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报实习记者王蓉整理/采写
2008年,我们回望,回望1978年以来30年间的风云变迁。然而,回望更多地是为了展望。对于书业分销业者来说,未来的时光将带来更多的机遇,同时还有更多的挑战。分销主体如何向着多元的方向发展?传统分销业态和转型中的新型模式走向如何?阅读群体和阅读方式如何变化?不同分销板块如何角逐市场?民营分销主体如何在机制、体制改革中不断创新并不断发展?如何让中华文化借助书业力量走出国门乃至影响世界?未来的分销业可能面临哪些困境?哪些前景值得期待?……
未来的问题有很多,答案也有很多。站在过往的光荣之巅,优秀的分销业者给出了前瞻性的猜想。在猜想的背后,在以后更长的时间里,无数的分销业者将带着理想一路前行。
进入多维度立体化阶段
刘强
(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出版发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看,我国当代出版发行业已走过了点状发展和单维度、链条式发展两个阶段,进入到第3个阶段,即多维度、立体化发展阶段。我个人认为,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出版发行业应该从全局性、系统性的角度出发,确立一种多维度、立体化、时空观的发展视角和发展模式,把整个产业的改革发展,放到一个兼顾长、宽、高、时间四维的发展坐标里考量和布局,围绕产业链的延伸、渠道的扩容、市场门槛的设置、改革速度的提升等同步发力,最终打造以综合性文化传媒集团为代表的、发达的大文化产业。
新华书店作为渠道运营商,要想在当前出版发行产业的全新环境和背景下,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总体实力,需要完成“四个再造”:一要完成市场主体再造。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搭建组织运营架构,解决体制性难题和深层次矛盾。二要完成赢利模式再造。从经济结构、经营业态、经营战略、营销策略等方面入手,优化市场运作效率,重构有市场竞争力的赢利模式。三要完成运营体系再造。实施人、财、物、业务的联动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打造一体化管理体系,解决企业经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问题。四是完成企业文化再造。改造企业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增强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为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通过完成“四个再造”,切实提升企业的市场掌控力、资本吸附力和文化影响力,真正打造成为有竞争力、有活力的新型市场主体。
盘活3种资源 实施4大工程
涂华
(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总经理)
新华书店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市场消费能力下滑、零售增长乏力,特别是国家出台的教材发行招投标、免费教材及教材循环使用等政策更大程度上关乎着书店的生存和发展。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困难,我们要坚定发展的信心,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恪尽职守,增强执行力,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江西新华发行集团的应对措施:一是增强危机意识;二是培养两种能力,即市场营销能力、资源开发能力;三是盘活三种资源,即卖场资源、物业资源、仓储资源;四是实施四大工程,即强化主业工程、多元经营工程、网点建设工程、科技创新工程。
“盘活卖场资源”的意义在于通过经营其他文化产品,增加收益来反哺主业。以江西新华为例,把迎合青少年读者的数码产品纳入经营项目之后,2007年仅数码产品销售就达2.66亿元,今年预计销售近3亿元。其次是“盘活物业资源”,利用省市级书店主要卖场大都位于市中心的优势地理位置,盘活和挖掘户外广告媒体资源。今年江西新华在南昌市新华书店广场购书中心上设置广告牌进行招商,年收入150万元,并将购书中心的玻璃幕墙改造成了全省最大的户外电子显示屏,轮流播放各种图书信息宣传和其他产业的广告,获取收入。该资源也在江西宜春、鹰潭、新余等地级市书店开发利用。“盘活仓储资源”,利用发完两季教材后就会闲置的仓储资源,使之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江西新华2003年即已建成4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现承接了江中制药、佳通轮胎、沃尔玛、麦德龙等多个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下一步,江西新华将介入食品、药品等具有严格要求的高端物流产业,并将在南昌市新西客站附近新建一个10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逐步把现有物流中心的业务转移过去。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的扩大,原物流中心的人气、商气日渐攀升,如今已是一块商业旺地,江西新华决定与其他产业合作,将其打造成大规模的仓储式超市,预计一年的收益将达1000多万元。
江西新华今后一两年的重点建设将在渠道网络和信息技术设备投入方面展开。垒实网点建设,改建一批骨干发行网点,新建6万平方米的红角洲文化城,预计两三年内江西新华的出版物发行网点面积将在现有网点的基础上扩大一倍。同时,对全省的信息技术网络进行扩容升级改造,利用高新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是今后集团发展的着力点。
传统业态夕阳西下 转身时节摆平“两难”
罗红
