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在动漫中寻梦的人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6/27 作者:周周,本杰明,马桂林,赵春音,陶莉

闫宝华:1990年毕业后进入北京出版社所属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事少儿读物出版。1995年调入北京卡通杂志社,参与《北京卡通》创刊工作。1995年11月~2006年5月间历任杂志编辑、副主编、主编。

金 城: 漫友文化传播机构出版人、总编辑。2002年开始创办《漫友》杂志,先后推出《漫友·漫画100》、《漫友·动画100》和《漫友·STORY100》(现为《新蕾·STORY100》),杂志从月刊一路发展为旬刊。

林 阳:1995~2002年间任《少年漫画》杂志社主编,2002年后历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报刊社总编、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副总编。

夏顺华: 2000年创建湖北海豚卡通有限公司。2006年,海豚卡通与长江出版集团等七方股东共同注资成立湖北海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夏顺华出任总经理。经过多年发展,海豚卡通已经成为动漫产业著名民族品牌。

敖幼祥:中国台湾漫画大师,被誉为台湾漫画四大才子之首,人称“大师兄”。华语地区最多产、获奖最多漫画家之一。

\Images\2005-2009\sb060627T0701.JPG

十年梦想的悲情落幕

■周 周(商报记者)

\Images\2005-2009\sb060627T0702.JPG

闫宝华

在得知《北京卡通》休刊的消息后,一直不敢给闫宝华打电话。又隔了两周,觉得还是想做点什么,于是就拨通了《北卡》编辑部的电话。以往打这个电话都是编辑部里的小编接,然后再大呼小叫地喊:“闫老师接电话。”但这一次电话那边直接就响起了闫宝华的声音。与以往总是高亢的音调相比,这次的声音是憔悴的。没有说寒暄客套的话,只是问候了一声:“您现在还好么?希望你一切顺利。”

其实与闫宝华并无太多私交,但因为在行业媒体的缘故,一直在关注国内原创动漫的发展,也会和她时不时地见上几次,多多少少便有了一些了解。第一次见闫宝华是在2004年我们商报组织的动漫沙龙上。当时邀请了很多国内资深原创动漫人,闫宝华是受邀嘉宾之一。那天闫宝华好像感冒了,说起话来声音有点“走调”。但这并不妨碍她哑着嗓子满腔激情地陈述《北卡》的未来发展前景和对国内原创动漫的憧憬。记得当时她还和林阳开玩笑说:“我们应该都算原创动漫的先驱吧,但愿以后可别成先烈啊。”还有一次见到闫宝华,是在去年夏天《北卡》在农展馆举办的第七届动漫大会。闫宝华在农展馆侧厅举行的原创动漫研讨会上,激动地说了很多很多,其中也包括《北卡》十年一路走来的坎坷和愿意继续坚持下去的决心。研讨会结束后,闫宝华马上就跑到展厅里为即将开始的cosplay秀致词。面对台下一片黑压压的来参展的漫画爱好者们,她激动地说一定要把《北卡》办好,一定要把动漫大会办好。时至今日,再回想起这些情景,不禁会有世事无常的感叹。

我一直这样认为,闫宝华是最爱《北卡》的人。从1995年北卡创刊到2006年5月《北卡》休刊,闫宝华在这里整整工作了近11年。从编辑到主编,从少儿社里的儿童文学编辑到动漫杂志的主编,虽然背靠北京出版集团,总是会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但闫宝华似乎从未给自己留条后路。因为她太喜欢漫画了,闫宝华的一位多年好友这样解释。谁都知道《北卡》多年来从未赢利,连续主办七年的动漫大会也是办一届赔一届,《北卡》编辑部是个毫无油水可言的去处。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漫画可能是很无足轻重的一个东西,但对于闫宝华来说,《北卡》就是她的一个梦想,一个把全情投入的梦想。寻梦的闫宝华和一群寻梦的小编们把《北卡》当成了他们的精神家园。甚至在校园里,也经常可以看到闫宝华的身影出现在各个高校漫画爱好者团体举办的讲座上。说到这里,大家可能都会觉得闫宝华这群人太单纯了。但事实就是这样,闫宝华身上就是有着一种四十多岁的女人罕见的单纯,虽然她的单纯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但在这里,我仍然满怀崇敬地感叹一个人对梦想的执着。

