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美术出版有点甜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7/25 作者:周周

\Images\2005-2009\sb060725T0501.JPG

凯里印象

■周 周 (商报记者)

2006年的全国美术图书交易会看起来似乎别具特色。与以往不同的是,已经举办了15届的全国美术图书交易会,今年的举办地首次选在了省会以外的城市——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凯里。而在主办方、承办方名单里,除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美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美术发行专业委员会、全国美术出版社联合发行集团等这些熟悉的面孔外,还出现了中共黔东南自治州委员会、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这样的地方政府机构。因为此次交易会也被列入黔东南自治州50周年州庆系列活动之一,所以交易会便无形当中增添了不少行政色彩。记者刚一进入凯里,便发现这个不大的山城已经被大大小小的带有“欢迎参加交易会”字样的红色条幅装点得喜气洋洋。而在7月17日,一向不举行开幕式的美术图书交易会也首开先例地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开幕式。与地方政府合作办会,当属此次交易会的一大特色。也许,通过这一尝试,可以为行业会议带来更多启发和借鉴。

开幕式上举行的一场千人规模的具有浓郁少数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几乎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特别有意思的是,17日那天一大早就开始的倾盆大雨直到9∶50还没有要停的意思。大家都在没有空调的展馆里边交流边等候,虽然有若干电风扇摇头晃脑地猛吹,但面对拥挤的人流还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不少人都开始拿着质地较硬的书目当成扇子降温,倒是走在展馆中间、稍稍有些漏雨的玻璃天花板下还觉得有点凉快。这让组委会不禁焦虑起来。因为原定10点开始的开幕式如果不能如期举行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一系列安排可能都要重新调整。这对于本来已经因为当地接待能力有限而困难重重、并且忙得焦头烂额的主办方来说无疑又是雪上加霜。戏剧化的是,10点一到,大雨突然停止,开幕式终于如期举行。很多人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不过,天公还是有点不给面子。开幕式刚刚进行不久,雨又开始下了起来。领导们冒雨发言,演员们也在时有时无的大雨中表演。而在嘉宾席上,不少来自美术社的摄影家社长们则手里架着“长枪短炮”、胳膊下面夹着雨伞,前后左右挪移着拍摄照片。而12点开幕式一结束,凯里马上又开始艳阳高照了。高原地区强烈的紫外线,一下子让人睁不开眼,与刚刚的大雨滂沱形成鲜明对比。记者看到不少参会代表都边摇头边笑着感叹:“这个天有意思。”

原来估计800人左右规模的交易会,最终的接待人数多出几百人。与会人员还没到齐,原来预定好的四个当地较大的宾馆就已经纷纷客满。稍晚赶到的人,甚至有组委会人员打车带着半夜在凯里四处找宾馆的经历。不过,美术交易会的爆棚现象已有多年,前几年的西安、南昌会议都曾出现,想来组委会对这种情况已是处变不惊了。因为住处比较分散,所以组委会就号召大家自己打车去展馆。好在凯里不大,一般的夏利出租车只要在市内运行就是统统4元,好一点的羚羊、富康之类的出租也只要5元。于是,凯里的600多辆出租车便成了随叫随来的会议专用车。有些“聪明”的出租司机,客人下车要票的时候便说刚好用完。面对4元钱的油滑,大家多是一笑置之。

此外,美术交易会一惯的开放姿态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其他专业交易会多数表现出来的排他性不同的是,美术交易会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会场上,不仅可以看到非专业美术社的身影,还可以看到印刷企业、高等院校等等相关人员参展。从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到一种与众不同的办会思路与理念。

离开凯里,有点依依不舍。怀念在宾馆等候电梯时与某个熟悉面孔不期而遇的欣喜和展馆里一边汗流浃背一边高谈阔论美术出版的热情,怀念侗族大歌天籁般的原生态歌声带来的巨大震撼和苗家歌舞传递的热情洋溢,怀念餐桌上酸汤鱼的酸辣过瘾和贵州茅台的绵密醇香……总之,2006的凯里,很是令人怀念。

