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创新多
摘要:
穿着戏装、甩着水袖、唱着山歌,或者扮成玩偶娃娃奶声奶气地歌舞,或者一边游戏一边竞猜……若不说,很难想像这是出版社在做新书活动。创新的形式让呆板的培训活动笑声不断。这就是今年4月,11家师大社联手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师范大学出版社图书营销峰会上的情景。能想到这些点子的,显然是智商非常高的大学出版人。
在出版界,近几年传统订货会的种种弊端屡屡被攻击,但是要开创新形式又谈何容易。而师大社们却敢于率先突破,2004年选择了对全国大中型书城的文教柜(组)长进行培训,今年又把订货会变成针对书店的营销峰会。姑且不论效果,大学社敢想敢做的作风也足以让业界侧目。也难怪,大学社里的员工大多都还是教师身份,做起培训来也是得心应手,而且在“教学方式”上也多有探索。比如外研社近期还在尝试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远程培训,通过网络直播,该社在大连市做的教师培训,其他地区的老师可以共享,甚至通过远程互动,当场向讲课的专家提问。
也许是身处学校的缘故,大学社们还表现出浓烈的“好学”精神,对新事物接受得很快,针对社内员工的培训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比如清华大学出版社是国内出版界中率先进行拓展训练的,外研社外请知名培训机构对中层领导进行有关上传下达的“沟通技巧”培训等。200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去年为了迎接在家门口召开的桂林全国书市,全社各部门集中了65人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封闭培训。培训的主题是会展营销,内容包括书市情况、参展的重点图书、图书市场的现状和走势分析、主要对手的情况简析、渠道分析和销售政策、图书会展营销实战训练、参展礼仪等等。如此细致的培训,至今在全国出版社里也是独一无二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