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一二三:翻检过往的青春岁月
摘要:
新井一二三 新井是姓,一月二十三是生日,合在一起就是“新井一二三”——一个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家的名字。
生长于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毕业。1984~1986年,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广州中山大学进修现代汉语、中国近代史、粤语。回国后在《朝日新闻》当了半年的记者。1987年移居加拿大,做自由撰稿人,在英文《多伦多星报》、The ldler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994年搬去中国香港,开始为中文报纸写专栏,作品散见于《明报》、《星岛日报》、《信报》、《苹果日报》,中国台湾《中国时报》、《国语日报》等等。1997年回到日本,目前担任明治大学讲师。
新井一二三是一位用中文写作的日本女作家,而且她对中文的热爱程度我以为难见出其右者。新井一二三在入读早稻田大学后选修了汉语,未料立刻被汉语“迷住了”。她觉得说着有四声的汉语如同唱歌,她俨然成为声乐家,从中体验到“强烈的快感”。一日她在咖啡厅里,边喝着牛奶咖啡边一行行地阅读中文小说《骆驼祥子》,她不禁面潮心跳:
一时我没有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突突突突,怦怦怦怦,不仅心跳得很快,而且面部都发热了。是不是得了感冒?我舔着嘴唇想想。这种感觉,好像以前也有过……恋爱!
没错。我十四岁第一次坠入情网时,曾有过一样的感觉。只是,这一次,让我心跳的不是一个男孩子,而是一种语言:中文。
那时她十九岁,写这篇《心跳的原因》时已是二十年之后,用中文写作早已成为她的职业,而她对中文的“真正爱上”从未改变。正如春雨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新井一二三对中文的深爱确实赋予她的文字妥帖、安适的质感。从一篇回顾性的随笔《心跳的原因》——回视自己与中文的仿佛命定之缘,到一本回顾性的随笔集《123成人式》——回视自己的成长屐痕,为文全是极短篇,落笔却是极从容不迫并欣欣然。新井一二三的随笔字里行间流露着得以运用中文表达的愉悦,形同纯棉女人的爱情,不必繁复辗转、不必华丽丰瞻、不必浓情烈焰,简单、坦白、舒缓便是满足。以这样的腔吻来翻检过往的青春岁月,使《123成人式》的叙述达成了某种“适度感”,即:行文冲淡、踏实,对往事的观照因此显得真实且立足客观;女作者又绝非心如止水,所以对往事的讲述不乏生动和情趣。这种“适度感”让我有理由忽视或不再追究漫长的生活时日的丰富可感性、复杂的人生阅历的富沉思性与作者中文表达能力之力有不逮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在新井作品系列三种《樱花寓言》、《无性爱时代》和《123成人式》中我说得上喜欢《123成人式》的原因。
收录在《123成人式》中的随笔,大多登于《国语日报》的专栏“东京书迷录”,是作者专为年少的读者写的文章。新井一言以蔽之曰“跟早年自己相遇”,其实囊括了孩童时代的记忆、青春的岁月和当下为人妻为人母的生活。其中关于青春岁月的部分,那些经过时光的冲刷而坚固地留存于记忆中的青春的恋情、青春的叛逆与迷茫、青春时期的隐秘的内心,她都坦诚、率真地和盘托出,可谓色彩纷呈。比如她写十四岁时在图书馆暗恋男生T(《图书馆的恋人》),单纯而热烈:“看到T的脸,我觉得口渴。跟他说话,则心跳。找不到他时,心中不安得很。远处发现的他,简直有了光晕一般,在我眼里异常灿烂。”结果是看了二十本关于恋爱的书,然后失恋。她细腻地回忆高中三年级的春天与同班同学I一起逃课到镰仓海滩(《镰仓潜逃》),二十年后还在纳闷当年为什么不在星期天正大光明地去呢。青春年少时一味追求浪漫,把自己幻觉成爱情剧里的主角,而结果往往大不如人意。“私奔”到镰仓海滩,毛毛雨中“彼此不知说什么话好,只好学电视剧的登场人物,沉默地接吻。I的嘴唇紧闭得一点也不软不暖,使我感到稍微失望”。而且回到家后,还领受了母亲一个星期的“沉默待遇”(silent treatment)。《高田马场散步》和《牙痛在青山》两篇中记录的浪漫约会经历更让人忍俊不禁。前一篇写十六岁时与一个十七岁的文学少年约会,为了好看在东京十二月的傍晚穿着衬衫、踩着妈妈的高跟鞋赴约,没想到男生提议散步。结果男生还在诗情画意地大谈文学,她却冻得发抖,脚后跟被鞋磨破流着血,不得不独自逃回。后一篇写终于有机会与男生到青山约会,未料到那天突然做了智齿拔除手术。赴约的当晚麻醉药完全失效,她精心选择的泰国菜正好又烫又辣,成了晚宴的杀手。向往多年的青山约会结果是不欢而散。
尽管青春的日子伴随着许多尴尬、难堪、不悦、失落、无奈,但青春依然可以不失甜蜜、快乐的色彩,依然可以充满阳光的气味。然而新井一二三的青春岁月烙刻着真正的伤痛记忆,埋伏着冷气逼人的阴霾。她自述为:“因为小时候受过精神创伤,感情上满是疮痂,别人无意碰一下,我都会痛得呻吟。”(《自序:那十五岁少女》)“因为心灵满是疮痂,小小的一件事情都导致心中流血。”(《心灵疮痂》)日本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在中年以后才改当作家。每当有人提问“你为何那么拼命写作?”时,他总是答曰“为了回答自己二十岁时候曾拥有的疑问”。而新井一二三之所以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回头去跟早年的自己相遇,首先就是想去跟当年那个缺乏自信的自己说“你值得被爱”;去跟当年那个被深深的自卑和强烈的被遗弃感淹没的女孩说:“傻女孩,别哭了,你值得被爱。”《123成人式》如层层剥笋般,直到接近终卷的《人生故事》、《心灵疮痂》、《心理疗法的作用》、《恋爱的疗伤效果》几篇,才揭开困扰、折磨作者多年的内心伤痛所在,也是她的心灵成长的巨大障碍所在。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布雷萧在《家庭会伤人》一书中说过:“有一点是毫无置疑的:个人最初的自我概念是来自母亲对他的感觉与期望。”新井一二三心灵的深渊正来自于此——母亲、父母对长她二岁的哥哥极尽赞赏、娇宠、溺爱之能事,她则是那个永远被忽视、指责、贬低的家中老二,乃至从孩童时代到青春期,她的内心已经积攒下来太多对父母、哥哥的怨恨。无处诉说的对血亲的怨恨、无法挣脱的深刻的自卑驱迫她不断逃离故乡,先后在中国大陆、加拿大和中国香港工作,甚至一面临回国就吞服安眠药。直至十几年后在香港遇到她的“白马王子”才终于结束漂泊,回归日本进入贤妻良母的稳定生活。在家庭的重复精神伤害中长大,在被怨恨和自卑主宰的心灵暗疾中苦苦挣扎的人其实是一个不小的社会群体。新井一二三这一系列大胆自我剖析的随笔,在大陆的散文随笔阅读中还是振聋发聩的,是值得珍视的。毕竟揭开阴暗的死角才能“面向光明”,尽管面向光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心灵搏斗。然而不能不说新井一二三是罕见的幸运:她竟能遭遇能够替她疗伤的爱情,爱情竟成为她的真正拯救。奇迹发生了。
“新井一二三作品系列”[日]新井一二三著/江西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123成人式》17.00元/《樱花寓言》22.00元/《无性爱时代》1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