■商报记者 周 周

冒着大雨提前一天走进了位于贵州凯里民族博物馆的2006年全国美术图书交易会现场。不算热闹但也决不冷清的展馆内,一年一度的美术专业出版盛会已经开始。虽然还有一些出版社在布展,但这并不妨碍美术出版圈里的出版人和经销商交流、订货的热情。记者在展馆内来来回回走了几圈,听到一些参展出版社的介绍,不知不觉间便有了这样一个感觉:对于绝大多数美术社来说,今年的美术书出版应该还是一个“小年”,但在看似平静的“小年”中,却蕴涵着不少新变化和新商机。套用一句当下很流行的广告词——美术出版有点甜。

图书出版地方特色明显艺术鉴赏类上升较快

此次交易会参展出版社有45家,设立标准展位80多个,参展图书大约6000种,其中新书大约4000种。从今年交易会参展图书品种来看,板块结构整体变化基本不大,各美术社的图书基本上还是集中在书法篆刻、画册、技法、设计、摄影、美术考试用书、教材等一些传统领域。在这些美术专业社的优势领域内,因为产品同质化现象不可避免,所以各家出版社便都在巩固原有基础上力求寻找更多新的突破。比如技法类和美术专业考试图书,由于近年来各大美院在考试时开始由过去的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不少美术社看到这一变化后都开始在技法类图书编辑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重视对过程的展示。其中变化最大的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他们出版的美术专业考试类用书中,不少品种都配上了光盘,通过多媒体演示来展示绘画过程,比传统的纸质描述更加直观。书法篆刻类图书也是美术社的一个传统板块。但各家产品还是具有一定差异。文物出版社发行中心副主任赵福扬对记者介绍:“这类图书虽然看起来都差不多,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还是能够分辨差别的。文物社凭借背靠文物局的优势,我们的书法篆刻类图书都是从原始碑刻上直接拓下来的,这一点其他出版社很难做到。”而对于老连环画这样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传统品种来说,仍然有不少出版社在“静悄悄”地拓展市场。最典型的当属上海人美社、人美社、天津人美社、江西美术社、福建美术社、辽宁美术社等几家出版社,他们纷纷推出珍藏版老连环画。上海人美社社长李新介绍,这些老连环画在今天仍然有市场,该社的连环画图书销售始终很好。上海人美社下一步的目标是尝试将这一市场从收藏型拓展到普及型,让更多的年轻读者也喜欢阅读老连环画。李新还透露,今年上海书展期间,他们将在展场上模仿五六十年代连环画书摊的样子设一个连环画阅读区。几张小桌子,几把小条凳,让读者们再次体会老连环画带来的阅读快感。

除了传统板块的开拓与创新外,很多美术社也在力求开辟新的出版领域。艺术品收藏鉴赏类图书就是近年来上升较快的一个品种。尤其在此次订货会上,很多出版社带来的新书里,都是这类图书的身影。人美社这次推出的重点图书“民藏文物系列”,打着“百元低价”的旗号。一向以艺术品收藏类图书见长的万卷出版公司,今年带来的这类新书超过20种。据该社发行人员韩师曾介绍,这些图书定价一般都在30元左右,制作比较精美,对于大部分对艺术品感兴趣的一般读者来说性价比比较合适。该社的艺术鉴赏和收藏类图书平均销量都在3000~5000册之间。山东美术社的艺术品收藏类图书规模也较大,大约有40种。从出版时间来看,多为2005年、2006年的新书。此外,像上海人美社、紫禁城出版社等十几家出版社,也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一领域有所涉猎。不少与会代表都认为,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继续走高,艺术品收藏鉴赏类图书市场应该有更大的上升空间。这应该是一个颇具潜力的新兴板块。不过,就目前艺术品图书的销售渠道来看还不是很顺畅。四川美术出版社社长袁久勇谈到,目前这类书在新华书店系统销售不是很顺畅,多数是在专业书店、画廊、美术馆这些渠道进行销售。雅昌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捷告诉记者,很多有这方面需求的人,比如一些艺术家,他们可能不会去经常逛书店,但在这方面却有大量的需求,经常处于一种想买书又买不到的状态。而不少书店因为这类书的销售量不大也不愿上架。为此,雅昌专门搭建了一个艺术品和艺术品图书的网络交易平台,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

