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史可史,非常史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5/26 作者:河西

\Images\2005-2009\20090526T0902.JPG

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Schwartz,1916~1999)

美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学大师,对中国问题研究的成就举世瞩目,影响几可与“中国学之父费正清”并论。他在近50年的学术生涯中,从事过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国先秦思想史的研究,在三个领域内都留下了影响较大的著作,主要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兴起》、《寻求富强∶严复和西方》、《中国和其他事务》、《中国文化的价值》等。

\Images\2005-2009\20090526T0903.JPG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美]本杰明·史华慈著 程钢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53.00元

孔孟的儒家信念和以史华慈所说的作为“行为科学”的法家在努力让人们相信,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将成为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但阴阳家的思想作为一种中国原始社会主流文化的残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简单地称之为“野性思维”似乎也并不那么妥当。因为这些思想经过时间的变迁和思想的演化,它们和炼丹术、阴阳、六十四卦等神秘文化一起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复杂的结构关系网。

○河西(书评人)

史华慈的弟子李欧梵曾经说,史华慈是一位伟大的狐狸型老师。在私下里,他们还称呼这位“老狐狸”为“班老师”。

狡狐多窟,史华慈似乎也有点隆美尔的意思,所以读史华慈那些费劲的著作总感觉他说话迂回辗转,既不得罪老子,也不让福柯难堪。但在他这本像砖头一样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中,在一种“散出一股哲学性的华丽”的文笔中,有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思想脉络?比如说,史华慈是一个怀疑一切的虚无主义者吗?他相信有一种无法被后世的解释所淹没的“东方正典”存在吗?在这本名著中,史华慈就试图回答人们的这些疑问。

套用老子的话,我们也许要忧心忡忡地说“史可史,非常史”了,但是史华慈毫不担心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他希望用这样一本书来论述“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某些主要论题和争论”,这是怎样的争论呢?如果将史华慈事无巨细的描述相对简单化一些表述出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他所感兴趣的这个中国古代的思想世界是一个二元对立的思想王国。

在该书第一章《上古期文化取向:论点与推测》中,史华慈也提到了甲骨文对于商周皇室的占卜作用——肩胛骨占卜和龟腹甲占卜。在一个上古时代,北方的海滨地区燕国和齐国是巫术和萨满思想的故乡(这里在金元时期成为全真教的发源地似乎并非偶然),而楚国以其华丽的幻想而被认为是道家和道教思想的某些源头(虽然庄子被认为是宋国蒙邑人,即今河南商丘一带)。但从能称得上“文明”的时期始,韦伯所谓现代性的重要特征的“祛魅化”就在质疑着上古时期风行一时的神秘主义活动。孔孟的儒家信念和以史华慈所说的作为“行为科学”的法家在努力让人们相信,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制观念将成为一个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而不再是占卜。史华慈敏锐地注意到,公共话语(commondiscourse)正在兴起,有一些术语成为知识分子共同热心的对象,史华慈发现的“性、气、心”几乎都与身体叙事有关。先秦时代,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个体觉醒的时代。公共话语的兴起意味着人们在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内交流思想,这要比哈贝马斯所说的现代公共舆论早几千年,尽管当时既没有报纸,也没有发明印刷术。

但问题在于,上古时代的宗教信仰并没有因为孔子“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教诲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这个差不多从夏商周到西汉初年的1000年过程中,两种势力互相博弈,盘根错节,与一种理性势力相对应的则是一波又一波的神秘主义浪潮。史华慈在《道家之道》一章中反复强调,道家之道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神秘主义。道在儒家这里主要指社会秩序和自然秩序,可是在老子这里呢?它是不可言说的,甚至是非存在的,凡是谈论了道,它就不再是道。老子又说“无名天地之始”,说没有名称的东西是天地万物的开端,这又使得道家与有神论的神秘主义区分了开来,老子显然反对偶像崇拜,甚至是对天的崇拜,因为在他看来,天地也是有最终的完结篇的:“天地尚不能久。”可是正是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倾向”(几乎所有的中国哲学史教程中都这样来定位老子的学说)却堕入了一种更为晦涩的神秘主义之中。李约瑟曾经为道教炼丹术的科学成份翻案,可是他也不得不承认:不要指望否定古代道家思想中浓厚的神秘主义成分。

《太平广记》第一篇引《神仙传》说老子一出生就白发苍苍,是他的母亲怀了他72年之后才产下来的,但这种种神迹从未在《道德经》中得到某种程度的验证,只是语言内部逻辑的神秘性控制了老子的言说模式,他总是在说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比如“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除了老子这位早已被尊称为“太上老君”的道教人物,各种神秘主义思潮在先秦时代也从未绝迹。尽管史华慈认为确立五行定义的是齐国稷下学宫成员邹衍,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中原文写的是驺衍,而且《史记》上只说驺衍“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治各有宜”,并未提到五行这个词。

也许早在邹衍之前,就有一种被司马谈称为“六家”之一的阴阳家的存在。阴阳家顾名思义,当然热衷于“负阴以抱阳”,谈论的是五行八卦的抽象哲学,并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希望通过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来解决纷繁复杂的万千世界。这种中国传统思维与孔子们相对“现代”的思维方式正好相反,但其结果却是,阴阳家的思想融入到了儒家思想之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易经》这本神秘主义著作仍被列为儒家的六艺之一,可见其受尊重的程度。朱熹不仅注了《四书》,也写过《阴符经考异》,对于笼统可以归之为道家的思想并不一概弃之如敝屣。阴阳家的思想作为一种中国原始社会主流文化的残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简单地称之为“野性思维”似乎并不那么妥当。因为这些思想经过时间的变迁和思想的演化,它们和炼丹术、内丹术、术数文化、阴阳、六十四卦等等神秘文化一起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复杂的结构关系网,需要有心人去“解构”。

理性与非理性,自然与超自然,这两种思想趋势一直纠缠着中国人,直到船坚炮利的西方文明打开中国的大门,科学才作为一种主流思想占据了人们的脑海。但是在史华慈的中国先秦思想史中,两种思想趋势都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本身就是一种严谨的态度,即使有一些忽略,也瑕不掩瑜。

据说在哈佛一个纪念史华慈的报告会上,有人讲了一则史华慈的趣事:史华慈有一年生日,他的学生们送给他一件白色T恤作为生日礼物,T恤的前面写着一行字:“ontheonehand”(一方面),背面是另一行字:“ontheotherhand”(另一方面)。这是史氏的口头禅,代表他从不孤立看问题的基本立场。李欧梵说史的章法之一就是他所有学生都很熟悉的“双方面”辩证法:“从一方面看”,再从“另一方面看”,如此双方互相辩证下去,在一个雅斯贝斯所谓的“轴心时代”(AxialAge),或者在一个由严复和毛泽东主导的革命战乱年代,勾勒一个思想脉络,从东方“原典”的角度,然后从西方古代和现代思想与之比较的角度,越挖越深,把问题演变成复杂的“问题组”(problematique)。

史华慈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在这10年中,经过刘东先生以及江苏人民出版社的努力,海外汉学的译介工作正在越来越受到重视,“海外中国研究系列”也俨然已经成为了一块金字招牌,其中角度新颖的著作不可尽数,也使得史华慈的《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也得以再版。

也请这样记住这样一位中国通老外的名字:史(历史)-华(中华)-慈(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