,画中人同样有着迷一般难解的笑靥与神情:悲矣?喜矣?抑或悲喜交集?——这和尼科洛一样说不尽的蒙娜·丽莎!

虽说“画人心逐世人情”,但现实往往是“一片伤心画不成”,何况远无达·芬奇之才的桑蒂?若非史家达人,又想了解尽可能趋近“真实”的马基雅维里形象,恐怕只能借助于阅读其传记了。而在现代早期人物中,马氏又算得上相当幸运——与他相关的信函及官方文书等资料数目不下千页。在20世纪60年代盛极一时的研究热潮中,意大利人罗伯托·里多尔菲(Roberto Ridolfi)的权威性著作The Life of Niccolò Machiavelli(1959年)有效地分析整合了当时所能搜集的一应资料,至今仍然堪称马基雅维里传记中的扛鼎之作。上世纪80年代后,当代著名思想史家、剑桥大学教授昆廷·斯金纳(Quentin Skinner)的评传小册子《马基雅维里》,则要言不烦地勾勒出马氏的四重身份(“外交官”、“君主们的顾问”、“自由的哲学家”及“佛罗伦萨的历史学家”),尤其是凸显其公民人文主义形象,当属初窥马氏思想堂奥的极佳入门读物。

《尼科洛的微笑:马基雅维里传》以意大利文初版于1998年,两年后由Antony Shugaar译为英文,先后在美、英出版。作为诸多马氏传记中最为晚近的一部,该书从上述两部著作中受益良多。一方面,作者毛里齐奥·维罗利(Maurizio Viroli)坦承,里多尔菲“无与伦比的”传记是自己在“史料和证据的丰富或准确方面”的“主要指南”(而实际上的依赖程度或许还要更高,不少批评者甚至指责维罗利的传记完全是从里多尔菲脱销已久的经典中“汲取”素材)。另一方面,维罗利曾于该书初版的同年以英文出版了一部学术性更强的专著《马基雅维里》(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年),盛赞治思想史的“历史语境主义”方法,声称自己“将马基雅维里文本放在古典修辞学语境中考察”的作法实在是拜斯金纳所赐;《尼科洛的微笑》也大致沿袭了斯金纳在其小册子中对马氏的思想史定位。

——然则,这部马基雅维里传记的特色究竟何在?

维罗利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是目前国际知名的政治思想史专家,在共和主义理论及马基雅维里研究领域造诣颇深。马基雅维里堪称维罗利当之无愧的“家珍”——因为维罗利一直保留着意大利国籍,在佛罗伦萨的欧洲大学学院拿到博士学位,出生地也是离佛罗伦萨不算太远的弗尔里(Forli),该城位于马氏曾经多次出使或行经的罗马涅地区(Romagna)——奥斯卡获奖影片《当年事》(Amarcord)便反映出该地在上世纪30年代的风土人情。而该书的题献对象、维罗利的挚友达托雷(Pier D’Attorre)正是罗马涅地区拉文纳市(Ravenna)的市长——一位优秀的史家与积极的公民。这一题献行为可以说别具深意:无论马基雅维里抑或达托雷,可以说都是维罗利由衷敬佩的同胞和理想的人格典范。维罗利甚至明言:“我一直沉迷于马基雅维里,沉迷于他的政治思考和著述,尤其沉迷于他对生活和其他人报以微笑的方式。”(《尼科洛的微笑:马基雅维里传》第1页,下同)。其实维罗利并不缺乏同道中人,当代著名日本作家盐野七生女士也是尼科洛的一位“沉迷”者和异国知音,甚至毫不讳言自己埋骨佛罗伦萨的夙愿。她的马氏传记《我的朋友马基雅维里》以“马基雅维里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纲,充满了同情与理解,一度风行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

一般说来,传记作者之于传主,尽管应当保持适当的距离,但又极难做到绝对的超然与冷漠,某种“同情性的理解”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或许唯有“路过你的路”、“苦过你的苦”,方能达到对传主更为深刻与真切的理解。然而在笔者看来,维罗利之私淑马基雅维里,虽说避免了传统上对马氏进行道义批判的陈词滥调,给予社会公众一个更为丰富饱满的马基雅维里形象,却在具体的叙事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以一种近乎完美的传主形象统摄全书,以对马基雅维里“微笑”的再三致意、反复咏叹贯穿全书,抹煞了传主不同年龄阶段思想与行为的差异性(通观全书,欠缺对马氏青少年时代的介绍,大部分叙事从其29岁在旧宫粉墨登场、就任国务秘书开始,读者从此只能看到一个40多岁、览尽世态炎凉与政治事变的成熟政治人形象,仿佛他少年老成、无师自通一般);或是“为贤者讳”,把诸如“鸡奸与同性恋”(155~156页)、“不忠与诸多情事”(161页)等粉饰乃至拔高到某种充满活力的生活哲学高度,并借此应对女权主义者对马基雅维里的责难,这恐怕难逃过度诠释之嫌。