地方特色浓郁也是此次交易会新书的一大特色。展会上,贵州出版集团的展位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参观,尤其是贵州人民社的“行走贵州”系列更是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云南美术社的《中国彝族服饰》、《云南传世书法》等一些图书也具有明显的云南特色。此外,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的“福建戏剧丛书”、“看福建”系列、《福州木雕艺术》、《图说闽侯文物》等书也将福建风情彰显得淋漓尽致。上海人美社和上海画报社的上海主题类图书也颇有规模。与以往相比,很多出版社都更加重视挖掘本地资源。

另外,利用自身的美术资源向大众出版领域拓展也是很多美术专业社的选择。记者发现,除了吉林美术社依然在少儿出版领域进行大规模扩张之外,像吉林摄影社、连环画社、上海人美社、江苏美术社、黑龙江美术社、江西美术社、四川美术社、中国书店社等一批出版社都带来了大量少儿书品种。尤其是吉林摄影社,该社30页的订货目录里,其中有27个页码都是介绍少儿书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书店社今年专门从台湾引进出版了近60种“精致少儿绘本系列”,以“书+CD+VCD”的形式出现,颇有震撼力。总体来看,这些专业美术社的少儿书多以卡通动画和少儿美术绘画类见长。还有一些专业美术社开始涉足文字类图书的出版。比如甘肃人美社和湖南美术社都带来了不少青春小说。

竞争加剧、市场环境恶化美术社遭遇更多新问题

在此次交易会上,大家谈论的一个焦点就是政策调整、竞争加剧、市场环境恶化为专业美术社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随着国家基础教育教材改革的进程逐步加快,原来大部分专业美术社的重要利润来源——教材出版成为稀有资源。据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程大利介绍,全国近四十家专业美术社里,目前只有十几家美术社有新课标美术教材。而随着教材循环使用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新课标教材竞争的加剧,这些拥有新课标教材的专业美术社的日子也不那么好过了。再有,虽然美术图书市场相对稳定,但因为图书同质化现象严重,所以美术专业社之间的竞争也是相当激烈的。同时,很多非专业美术社也在看好美术图书市场,比如此次交易会西南师大社、建筑工业社、纺织社、中青社、河北教育社等一批非专业社的美术类图书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和规模。这就为本身竞争已经比较激烈的美术书市场又增加了新的出版力量。再有,盗版问题也惊现美术书市场。上海人美社李新谈到:“如果说过去美术图书市场一直可以偏安一隅的话,那是因为没有被大量盗版的原因。但最近一年,美术图书市场也大量出现了盗版。像广西美术社、中青社、上海人美社、吉林美术社、人美社、江西美术社、安徽人美社、山东美术社的专业美术书都成了盗版重灾区。”李新还透露,以前的盗版是拿着出版社的书去印厂照着做,现在出现的盗版是做缩印本、抽印本,还有个别印厂与盗版商勾结,在印出版社的图书时加量印,然后再把这些书以很低的折扣卖出去。目前美术类图书盗版比较猖獗的地方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大北京地区,主要是学生用书。现在主渠道基本上还没有受到侵害,但一些地区的民营渠道出现很多这类书。

这些情况的出现,让所有专业美术社都不得不重新考虑生存问题。中国版协美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郜宗远建议美联体可以考虑合作出版美术教材,集中大家的优势资源来进军教材出版市场。天津人美社社长刘子瑞则提出了在该社进行制度创新、优化选题、加强营销,重新调整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的想法。山东美术社总编王恺提出专业美术社要走特色出版的道路。安徽美术社则在该社进行成本核算后的选题论证制度、问责制等一些新尝试。安徽美术社的情况比较有代表性,刚刚上任不久的社长曾昭勇说:“我们社没有传统教材,新课标全部轮空,一般图书板块也不是很强,所以生存压力还是非常大的。”曾昭勇上任后,全社开始加强管理与考核。年初的选题论证要根据当年成本核算后的结果进行。所有的选题都要控制在总量成本之内,超出成本核算范围的选题一律砍掉。同时,他们把每一本书都当成一个项目来做,编、印、发各个环节都是项目的一个环节。编辑要对书稿质量负责,要对印制提出要求。图书印刷后,由编辑负责到仓库验收,如果不满意的话,拿回社里进行论证。发行环节也要严格控制退货,避免盲目发货。如果单本书退货超过一定数量,要追究相关发行人员的责任。曾昭勇说:“这些都是我们的尝试,也可以说是被市场逼出来的。”

\Images\2005-2009\sb060725T0502.JPG

开幕式上充满民族风情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