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文图联’08峰会激发8大猜想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9/12 作者:江筱湖

9月5日,美丽的冰城哈尔滨迎来了2008年文图联发行研讨会。初秋的北国,凉意乍现,但秋高气爽,风清云淡,加之主办方北方文艺出版社热情、周到、细致的组织安排,颇令与会者有宾至如归之感。

与往届研讨会一样,文图联发行研讨会专为“务虚”,不必看样订货,不需社店交流,只是给文艺社的大腕们一年一次的“团聚”机会。所以,记者跟会的结果,也只得吉光片羽,一闪而过的灵感和思考,并没有得出可以一二三四五公开发表的宣言与决策。索性用作家出版社副社长扈文健的话说:把题抛给大家,要解题当事人自己来解吧。在会议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勾勒出了以下八大猜想,也许经过各社的不断实践,在2009年的文图联发行研讨会上,都能找到答案。

关于行业

文图联还可以做点什么?

作为比较活跃、人气又高的出版社联合体,文图联的活动较多,成员单位稳定,各项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在本届研讨会上,既是文联体成员单位又是音联体成员单位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刘清华,提出希望文联体也能像音联体一样,以类似行业公会的身份,组织进行打击盗版、规范行业等迫在眉睫的工作。刘清华和记者交谈时表示,目前行业缺乏自律,出版社互挖墙角的现象严重,刚培养出一个作家,就可能被其他社通过哄抬版税等方式迅速挖走,令人防不胜防,也导致了版税居高不下,出版社的利润不断降低。而音联体三家成员单位在控制版税、降低成本方面效果明显。此外,2007年,三家社组织的打击盗版行动也成效显著,在打击盗版的过程中,不但三家社自己的权益得到了保护,还惠及了其他兄弟社。但他也承认,文联体成员单位多,加之有民营策划团队分食市场,要像音联体那样收效明显并不容易,但无论如何,文图联应该在这些方向上有所行动。

本次会议上还提出了是否重新召开已停止10年的“文艺社大社年会”,今后可能将该会议与研讨会合并在一起举行。

谁是未来的文艺社老大?

在各种版本的排行榜上,人民文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往往占据住前三的位置,其中人文社与长江文艺社在各种不同的数据比较中,名次交替,难分伯仲。更为有趣的是,目前三家社都是新帅上任不久,长江文艺社社长刘学明2006年到任,作家社社长何建明2008年4月到任,人文社社长潘凯雄2008年5月到任。长江文艺社如何加强武汉本部的力量?人文社如何在“哈利·波特”时代之后续写新的传奇?作家社千年老三的地位能否在虚位以待4年的新社长终于到位的前提下,获得突破?谁将是未来文艺社的老大?

另外,在原创上势头渐猛的湖南文艺社,随着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经济压力必然增大,会将重心逐渐转移到图书出版上来;老牌的春风文艺出版社,近两年发展良好,随着其并入上市的辽宁出版集团,是否能在未来有更多的突破?译林社与上海译文社,重庆出版集团与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又在未来有多少新发展新思路?排名不断攀升的安徽文艺社与江苏文艺社,是否能够保持排名不断稳步上升?

未来的文艺社阵营,格局有无可能短期内被打破?有谁会以黑马的姿态,斜刺里杀出,给大家一个惊喜?

是坚守文艺主业还是“华丽转身”?

会议上,扈文健笑称“因为下面坐满了等新闻的媒体,所以不敢再瞎放炮”,但他抛出的一道题,还是引起了热烈的反应。有鉴于江苏文艺等出版社除文艺书之外,在其他如健康书领域的表现十分抢眼,令很多文艺社忍不住思考:是坚持住文艺书出版的主方向毫不动摇,还是进入其他领域做更多尝试即所谓的“华丽转身”?

一个观点认为,既然其他社可以做文艺书,文艺社为什么不能去其他领域分一块市场?另一个观点认为,能把文艺书作好,在该领域保有一席之地,已经非常不易,进入新领域还需要在渠道建设等方面大量投入,结果很可能丢了一块儿地盘,又捡不回来另一块儿地盘,在人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其他领域的风景再好,也没心思染指了。

未来文艺社的发展,是向综合大社迈进,还是做专有领域的最佳?

改制、上市将给文艺社带来什么?

参会各社私下里交流最多的,都是诸如“你们社开始动了么?”一类“悄悄话”。出版社改制以及所属集团上市,尽管还在一层一层地慢慢推进中,但很多人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紧迫和压力。改制首先改的是人,队伍年轻化成为必然,但出版发行尤其文艺书的出版和发行,人脉资源的积累是一种财富,年轻人对网络等新事物有天然的优势,愿意接受改变、迎接挑战,但同时也缺乏老编辑、老发行人夯实的人脉和多少年锤炼的人缘和交情。队伍如何搭配才是最佳,人员岗位变动及安置问题如何减少矛盾,都是每个社领导不停在盘算的“小九九”。

所在集团上市给文艺社带来的多是利好消息,对经济压力的缓解是第一位的,过去因为财力所限不能进入实操阶段的新项目新想法,都有希望上马。

然而,改制上市所带来的冲击,正在慢慢显现,如何平稳过渡,保证发展,是个问题。

关于文本

听书等新形态的加入能拉动销售么?