书名中的“微笑”算得上是这部传记的一个重要卖点,维罗利声称,马基雅维里的微笑象征着“一种对生活的伟大理解”,“这种理解甚至比他的政治思想还要深刻”。开篇和卒章均引述“悍匪”尼科洛生平的最后一个笑话即所谓“马基雅维里之梦”,并在行文中多次旁及(1、126、195、198、245页等),彰显马氏保留着达观的人生态度和古典异教徒的幸福观,弥留之际仍对基督教的“天堂”与“地狱”极尽戏谑之能事。对无常的命数、世人的误解、佞妄的托钵僧、鼠目寸光的宵小之辈,对政治上的失势、打压乃至肉体的酷刑,甚至对自己的明见与蠢行,马基雅维里莫不报之以一笑,“一种凝固在唇齿之间,隐藏他的苦痛的微笑”。这种微笑兼具人生哲学(“他用这微笑回应人生的苦难,使自己不被悲痛、侮辱和忧郁所压倒,使人们和命运女神无法因看他哭泣而获得残酷的满足感……不仅仅是对人生的反抗,也是他使自己沉迷于生活之中的一个办法”。)与政治哲学(“对自由和公民平等的热爱……只有在自由平等的人们之间——而不是主人和仆人之间——才可能有真正的笑”。)的意味,而《劝忏悔辞》中体现出的那种“深厚而真诚的仁爱”则“是理解他的微笑之美和他的人生智慧的最终密钥”(246页)。笔者感觉“微笑” 与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恰相呼应,更多地起到了疏浚文气的功效,增强了传记作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和可读性。遗憾的是,在刻画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基雅维里形象方面,作者打破流俗的勇气固然可嘉,但似乎未能揭示“微笑”意象具有多么深刻的“生活哲学”意义。实际上,对于“笑”(laughter)在修辞学与政治哲学中功用的探讨,在西方传统中的确算得上源远流长。从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先哲的诗艺和修辞术,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到现代早期的霍布斯等人那里,“笑”的哲学意涵都曾得到专门和深入的探讨。前文提到的斯金纳教授,便曾就此撰有长文。该书似乎对此远未深究。

然而,对该书更为严厉的一种批评,则是根植于将马基雅维里视为“为目的不择手段”之“罪恶的导师”的诠释或批判传统。近年来,政治思想史研究领域的一大景观,便是包括斯金纳和维罗利在内、倡导历史情境主义的所谓“剑桥学派”与列奥·施特劳斯及其门生之间的论争。论争的焦点集中在现代早期,马基雅维里作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凝聚了两派学人猛烈的口水战(其中的“天王山之战”莫过于上世纪70年代两派大将波考克(J. G. A. Pocock)与曼斯菲尔德(Harvey Mansfield)之间围绕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展开的笔墨官司)。这种冲突也在该传记中有所反映。维罗利用“一个较迂腐的评论家”(147页)对施特劳斯进行了不客气和不点名的批评。而礼尚往来,在施派看来,马氏的“微笑”仍是恶魔式的、反古代的,他仍然是现代性罪恶的始作俑者。维罗利只是马氏的一位“发烧友”,他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其政治哲学并兜售给读者,其著作只是对马氏过于浪漫主义的、“情人眼中出西施”的解读。尼科洛不仅毫无“仁爱”可言,甚至可以说包藏祸心,与其说在“微笑”(smile),毋宁说在装腔作势地“伪笑”(smirk)——“如果你突然向尼科洛砸块石头过去,就会发现远在你出手之前,他便动若脱兔,溜之大吉!”一位施派评论家如是说。

或颦或笑,莫不是后世学人倾其学养赋予马氏的某种“墓志铭”。尽管如此,须知马基雅维里的墓碑上刻着如下的文字:“这位伟人的名字使任何墓志铭都显得徒费言辞”。

附带说一下该书的翻译。西方学界普遍认为Shugaar的英译本质量极佳。笔者曾经认真阅读过这个文本,并以多年来的文字洁癖近乎吹毛求疵地审视段保良先生的中译本。只发现两处硬伤:一是第68页“罗马涅地区的威尼斯”(to halt Venice in Romagna),应该译为“威尼斯在罗马涅地区的势力”;二是第212页将詹诺蒂(须知马基雅维里在17世纪英国的忠实拥趸哈林顿对詹诺蒂和威尼斯政体有极高的评价)著名的《威尼斯共和国论》译作《威尼扎亚尼共和国论》。但瑕不掩瑜,总体观之,段先生的精心译作信实晓畅又不失文采,隐隐然有古风。虑及当今学界有太多学术翻译的“谋杀”事件,谨此向译者致敬。

相关资讯:

《尼科洛的微笑:马基雅维里传》[意]毛里齐奥·维罗利著 段保良译/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27.00元

《马基雅维里》[英]昆廷·斯金纳著 王锐生 张阳译/中国工人出版社1985年版

《马基雅维里》[英]帕提克·科里/文 奥斯卡·扎拉特/图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8月/18.00元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美]列奥·施特劳斯著 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25.00元

\Images\2005-2009\yx080603T0602.JPG

马基雅维里

(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历史学家,近代政治学理论的奠基者。其主要著作有:《君主论》、《李维史论》、《佛罗伦萨史》等。

\Images\2005-2009\yx080603T0603.JPG

\Images\2005-2009\yx080603T0604.JPG

\Images\2005-2009\yx080603T06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