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专业社探索期刊经营之路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5/7/22 作者:王丽琼,刘颖

\Images\2005-2009\sb050722T1501.JPG

与上世纪末社办期刊的高峰相比,加强对期刊的理性管理,不断调整和尝试社办期刊经营模式,是目前专业社发展期刊的一大特点。

“大家对社办期刊的认识更加理性,已经把期刊的经营和发展纳入到了出版社的整体发展战略中。”电子工业出版社副社长李新社在谈到近期专业社办期刊的变化时说。2004年至今,电子社新创办了《中国信息化》等四种期刊,目前该社已经拥有六种期刊。

铁道出版社的《旅伴》、经济科学出版社的《中国政府采购》、辽宁科技社的《城市环境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教育》等都是近一两年创立的新刊。据了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近期也拟开发《建筑节能》《住宅》等刊物。7月16日,高等教育出版社传来消息:该社将与施普林格出版公司合作,在国外推出英文系列刊物《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

从1995年到2005年,是专业出版社快速发展的十年,科学出版社、轻工业出版社等一批专业社实力有了很大提升。在规划今后的发展之路时,记者发现,像电子社这样把期刊经营提升到出版社发展战略中的专业社越来越多。化学工业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科学社、电子社等都成立了专门的期刊经营部门,辽宁科技出版社等刊物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科技社成立了专门的期刊编辑社。与上世纪末期社办期刊的高峰相比,加强对期刊的理性管理、不断调整和尝试社办期刊经营模式,是目前专业社发展期刊的一大特点。

细分刊物市场突出社办特色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已经达到5000种。面对比图书更为灵活、变化更快的期刊市场,很多专业社对期刊的态度往往不是办不办的问题,而是办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国际知名的科技出版公司往往经营着规模庞大的期刊群,如Elsevier年出版科技期刊约1800种;Springer(Springer Verlag和Kluwer Academic 合并)年出版学术期刊约1500种。“他们期刊和图书在某一方面所形成的特色和优势基本上是一致的。因为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图书和学术期刊的作者读者是重叠的。”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林鹏说,“对于科学社来说,书刊互动,无论在作者资源的建设上,还是出版社在专业图书的读者中的品牌形成上都是相当重要的。许多学术期刊业已成为优秀作者资源集聚的平台,也是专业图书营销的阵地。”

“电子社在考虑期刊的建设问题时,首先想到的是利用期刊带动信息资源,实现刊与刊、刊与书、刊与网等媒体间的互动。”李新社说,“中国现在缺乏期刊与图书、光盘、网络结合的出版业态,我们社一直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结合自己在出版方面的特色,建立有市场竞争力的期刊群。”该社主办的《中国信息化》杂志抓住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热点,集中报道行业应用的最新趋势及案例,创刊仅一年多,就已经得到业界的认可,被中国计算机协会评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与《计算机世界》、《电脑报》并列。以《中国信息化》为龙头,2004年9月该社《软件开发》杂志创刊。今年1月,《数字通讯世界》、《电漫》两份杂志创刊。加之该社原有的《电子与电脑》、《今日电子》两份期刊,电子社希望今后能将六种期刊整合营销。

人卫社现有期刊包括《中国医刊》、《中国临床医生》、《生活与健康》。2000年试刊的《生活与健康》发行量以每年17%~18%的速度递增,现在已经达到月发行10万册左右。“我们的期刊仍然在不断调整定位,争取赢得更多的读者。”人卫社期刊分社社长李向东介绍说,今年年初他们与搜狐网健康频道和丁香园医学专业网站合作,在网上设置了专家在线答疑栏目,推荐医学专家和期刊作者与读者定期互动交流,同时也通过网络挖掘作者和稿源,实现了社办期刊网络化。

从专业社新办的一批期刊定位来看,时尚类期刊比较少,以《生活与健康》、《计算机教育》等为代表的期刊是走大众科普类期刊道路,而辽宁科技社2001年开发的《汽车维修技师》和2004年开发的《城市环境设计》以及电子工业社的《软件开发》等期刊具有专业性及很强的实际操作指导作用,则属于应用型期刊。据介绍,仅2004年《汽车维修技师》创造的纯利就达30万元,占到出版社整体业务的近7%。建筑工业社总编辑沈元勤介绍,该社目前有刊号的学术型期刊《建筑师》已经在业内形成品牌,目前拟开发的《建筑节能》和《住区》都是结合市场情况准备推出的应用型期刊,以弥补学术型期刊所涉及不到的应用领域。拥有十余种期刊的人民邮电出版社也表示,该社以《电信技术》、《通信学报》、《通信世界》、《电信商情》为代表的电信类刊物慢慢走强,专业应用型期刊前景看好。