虽然现在《北卡》休刊了,但这份刊物在圈子里具有标志性意义却是不争的事实。近11年的时间里,《北卡》培养出了很多的作者,像姚非拉、丘天、聂峻、姚巍等等。很多作者和读者对于《北卡》的都是非常有感情的。闫宝华在电话里告诉我,《北卡》休刊后,还有一位家长专门到编辑部来要求把《北卡》以前的杂志全都补齐,说是要给每期必看《北卡》的儿子留个纪念。那时,我能感觉到闫宝华尽量克制的哽咽。后来通过别人知道,《北卡》编辑部几乎已经人去楼空。因为《北卡》的很多人不是出版社的编制,所以大部分编辑都走了,只剩下闫宝华和一两个人在做收尾工作。但即便是这样,她还在上上下下不停地为《北卡》复刊想办法。面对一个人的挣扎,也许闫宝华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孤独。熟悉闫宝华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性格开朗的“炮筒子”,有什么说什么,并且笑声不断。但这一次,她的无奈与无助显而易见。

不知道《北卡》什么时候可以复刊,也不知道《北卡》到底还能不能复刊。最近经常有人讨论《北卡》的成功与失败,《北卡》到底还应不应该存在,当年这场轰轰烈烈的原创动漫工程的问题何在?但不知为什么,我却总在想另外一个问题,闫宝华算不算一个悲情人物,她的一切是不是一个固执地付出十年激情和梦想,但却可能无果的一场不真实的梦?

我的“美女姐姐”金先生

■本杰明(漫画作者)

\Images\2005-2009\sb060627T0703.JPG

金 城

金先生是东北人,我们是老乡。他有着东北人的独特行事风范,重视朋友关系重视义气,是条阅历丰富的好汉。

金先生喜欢“唯美”。对美的追求是狂热的,当这样一条肩宽体厚,有着大鼻子情圣般狂野外形的大汉,用隆隆的东北腔对你说画漫画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唯美”时,那般闪闪发亮特真挚特心弦悸动的眼神,标准的“绝爱”范。让任何人对笑的抵抗力顿时崩溃!

在我很小的时候,金先生早已作为最年轻的一代连环画家成名,小时候我临摹过他的《明姑娘》。明姑娘那令人心动的身材曲线,长睫毛伤心的小表情,幼小的我猜想作者是一位娇柔的美女姐姐。这位姐姐对美的追求,一定好像她的画一样较真!

十年后我们第一次见了面,我目瞪口呆地发现,这个五大三粗的说话有隆隆回音的漫画公司大老板,居然就是我的美女姐姐。我又喜又悲,喜的是终于得见心中偶像;悲的是恋姐情结泡了汤!

这时候的金先生,虽然已经经了商,却仍然不能放下身为画家的不安分。他在办公室里摆了比老板台更加大更加漂亮的画板架。他用比对漫画市场更加充沛的激情,滔滔讲述他酝酿中的漫画作品。毋庸置疑的画家心远远超过了商人心。

然而不管金先生本人多么有画漫画的热情,他的《金城时代》仍然散了架。这个世界不是很给画家们面子。而所有原创漫画杂志全部亏损,长期阅读日本大师漫画作品的读者不给原创漫画买单。对金先生本人的“唯美绘画”亦是如此。在那个时代,独立出版一本完全原创的漫画丛书,不管唯不唯美,在没有庞大资金源源输血的情况下全都是难以为继的。金先生以一人之力,独自支撑一家民营企业,个中辛酸有谁知。

再次见到金先生,办公室里的大画架子早已不翼而飞,办公室里里外外空荡荡似乎在打扫卫生准备退租。而“美女姐姐”金先生已有些悻悻的萎靡。金先生和当时的我们这些小漫画家们同样富有热情,可惜也同样的年轻吃了同样的亏。谈起他的漫画,金先生叹口气,一副莫大遗憾的表情。

然而,这次的他开始不谈作品谈起国内的市场和经营,因为他看到了,中国不缺一个好的画家,却急需一个成熟的出版家。此后的金先生,失却了绘画却得到了一个成熟的思路。

2001年我穷得叮当响,打电话给金先生说我创作了新的作品向他投稿时,你猜怎么着,金先生连画还没看到呢,却立刻急不可耐地预付了稿费。还说如果我缺钱,即使站在朋友的立场上,“美女姐姐”任何时候都可以资助我。

未见兔子已撒鹰,你说这是个好商人么?这样的生意简直疯了么!然而我也抓了狂,从那时起,我为金先生进行的任何创作,便不再谈钱。不过问稿费多少。再少,我也画。我也仿佛金先生一般疯了球。

