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当编辑变身发行……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5/8/12 作者:邹昱琴

\Images\2005-2009\yx050812T0101.JPG

叶冰

\Images\2005-2009\yx050812T0102.JPG

雷玟

\Images\2005-2009\yx050812T0103.JPG

朱洪海

\Images\2005-2009\yx050812T0104.JPG

王芳

\Images\2005-2009\yx050812T0105.JPG

刘明清

\Images\2005-2009\yx050812T0106.JPG

何志明

有这么多的编辑人员进发行领域,他们的进入会给发行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而他们的双重职业经历,又让他们如何看待和解决编发矛盾呢?

编发矛盾是出版界的老生常谈。编辑和发行之间的关系,实在就像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每一位编辑和发行都是感概颇多。

另一有趣的现象是,出版界开始出现越来越多变身者,他们曾经是编辑现在却担任营销发行部门的管理工作。

“雷玟、叶冰、王芳、刘明清、朱洪海、黄绪国、和彦、邓寒峰、何志明、刘国辉……”

当在选题会讨论现在出版界有多少发行营销主管的是编辑出身时,这么小小的盘点,就让记者吃惊不小。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编辑人员进发行领域,他们的进入会给发行领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而他们的双重职业经历,又让他们如何看待和解决编发矛盾呢?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的吴雨初社长谈到编辑人员做发行这个现象时认为,编辑去做发行会使传统发行观念变革。随着出版业的变革和发展,在以前传统的观点中,是做不了编辑的人才去发行,这是需要更新的观点,因为发行依靠江湖哥儿们义气的时代已过去了,取而代之是更为科学和复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方式,用编辑去做发行,是因为编辑在对图书的认识上比传统发行员更为深刻。

当然不是每个编辑都能做发行的,吴社长强调说,一些优秀的编辑可以成为一名好发行,但不是所有编辑。编辑变身发行其自身必需具有以下两种素质,首先是对图书价值的判断能力,其次是对图书的市场潜质的认识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当然还得具有不同于管理编辑部的管理发行部门的能力、数据分析力能力、渠道开拓能力等等。而编辑做发行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编辑对图书的认识比传统发员更为深刻。

而外研社社长李朋义认为,编辑比发行更能了解和懂得图书,但是这并不代表编辑就能来做发行工作,只有具有策划能力、市场眼光、管理能力的编辑才能管理好发行部的工作。

李朋义回忆当年选择毫无发行经验的德语编辑室主任王芳来做营销部总监,他自己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量,第一是学历,李朋义认为营销工作是个全方面的工作,需要知识面广泛,而又扎实,所以他认为好的学习经历非常重要。第二是智力,李朋义认为聪明而不墨守成规的人,才能做好营销工作,他说在王芳任德语编辑主任和综合语种编委会主任时,他就看出王芳的潜质。“真是绝顶聪明。”李朋义形容说。第三是能力,能力是组织工作条理、做事的章法,李朋义认为王芳做事井井有条,组织能力很强。第四是魄力,这个人要能做并敢做,要能服众,李朋义说王芳为人很低调,改革魄力却很大,比如她上任后,在给销售部下任务指标时,直接用数字说话,从电脑里调过去几年的销售数据作为新指标的证据,使得销售人员心服口服。2004年,王芳又对储运部进行招标改革,为社里节约了不少成本。

“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李朋义高兴地说。

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界曾经有一种说法:“没有发不出去的书,只有发不了书的人。”如今时过境迁,图书市场已经成了买方市场,各大图书超市中,读者早已从“仰视选择”转向“俯视选择”,没有亮点的图书,在读者选择中,肯定会遭遇冷落,市场的变化让编发矛盾异常尖锐起来。而这些曾经的编辑现在身在发行岗位,他们是怎么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发行中心中主任的雷玟,曾经是“编辑抨击发行的典型代表”,现在对编发矛盾的态度非常乐观,她认为编发矛盾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从形式上的层面来说,编发矛盾在文化追求和市场需要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使文化传承和企业发展得到一种均衡,是有意义的。第二,从企业运作来说,编发矛盾反映的是产品战略和渠道战略之间是否匹配的问题。在清晰的产品战略之下,配套渠道的建设和维护,并有相应的图书生产规划作为保证,是从运营方面解决编发矛盾。第三从编辑和发行两个环节间来说,充分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是缓解矛盾的重要和主要途径。建立了选题论证、新书介绍、销售信息、渠道状况等几个方面的定期交流,使发行了解编辑部门的需求和期望,编辑了解现实的渠道现状所带来的不得不接受的限制,从而形成双方的理解和信任,在现实的境况中共同配合和努力。

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部主任张涛认为,在信息沟通上,要注意解决编发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比如双方建立起联系、沟通的管道,建立起反馈的的机制,让编辑了解发行的运作的机制,参与发行的营销活动,让发行了解编辑出书的程序,双方就会互相多一些理解。北大出版社就通过办《燕园书林》报纸和“论坛网站”将大量的图书信息向客户传递,编辑参与的积极性就很高,通过定期组织编辑向发行人员介绍最新的图书信息,通过制定《新书阅读单》和《新书征订单》及早发布图书信息,发行人员也就对图书的信息及早了解,及时向客户传递图书的信息,避免了盲目地发书。组织人力将编辑们的书充分挖掘出来,找到卖点,使发行人员及早预警,加强重视,这样发行人员对重点图书关注加大了,使编辑们认为不错的书能销得很好。现在发行和编辑互相理解多了,相互埋怨少了,互相鼓劲多了。要处理好双方的关系,关键是多进行一些换位思考,多检讨自己的工作有没有做得不到的地方,对方说的话有没有道理,这样就会心平气和地开展工作。

宁夏人民出版社发行部主任何志明认为,要鼓励编辑人员参与图书营销。图书营销是一个贯穿图书从酝酿到成为读者手中读物全过程的活动,图书营销不能简单地被理解为图书推销和广告,营销不仅仅是发行部门的事。由于传统的编、印、发环节的独立性,导致营销人员无法充分理解图书营销的系统性特征,往往在图书印制完成后,销售环节也无法了解图书选题的目标市场,致使图书流通信息不畅,使得图书营销工作前后脱节,所以一些图书常常因未被读者了解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生命周期,被书店营业员撤下书架或退货。因而编辑人员参与图书直销是图书发行的重要渠道之一,尤其是专业图书,在专业刊物、专业会议上宣传促销很有效。

不难发现,当越来越多的编辑进入发行领域,对发行和编辑有了充分理解,认识到双方的利益价值趋向是一致的,很多问题就会变得容易解决了。

内容请见:

从编辑到发行的换位故事 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