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经典儿童文学出丛书细致营销到位出效益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5/23 作者:章文焙

常转书店的人也许会注意到,近来少儿文学柜台新到了一套图书,其封面设计雅致清新,在白色的底子上,一枚鲜红的发卡、一个橘红的海星、一串含苞欲放的红色花骨朵……分外引人注目。这是我社新近推出的曾被誉为“80年代最有才情的儿童文学作家”程玮的一套丛书,共五本。

提起程玮,很多三四十岁的人都知道,因为他们在少年时曾被她的作品吸引过、打动过。上世纪90年代初,程玮去了德国,暂别儿童文学,这以后小读者们便无缘见到她的作品。程玮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似乎要被忘记了。

但是,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当年读过程玮作品的少年如今当了老师,他们千方百计地找来程玮的作品介绍给自己的学生,他们并没忘记这个用作品照亮他们心灵的“程玮阿姨”。我社一直以出版优秀原创儿童文学作品为己任,我们千方百计联系上了她,动员她重新开始儿童文学创作,这就有了现在的五本书。其中《少年的红围巾》《风中私语》为新作,其他三本为旧书新做或短篇结集。

之所以敢于一次推她的五本书,既是出于出版优秀原创文学图书的使命感,也是有市场的考量的。在选题论证时,我们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虽然程玮的名字在当下少儿图书市场是陌生的,但有几个有利因素:第一,她的作品是一流的。她对少儿心理的准确把握,她语言的活泼生动幽默简洁,她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得她的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等方面都远在大多数作品之上。第二,她的新作是其在德国生活了十多年之后的重出江湖之作,在对西方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再来写儿童文学,就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她作品中表现出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国留学生面对完全陌生的西方社会怎样立足、怎样融入,怎样做一个国际型的人等内容,是当今国内儿童文学作品中所不多见的,却是日渐开放的中国社会所渴望了解的。第三,近年来,在政府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推动下,在许多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广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对孩子的课外阅读开始重视,许多老师自觉地担当起了优秀读物的推广人,不少父母也积极支持孩子读课外书。现在十来岁孩子的父母,正是当年读程玮作品长大的一代,程玮作品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启迪,还深深留在他们的意识深处,他们对程玮的作品一定是欢迎的。第四,程玮曾是非常活跃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得了很多奖,曾被评论家誉为“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80年代最有才情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这样的一个人在停笔十多年后又重新开始创作,有一定的新闻性,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基于以上几点分析,社委会很快做出决定,把程玮列入2008年计划,第一批先推5本。

在选题计划通过后,编辑室和营销部门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营销计划,尽量以最小的宣传投入换取最大的利益回报。首先将这套书的推出时间定在3月份华东六省少儿图书订货会召开前。华东六省少儿图书订货会虽只是华东地区六家少儿出版社的专业订货会,但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订货会召开前,我社在业内媒体刊登宣传文章,在订货会上,重点向书店的销售人员推荐程玮的书。第二步,于四月份在北京召开了一个高规格的程玮作品讨论会。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以及国内著名的儿童文学理论家、作家十多人出席,吸引了北京的二十多家专业及大众媒体到场采访。第三步,是让程玮在我社和凤凰母语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凤凰读书会成立仪式暨儿童阅读论坛”上亮相,向与会的近300位中小学校长、老师做了“中德儿童文学比较”的专题报告。在报告结束后的互动交流中,老师们踊跃提问,探讨如何做好儿童阅读的推广活动。有好几位老师表示,程玮的作品曾伴随他们的童年,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现在读到新作,很喜欢。第四步,走进校园。在前面媒体宣传以及和老师交流的充分铺垫下,程玮走进校园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许多学校争相邀请程玮到学校做讲座,在短短的十多天时间里,她走了二十多所学校,和老师、学生以及部分家长进行交流,所到之处受到了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程玮的书出版后,很快在市场上造成反响,在推出一个月后就加印。这说明我们的营销是成功的。比起青春文学读物,少儿文学是慢热的,但生命力会更长久。所以少儿文学的图书营销是一个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过程。下半年,对程玮的书我社还会有一系列的营销活动,明年一月,还会再推她的新书,以引起读者持续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