像我这样产生不计回报的合作的傻瓜心情,可能今天《漫友》的主要漫画家群体都有深刻体会。而这一切,全是源自金先生对待画家们脱线般不计代价的性格造成的严重后果。

刚过去的这个月,一些原创漫画杂志倒闭了。那些原创漫画杂志的出版者们,流干了最后一滴血。在悲伤和感慨之余,更多的是对不适应市场规则之后残酷的血泪教训。而金先生成功了,他主编出版的《漫友》系列刊物和丛书,从原来的资讯志变成到现在这样销量可观的原创志,取得了空前重大的成功。今天金先生事务繁杂,做不了当初那个渴望面对一块画板实现漫画梦的画家了。现在我一年到头见不到他一两次,且每次行色匆匆,看起来非常疲倦。希望他能够多多保重身体。保护和发扬我们的原创漫画来之不易的成功果实。过去的成功模式,未必能延伸到明天。过去的错误,未来也一定不要再犯。别打扰我的“美女姐姐”金先生,就让失去了漫画梦的他继续怀着那种深处巨大的遗憾,把不易得来的力量,全都使用到我们这些幸运的还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画家们身上吧!

对金先生的奉献,说声谢谢。

战士敖幼祥的关键词

■马桂林(漫友文化传播机构策划总监)

\Images\2005-2009\sb060627T0704.JPG

敖幼祥

2003年底,认识敖幼祥的时候,他与漫友文化的合作已经全面展开。曾经在台湾地区给他带来荣誉无限的《乌龙院》系列漫画重新在大陆市场火了起来,敖幼祥也一如既往地被各种各样的光环笼罩,似乎那些别人梦寐以求不可得的东西对于他则是“与生俱来”。随着了解的加深,一个天才漫画家的形象日渐逼真,而纷繁复杂的光环背后,一个性情复杂的漫画创作战士敖幼祥也逐渐浮出水面。

著作等身

从小学开始,自幼为哮喘所害的敖幼祥先生便崭露漫画才能。从1979年独立创作《皮皮》至今,已出版作品200多册。且不论《乌龙院》系列风靡华语世界的巨大成功,但就创作的数量而言,他“画一张是一张”的朴素座右铭,在200多册漫画书写就的现实面前,也自然散发出了黄金般的光芒。因为著作等身对于别人来说也许只是个赞誉之词,对于他来说则是现实。仅以《乌龙院》四格漫画系列单册的厚度而言,他所有的著作便已近200厘米,超过了人高马大的作者187厘米的身材。

敖幼祥在台湾与蔡志忠、朱德庸、萧言中一道并称“台湾四大才子”,并被称为“大师兄”。究其原因,不仅因为他身材高大、出道早、成就高,更因为他始终不懈地为原创漫画的发展大声疾呼,为少儿漫画教育耗费心血。敖幼祥1998年还专门创立幼翔出版社,专门出版幼教漫画图书。此外,对于“大师兄”的来由坊间还有另外一种解释也颇为可信:敖幼祥善饮,红酒、白酒、啤酒、洋酒……来者不拒,尤其擅长白酒,且少有醉酒的时候。“大师兄”一号便由此而来。

性情中人

便纵使英雄气概无限,也有气短的时候。2001年,深受婚姻纠纷困扰的敖幼祥,因为女儿即将赴英读书,为攒足女儿的学费,痛下决心,将记录了大师兄和小师弟如何进入乌龙院这段故事的旧版《乌龙院》等142册图书、130则网络FLASH著作权转让给了台湾某公司,约期长达到敖幼祥死亡后加计50年,而转让的价格仅为300万台币(该公司出让版权收益超过300万台币部分六四分成)。但由于该公司对漫画产业不了解,无力经营,随后即将到手的黄金矿藏束之高阁,并最终形成了令敖幼祥头疼无比的著作权官司。尽管去年底,敖幼祥著作权官司一审获胜,但是这段故事一直到现在还没有个最终结局。

当然还有马拉松式的婚姻纠纷,还有“性爱光碟”绯闻毁谤事件……像大多数才子的古老传说一样,那个在漫画创作中英雄气概无人能比,能够在纸上建构起来自己的想象“王国”的敖幼祥,在生活中也难免落入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俗套。