而高教社将在2006年1月推出的《中国高等学校学术文摘》更可被视为专业社学术期刊走国际化道路的新尝试。面向海外发行的期刊不存在刊号问题,可扩大专业社期刊数量。这套分为27个分册的刊物,将覆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27个重要学科方向。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张增顺说,此次合作是希望学习国外出版公司丰富成熟的办刊经验和国际市场的营销能力,为早日实现中国学术期刊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为建设中国自己的国际性出版社,探索一条切实可行之路。

设立专职部门摸索办刊模式

像《读者》、《瑞丽》之类品牌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社办期刊已经成为业界的标杆。专业社更是从国外出版集团看到了科技期刊对于资源的聚拢作用,纷纷加强了对社办期刊的重视,成立相对独立的期刊编辑和管理部门就是这种趋势的表现之一。

科学出版社是国内科技期刊比较集中的出版机构,该社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期刊出版中心,负责经营、管理、出版近两百种科技期刊,期刊出版中心成立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经院、社批准并实施后,对促进和解决期刊出版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起到了很大作用。近几年,该社有十余种期刊被SCI和SCI-E收录,《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期刊在品牌、学术质量、学术影响上都有很大的提高。

化学工业社下属的北京进展期刊社,设《化工学报》、《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化工进展》和《化工设备与防腐蚀》4个期刊编辑部及广告经营部,主要负责编辑出版化工及相关专业的期刊,同时开展图书编辑出版、广告、会议、咨询等相关经营活动。此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立了期刊分社。电子工业社成立了期刊发展中心,来统一协调和管理现有的六种社办期刊。辽宁科技社成立了具有独立核算权力的专门的期刊编辑社。该社社长刘红谈到期刊今后的发展之路时也表示,条件成熟时将让期刊编辑社独立出去,自负盈亏。

虽然成立单独的经营部门,但接受采访的期刊负责人都表示,若从出版社整体经营角度上考虑,期刊部门不宜与图书部门太过隔离,因为社办期刊的一大特色是可以实现书刊资源的互动、交流,这是一般期刊杂志社无法比拟的优势。沈元勤说,建筑工业社的《建筑师》期刊编委都是国家院士,建筑方面的专家,而且出版社不定期以《建筑师》的名义组织活动和建筑论坛,这为出版社聚集了一大批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也为图书的选题捕捉到了行业最新信息动态和作者资源。辽宁科技社社长刘红更是希望能在出版社现有每一个有特色和优势的图书领域开发期刊,更好地实现书刊资源的互动。化学工业社除了利用刊来发掘书的作者、掌握有效信息外,还在期刊上定期为力推的新书做广告推介,邀请期刊作者为即将重点推出的新书写书评,然后在期刊上刊登,全面为新书的发行推广服务,这一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从另一方面讲,期刊出版节奏比图书快,经营灵活,对市场更加敏感。正如某期刊负责人所说:“一本书如果销售不好,对出版社来说问题并不太大,但是期刊若有一期质量明显下降,就是砸牌子的事情。”此外,期刊的用人、发行、广告、营销以及培训等延伸业务的开展,都与传统图书出版业务有比较大的区别。这对专业社办期刊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在国内科技期刊整体经营情况不容乐观的条件下。

有人提出,尽管很多社都成立了专门的期刊管理部门,但这些部门并非独立的二级法人,不能单独核算,没有人权、财权,这样它的市场运作缺少自主权,不利于竞争,有时候甚至产生依赖性,缺少进取心。国外大的专业社,其期刊都是独立法人,所以在国外以刊养书的现象并不少见。国外期刊一般都采用高定价、低发行量的经营模式,发行渠道也比较灵活。而在国内社办科技期刊主要是通过邮局征订、行业内发行,采取低定价策略,这是普遍现象。

因此,如何充分发挥专业社专业资源优势,借鉴期刊市场化运作的经验,有效平衡利用社内与社外两个资源,走出若干适合专业社的期刊经营模式依然是目前专业社的面临的普遍问题。李新社认为,在目前期刊市场越来越细分的情况下,出版社要成功运作期刊,必须全面看问题,要找准定位,运作期刊的人、管理机制、市场环境都是要考虑的因素,而不能一味地盲目追求体制的转变。即使要转型,也应对如何转、转向什么方向有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