文图联发行研讨会上的一个亮点,来自黑龙江一家名为龙脉的“听书”制作团队。她们的发言结束后,前往索取“听书”样盘和资料的出版社络绎而不绝,与会众人明显对此充满兴趣。所谓“听书”,本报已经多次报道,即通过专业制作团队,将图书内容配以音乐进行播讲,并制作成光盘随书销售,非常适合有车一族、家庭主妇、盲人等特定人群,让读者在等车、坐车、走路、课间随时可以听“书”。类似从前的长书联播,只不过现在是出版社可以自己订制,一本15万字的小说,成本大约5000元左右,应该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该公司也宣称,很多出版社已经和自己开始了合作。在样盘上,记者看到了《蜗居》、《亮剑》、《天机》等。

据了解,《鬼吹灯》听书版在北京地区的收听率最高超过60%,而记者两次在凌晨打车回家,出租车司机都在津津有味地收听,可见所言不虚。

那么,“听书”能在多大程度上拉动销售?听广播的读者会去买书么?买书时犹豫不决的读者,会因为有了听书的光盘而决心买书么?听书公司购买的声音版权自作者方取得,对作者而言是新的盈利点,但对出版社而言,5000元甚至更多的投入能否通过销售拿回票价?还可以做一个相关调查来验证。

下一个类型小说是什么?

我们曾经历过武侠、言情、侦探一统天下的时代,每个中国人都看《射雕英雄传》、《窗外》、《福尔摩斯》。其后,关于纯文学、通俗文学的争论一变而为“为类型文学正名”的“运动”,如今,大家已经逐渐接受悬疑、科幻、穿越、职场、商战、仙侠、修真、盗墓等各种类型的小说,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下一个要热起来的类型小说,可能是什么?

东道主北方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宋玉成是较早关注类型小说的出版人之一,当年他策划出版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仍是很多读者的必备书,他相信,未来的类型小说还会越来越深入发展,北方文艺社今后也会关注并出版类型小说。

那么,下一个类型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记者问过很多人,也被很多人问过。流连原创网站,在里面寻找着蛛丝马迹。下一个火的类型小说,应该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要有足够多本的小说作铺垫,才能成其气候。同时更需要策划营销上有目的地推动。就记者粗浅的分析看来,都市白领题材势头越来越迅猛,普通畅销书出现得越来越多,未来很有希望出现顶级畅销书。下一个热闹的类型小说,有生活基础的白领题材,大约可以算作之一吧。

体育明星书能火起来么?

奥运会在家门口举行,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史无前例的金牌总数第一,奥运会举办得平安顺畅扬眉吐气,奥运会后,51个冠军,数不清的焦点体育人物,因为奥运而关注体育与思考体育精神的人空前增加,荣誉与话题同在。

体育明星书能因此火起来么?

中途退赛的飞人刘翔、小巨人姚明、可能嫁入豪门的郭晶晶、妈妈冠军冼东妹、体操队的姑娘和小伙子们、举重队的“90后”、跌倒又迅速站起来的杜丽、执教美国女排的郎平、中国女曲的韩国教练,甚至,俘虏无数中国观众的美国体操小将肖恩……无数有看点的体育人物,他们中的谁,可能以什么样的形式,被出版界看中并推出?简单的人物传记和奥运纪实显然不能满足要求,读者需要看更细的料、更多的思考、更人性的解读、更有文采的写作。

青春文学的下一个高潮何时到来?

与2007年的青春文学的高扬不同,数据显示,2008年青春文学的表现趋淡,进入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前50位的青春文学数量大大低于去年。2008年上半年,文学市场的拉动主要靠畅销小说,而不是过去的青春文学。

在郭敬明、韩寒之后,振聋发聩搅动图书市场的青春文学领军人物的确再未出现,时至今日,韩寒在赛车上投入的心思显然大于创作,青春文学显示着郭敬明一人独大的局面。“80后”的他们,已经远离校园,不再“青春”,应该登上舞台的“90后”领军人物,还没有头角峥嵘的哪一个出现。“最小说”发起的青春写手选拔赛要寻找这样的人,但不知道最终结果如何?

又或者,“青春文学”四个字,将可能慢慢退出词汇舞台成为历史?未来的更年轻的写手们,将被细分在各个类型小说领域,而不是单纯以“青春文学”做框,一网打尽?

青春文学还会有下一个出版高潮么?

\Images\2005-2009\sb080912T03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