闭关创作

似乎是一种天然的自我防卫意识,敖幼祥对于外界给予的荣誉与市场上的成功格外警惕。他总是在人们对他的期待达到顶峰的时候,断然拒绝来自外界的那些光环。他和虚荣之间的战斗从来没有停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敖幼祥及其“乌龙院”在台湾可以说是如日中天。盛名之下,稿约不断,相信对于大多数创作者而言,自然会非常乐于享受这种状态。面对这种状况,敖幼祥却如坐针毡,最后他的选择是闭关——突然之间从都市,从人们期待的热潮中消失得无影无踪。再度出山,并移居内地以后,闭关创作已经成为一种惯例。敖幼祥每年都会安排一段时间进行“闭关创作”。每一次的闭关创作都给人带来欣喜。2005年,他选择在浙江舟山一个小岛上闭关,出关后便拿出了重磅作品《乌龙院大长篇》。

关于林阳的记忆片断

■赵春音(《少年漫画》编辑)

\Images\2005-2009\sb060627T0705.JPG

林 阳

我进入《少年漫画》杂志社当编辑的那一年,正是这本刊物在林阳的主持下刚刚走上正轨、如日中天的时候。

1995年5月,林阳接下了“5155”工程中5本重点动漫刊物之一《少年漫画》的创刊任务。这是一个相当烫手的“热山芋”——没有稿件、没有编辑、没有发行渠道、整个社会普遍缺少对漫画的正确理解,最要命的是连一分钱的启动资金也没有,而且当时创刊号的出版日期已经被锁定在了当年的10月。这些问题大大出乎人们的想象吧?但当时的林阳和他要干的事儿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处境。更让人意外的是,林阳竟然说服了一家发行公司,以对方先付款预订、后给刊物的方式,与对方签订了包销合同,一并解决了资金和发行问题,顺利启动了《少漫》。这种事情发生在10年前的中国出版界,真是有点难以置信。但林阳就是凭着他的大胆和聪明把事情搞定了,现在想来,真是不容易。此后,《少漫》在林阳的带领下迅速成长,在其他同类刊物还在为保本而头痛的时候,《少漫》已经开始赢利了。

1996年,在大家还忙于漫画期刊的编辑出版时,林阳率先提出“社刊工程的优势何在?”的理论,并开始实施漫画书刊互动,出版了一系列像《雪椰》、《黑血》等漫画单行本。后来,《雪椰》发行了8万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国内原创漫画的发行最高记录。更为关键的是,书刊互动带来的出版利润,既是漫画刊物盈利的一种新尝试,更为下一步发展创造了可能。

1998年7月,在林阳的牵头组织下,《少漫》连同7家刊物共同承办的、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中国首届“当代连环漫画原作展”创下了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参观人数最多、学生自发买票看展览最多的记录。而这次展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便是让整个社会逐渐开始认同新漫画这种艺术表现形式。

可以说,这段历史,非亲历者是无法明了的。那是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编辑部里的每个人都充满了对新漫画的满腔热情,并不遗余力地投入到这个事业当中。说来有人会不信,《少漫》的每个编辑都曾经抱着自己的杂志走向街头报刊亭进行推销。当时的《少漫》,从1995年、1996年起步,到1999年发展到一个高峰,每年的发行数量增长都在20%以上,而当时的主编林阳同样也是激情无限。

转眼间,我到《少漫》工作也快10年了,而林阳也离开了这份刊物,但我至今都愿意称他为林阳老师。这种尊敬不仅源自于他的成就,更是源于他的为人。林阳很高很瘦,但骨子里却很男人。熟悉林阳的人都会觉得他很“痛快”,为人做事不带成见,但却不乏智慧。这里特别想说一下关于林阳的一个小细节,我觉得是很能说明林阳其人的。

有一次,林阳一进门就拿出一大摞稿子给我们看。稿子画得极有个性,故事也引人入胜,再一看作者名字,我的心凉了半截,问他:“前几天不是有某刊主编跟您打招呼,不要用这个作者的稿子,要封杀这个作者的吗?”“这个你们不用管,就说这份稿子怎么样吧?”

