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释放苏少社期刊生产力
摘要:
从2006年总规模2000万码洋,到2007年、2008年持续高速增长,再到今年预计达到7000万以及未来两三年冲击1个亿,苏少社期刊的飞速发展引起业界关注,该社期刊中心为此也接待了不少兄弟单位的考察团。
“尊重期刊的市场地位,认同其市场价值,根据期刊的属性和运营特点来制定发展策略,把少儿类期刊作为出版社未来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分管期刊中心的副社长王泳波一语道出苏少社期刊年均增长60%的根源之所在。
苏少社旗下的《儿童故事画报》、《少年文艺》、《东方娃娃》、《东方宝宝》都是老牌刊物,前两种已经拥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后两种也创刊于上世纪90年代。同时,该社还拥有一支长期从事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队伍。这些都为苏少社期刊后来的迅速发展做了积累,但最根本的转变发生在2006年前后。
2006年,吴星飞就任苏少社社长之后,新的社委会班子经过对该社各方面资源的梳理,认为图书和教材虽然是出版社的主力板块,但也应该把已有一定资源积累的少儿期刊做强,成为社里未来的生力军和经济增长点。
在重新定位少儿期刊的发展之后,苏少社加大投入,打造刊群,形成了小学类和婴幼儿类两大年龄段,绘本阅读、文学、科普、益智游戏和创新助学等门类多样的期刊。除了上述提到的基本刊物之外,还有如《发现号》、《智力大王》、《我爱学英语》等新品种,多个品种之间形成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板块。增加数量、扩充门类的同时,苏少社立足于今天的少儿阅读潮流和国际少儿出版的标准,在品质方面也不断提升,追求国际化标准,并积极与国际市场接轨。《我爱学英语》是从法国引进版权的一本刊物,《东方娃娃》、《东方宝宝》2008年初与新加坡雨林文化公司合作,推出了新加坡版,并在整个东南亚地区销售。容量加大、质量提升之后,苏少社期刊的价格定位也有所提升,这些市场竞争力的增加又进一步激发代理商的合作兴趣。
期刊的市场格局与前些年相比发生较大变化,越来越成熟,征订量也越来越大,有些代理商的订单上就有五六十种杂志。鉴于这种市场状况,苏少社对各个期刊的印制、发行、财务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更有效地调度资源,致使成本降低,议价能力大幅提升,该社期刊发行逐渐进入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形成了全国性校网。在此基础上,2008年苏少社期刊中心正式成立,进行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公司化运作,在用人、经营和政策等方面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打破了原有社办期刊的条条框框,进一步释放了生产力。
经营方面,苏少社这两年的探索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如《东方娃娃》通过理念推广,请专家和编辑到幼儿园向老师、家长传递教育和阅读理念,在进行阅读指导的同时提升了销量。《儿童故事画报》、《少年文艺》等小学类期刊则构建了自己的发行网络,与邮局发行相结合,“两条腿走路”增强了发行力量。打造龙头刊的经营理念,对于苏少社期刊品牌的塑造功不可没,带领着该社期刊群形成势如破竹的发展状态。其中,《东方娃娃》2008年、2009年两度列入总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报刊,打造人文科普概念的《发现号》不仅提供科学知识,拓展孩子们看世界的视野,还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受到读者的广泛认可。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人的力量。苏少社期刊中心这三四年来组建培养起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编辑发行团队。王泳波介绍,这五六十人的队伍大都是“七零后”、“八零后”,大多是近些年招聘进社的,朝气蓬勃、敬业爱岗,不仅有着高学历高素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意策划能力,一些骨干成长速度很快,已经走上了副主编、主管岗位。
“只要是优秀的产品,读者就会认可,就会赢得市场,所以我们一直坚守高品质的编辑理念,向国际同行学习。”正因为如此,苏少社期刊这些年成长迅速,在不久前结束的上海书展上,该社期刊中心代表江苏省期刊方阵组团参展,7天时间的销量达3万码洋,《发现号》两度进入书展的畅销排行榜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