(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新华书店仅作为传统图书发行业的业态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步消失,新华书店长时间内或将处于两难境地。近年来,纸介图书在经济中的地位每况日下,并且正在被网络阅读和数字出版产品所代替,图书发行业的生存空间将受严重挤压,或将进入夕阳阶段。据悉,香港在未来3年内要全部采用电子化课本,新业态疯狂突显、攻占传统图书发行业山头的速度令人发指;而愈渐风靡的数字出版和内容不断创新的出版物的出版、出版社自行销售渠道的开辟表明,新华书店对出版社的服务功能将减弱。
在种种发展现实面前,新华书店必然需要来一“华丽的转身”,且从转身到寻求和坚定新的生存方式必然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一过程中,新华书店会发生以下变化:首先,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工作人员数量减少,人力资源的培训再造问题是对新华书店新的考验。其次,利用减免税政策及企业积累的资金加紧投资兴建物流中心,实际的产出利润将从大规模开辟第三方物流中得出。再次,网点和营业面积将有所收缩,特别是在各新华书店实行混业经营后的短期来看,图书和其他产品的销量是会上升,也可能一站式地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文化需求并不等于图书需求,图书营业面积的缩小,总体上是不利于其长远销售的。若完全认可缩小图书营业面积即等于主动放弃了图书市场,若不认可,则书店的生存问题无法解决。另一两难问题就是,今后新华书店仍大规模投资建设图书产业真有产出吗?但若不投入就完全没有产出。所以未来的新华书店要做的应是增强处于文化市场的主体力量和确立并非仅限于图书的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地位。
卖场以书为媒 行业趋向5化
袁淑琴
(青岛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零售书店的卖场将永远存在。与通过网络、电子产品等快餐式补充阅读方式相比,纸介书作为“正餐”,永远不会走下坡路。因为纸介图书系统、连贯、完整,有永久的保存性;现代大多数人的时间几乎都是零散的,没有大块完整的阅读时间,枕边书、公厕书等称号的出现说明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对其进行翻阅、标记和查找,不受阅读环境的限制,更无须担忧会受到辐射。这些特征赋予了纸介书长久的生命力。新华书店有规模显赫的大卖场,品种齐全,做足做强图书主业的同时,多元化经营无疑是发展趋势。以书为媒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为读者提供满足多种需求的方便空间,今后更多的卖场将被塑造成体验式书城。
从读者、客户需求出发运转业务链条,勤练内功,壮大客户群将会成为图书发行业今后的着力点。培育客户的“非常满意度”,使客户100%忠诚于企业,而不仅仅停留在客户仍会与竞争对手发生联系的70%的“满意度”上,将是往后各大竞争性书店拉锯战开展的重心。
未来书业的发展将日趋繁荣。图书发行行业将会有以下5大走向:市场竞争秩序不断规范化;市场分割占有率的分级化;诚信兴业联手多赢竞合化;培育客户忠诚度最优化;重视企业经营管理精细化,一些经营管理方式仍是粗放型的企业将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图书发行业今后将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企业的利润增长点将是综合管理能力和效益的显现,生存关键在于销售网点扩展布局、主副业的合理经营,在于自有资产、客户、市场占有率循环往复的积累。
冬季到来 加紧合作 全面升级
蔡东
(山东海澜天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认为,整个图书行业都要准备“过冬”。我国新闻出版业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已经并将继续在新的1年里深入施行,显示出其助推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利好效应。但是面临“金融海啸”这场全球性的、历史性的金融危机,中国图书市场运行会更艰难。图书行业的失业率将急剧上升,一些中小企业将会倒闭。“过冬”的过程,就是行业洗牌的过程,强者更强,弱者被淘汰。许多民营门店和图书卖场,特别是那些“夫妻店”,在近两年很有可能出现“倒闭潮”,中国图书行业要做足“过冬”准备。
中国书业所遭遇的是双重困境:一是作为一种特殊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譬如出版资源的整合、人力资源管理、中盘模式等。二是中国特殊背景下的图书产业,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对冲下所面临的问题。譬如民营合法主体资格,渠道的冲突和划分,在加大市场化进程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保持出版社和新华书店体系的稳定。当产业的发展自然规则和人为干扰这两种困境交织在一起时,问题就变得更加复杂。
结合书业现状,我觉得民营出版策划机构与出版社的合作更加紧密,项目投资、合组公司,进行资源互补,将成为未来几年书业发展趋势,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集团化将是目标。作为民营出版策划机构,应该重新确定战略定位;积极谋求与国有出版社合作;创立品牌,积累资源,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资本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研发力度,进入专业化、细分市场。作为出版人必须要搞“人才升级”、“管理升级”、“产品升级”、“市场升级”和“合作升级”这五个升级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国有出版社要改革,民营出版策划机构要寻找出路,只有将这两股力量汇集在一起,才能开创一个中国出版业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