记得当时我们七嘴八舌地说,这份稿子无论是画技还是故事都是目前一流的作品,比我们刊上现有的作品还要强许多。林阳马上就高兴地拍了一下手说:“好!那就马上用。”

这个差点被“封杀”的作者就是赵佳,是当时《少漫》作者里面年纪最小的一个,那部作品就是《黑血》。此前作者的父亲曾把这份稿子带到另一编辑部,因为说了几句过激的话惹怒了那个编辑部而被“封杀”。但林阳执着地认为:这么有才华的孩子,不该因一时的年少轻狂而被埋没。而这个作者也没辜负林阳的期望,之后多年来她一直是《少漫》的绝对主力。

记得曾经听人说过,有时候只要一个很小很小的细节就能把整个人的形象毁了。反之,从发生在林阳身上的这个小细节,我想也是可以让我对他一直尊敬下去了,至少在我的心中是这样的。

继续动画,夏顺华的坚持

■陶 莉(海豚传媒总经理助理)

\Images\2005-2009\sb060627T0706.JPG

夏顺华

每一个到海豚传媒参观的客人都会感叹这个团队的年轻。从原画师到编辑,从发行分公司经理到副总,都是25岁上下的姑娘小伙。我第一天到海豚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感受。我们握手,微笑,很自然,也很舒心,办公室里有种秩序中的安静,不急不躁。只有一个部门例外,就是动画部,部门气氛稍许郁闷一点。夏顺华说,这些孩子不容易。动画是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刚来时都是新手,经过两三年后方才出师,出师后产品不成系列又无法推出。从2001年公司开始做动画开始,他们就承担了很大压力,因为目前这还是一个只花钱不赚钱的部门。

后来我来海豚的时间长了,才知道夏顺华做的这种“花钱不赚钱”的事情并不止一件。比如原创漫画《新西游记》和《新三国无双》,基本上是从零做起,为中国漫画界培养了一批尖兵,但却因产品线产出缓慢就没有再进行下去。这似乎不是一个商人的思维。但夏顺华的解释是,中国总归应该有自己的漫画吧。

今年1月,原来湖北海豚卡通150多人、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团队,整体进入长江出版集团,成为一家新的股份制公司,也有了一个代表更广泛发展机会的名字——海豚传媒。海豚传媒成立酒会上轮到夏顺华致欢迎词,我怕他发言超时,递话筒的时候做了个注意时间的手势。因为以往在午休时的员工办公室,在水果间,或是在大小会议上,甚至在MBA班上,他总是精力充沛地成为各种谈话的中心。但那天夏顺华的发言非常简短,而且显得有些沉重。大致意思是现在的图书市场有些“冰冻”,海豚必须和我们的明星客户一起坚挺地守住原有的价差体系,撇开那些“阿猫阿狗”才做的事情,继续坚守图书品质和市场基本盈利规则。

夏顺华有句常说的话,叫做“相关企业平台决定本公司的平台”,所以大到纸张和印刷厂,小到厨房里的饭菜和生日蛋糕店,他都要求很高。而这一切都意味着成本,一边是保障品质的高成本,一边是损坏殆尽的混乱价差体系;一边是应对市场压力的全品种大规模,一边是合资后高居不下的管理成本。公司在微利时代趋势下感受到了“成长的烦恼”。

夏顺华和海豚始终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保守地稳步发展,适当控制和减小规模;二是继续完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从扩张中获取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很难说这两种方式哪种更正确,但抉择过程却显现出经营者的理念和风格,就像埃吕克松带领下的英格兰,主帅的保守风格造就了一个球队保守攻防的风格,即便球队中众星云集也是如此。

不久前,我们将半层楼的新办公室进行装修,招募新人,引进新设备,筹建专门的录音室,开始做260集的二维动画立项工作。以往已经投入的200多万资金帮助我们建立起一支成熟的制作队伍和制作流程,而这次新投入的200多万将落实一个盈利项目。这样的人力财力投入对主营业务增长缓慢的海豚来说是一次冒险。一方面海豚尚未得到集团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海豚仍然必须义无反顾的延续5年来对动画的一贯投入。

在动画这方天地里,前进意味着没有退路。虽说这里面暗含着树立新的盈利增长点的意思,但是选择这样大投入、回报时间又很长的项目,却更多地需要信念的支持。湖北还缺少一些孕育动画产业发展的良好条件,比如政策环境,比如人才培养。夏顺华没有选择去上海或是深圳,而是选择继续留在湖北,因为既然选择与长江出版集团合资,海豚就有义务充分借助湖北之势,与湖北的出版和动画产业共发展,这不是什么口号。还有一个原因是夏顺华对于动画的坚持。夏顺华曾经在一次会议上说,“就算我老夏从海豚总经理的位置上下来了,也不会放弃搞动画”。继续动画,砥砺与风险并存,夏顺华还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