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大潮涌南粤 图书出版创佳绩
摘要: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万里神州掀起了改革开放的浪潮,作为先行一步的广东更是风起云涌。在南海之滨涌起改革开放大潮中,少说多干的广东出版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为人先,创造了中国出版业的许多个“第一”。其中广东省出版集团在图书出版方面所创的10个第一,为广东出版的星空增添了亮点。
1980年11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上海作家戴厚英的长篇小说《人啊,人》。该书作为中国反思文学的代表作,亦是戴厚英本人出版的第一部作品。该书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由花城出版社重印10次,累计印数上百万册,而且被译成英、法、德、俄、意、日、韩等多国文字。
1982年1月
花城出版社与香港三联书店合作出版《沈从文文集》,开创国内出版社与境外出版机构合作出版的先河。期间,广东人民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也先后与香港出版机构合作出版一批图书,在国内出版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1982年10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早在1962年已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观点的著名经济学家卓炯的著作《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引发国内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讨论。两年后,“商品经济”写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1992年9月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外国文学精萃丛书》。这是国内第一套萃集20世纪外国文学名家作品的丛书。此套丛书主要收入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以及个别诗歌作品,先后出版18种,其中有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维·苏·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帕斯的《太阳石》等,至今在中国创作界中留有影响。
1990年3月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青年学者李江帆的《第三产业经济学》。该书是国内第一本从经济学角度研究第三产业的著作。1991年5月,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美国人傅高义撰写的《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该书是国内第一本由外国人写的、较全面反映广东改革开放历程的著作。其后,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邓小平理论在广东》、《可持续发展知多少》等一大批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的出版物。
1995年1月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新三字经》,由广东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当年印刷发行3500万册,开创国内单本一般图书出版数量的纪录。《新三字经》先后获第四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九届中国图书奖两项国家级大奖。其后,广东人民出版社先后编辑出版了《社会公德四字歌》、《家庭美德五字谣》、《新增广贤文》等一大批通俗性的思想道德教育读物,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1998年1月
广东教育出版社与香港新亚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香港普通话教材》75种。这套由国内专家参与编写的教材,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国内地方出版社教材进入香港中小学课堂,成为主流教材的第一。该套教材盈利400多万港币,成为了最早“走出去”的成功范例之一。
2002年7月
广东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健康忠告》。该书甫一面市,便成为畅销书,曾创下日销万册的业绩,累计发行130多万册。在全国出版业创造了“小书大做,越做越大”的经典个案,也是广东省出版集团属下出版社实践“精品双效”战略的具体表现之一。该书获第九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3年5月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护士长日记》。这是全国第一本宣扬“抗非”精神和“抗非”英雄的图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和卫生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高强分别为该书作序。该书先后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抗非”特别奖和获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6年1月
在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指示下,广东科技出版社正式启动《岭南中医药文库》。这是全国第一部对地域中医药文化包括典籍、文献、名医、验方、科研成果、中医资源、医疗产业等进行全面整理的大型丛书。共分为七大系列,总册数134本,约5000多万字。该文库是对几千年来岭南中医药学的阶段性总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