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教育类音像社艰难突围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8/12/5 作者:王东

根据2007年新闻出版总署年检资料,年出版50种以下的音像出版单位占音像社总体近半,年出版品种在50种~300种区间以及500种~1000种区间的单位数量呈递减趋势,音像制品的出版能力偏弱——而教育类音像社中大部分都属于这个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在前不久结束的大学社图书订货会上,教育音像出版社和其他大学社共同设展,而据记者了解,受经销商数量过少、产品规模小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单独的教育类音像社的订货会已经取消,改为一年开一次的研讨会。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出版群体中仍然不乏亮点,而且它们的发展经验对于业界也多有启示。

业务范围

从服务内部到外向拓展

总体上来说,教育类音像出版社因为其“出身”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类:最常见的就是从教育类出版社原有的音像出版社发展而来,各家大学社下属的音像社多属此列;一种是由各地的教育科研机构成立,集合产品的研发和出版为一体,也主要以服务地区教育为主要出版任务;另有一种是专门服务于某个特殊教育领域的音像社,他们的产品也主要在相关专业渠道进行销售。

相对来说,后两种教育类音像社由于拥有一定的出版资源和市场,发展会比较稳定,但是受教育政策的影响也会比较大。成立于1988的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主要出版方向是为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生产配套教材的电子音像产品以及教辅产品。该社副社长张世明介绍说,其与上海市电化教育馆是“一班人马、两套牌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销售业务都集中在一起,由于是服务地方教育,所以产品每年的使用量都比较固定,但教育政策的变动往往带来需求的重大变化。从2007年开始,上海市实行教材循环使用,严重影响了该社教育音像产品的销售。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可以归入第三类教育音像社,该社社长郑世刚介绍说,这家成立了15年的出版社主攻艺术教育类的音像产品出版,同时也出版音乐艺术表演节目的作品集,目前是国内最权威、最专业的艺术出版社,每年新推出大约300个节目,最近出版的《二泉映月》、《昨天的记忆》以及音乐考级产品,都很受读者的欢迎。郑世刚认为,该社产品专业性比较强,虽然市场不是很大,但由于目标客户群集中,因此销售相对比较稳定,也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忠诚度很高。

相比于后两种教育音像社,从大学出版社中分立出来的音像分社显然在产品形态上要更趋外向,在整个市场上的表现也更为活跃。

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的一个成员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音像分社于2008年4月份正式成立,对于先前的产品资源进行了整合,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特色,形成了目前以家庭教育、学习辅导为主要特色的产品群,包括“新课程学习方法指导”、“开心英语”、“语文智慧台”、“育灵童家庭教育第一方案”等一系列产品,通过一段时间的销售,该音像分社的营销人员发现,内容优良的产品还需要有好的包装,因此他们希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于像“育灵童家庭教育第一方案”这样的产品进行重新包装上市。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目前在教育类音像社当中的产品多样化方面比较突出。从该社相关负责人那里了解到,该社的产品在配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图书出版之外,也有很大部分是自主开发的产品,而且产品的种类丰富,既有像“芥子园画谱”、“西点制作”这样面向一般大众读者的产品,也有专门对对外汉语教学开发的产品。

中国人民大学音像出版社社长李永强认为,音像出版从产品研发、生产一直到营销、发行都与图书出版不同,因此一旦要发展独立的音像业务,音像社就一定得从所属的出版社中独立出来。因此,在2003年,为了能够做大人大社音像出版的品牌,人大社将外语和音像出版业务分开,并单独成立音像出版社,从主要为出版社图书配套光盘转向自主开发产品的阶段。目前,人大音像社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就将研发和营销团队独立出来,已经形成了10多个人的团队,年生产码洋可以达到1400万元。同时,就品牌建设而言,大学社的产品多服务大学和相关学者这种高端人群,而音像产品的服务对象则相对更加贴近大众一些,因此大力发展音像出版也可以使大学社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对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下属的电子音像网络出版分社而言,外向型产品的出版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听书”项目开发上面。这家直接脱胎于外研社电子音像部的分社是在2007年年底正式成立的,目前有19位正式员工。分社社长陈忠介绍说,为了减少因为盗版带来的出版风险,该社将光盘的出版与书的出版结合起来,使盘和书都要有各自的特色和亮点,形成互补的关系。

开发模式

从自主投资到强强合作

正如本文开篇介绍的那样,长期以来音像出版的发展一直都比较缓慢,究其原因,音像制品与传统的书、报、刊相比,节目的拍摄、制作、加工等环节投入大,节目的版权费用高,音像出版单位由于资金缺乏,又不敢冒大的投资风险,因此,投入新产品开发的能力较弱,经营规模难以扩大,竞争力也难以增强。此外,盗版的困扰及新技术的冲击也是制约因素。不过教育类音像社在产品开发模式上的一些探索,却可为业界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与优质产品资源提供商合作,是一个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的便捷途径,不过要这样做,除了要有对产品未来市场价值的判断力,音像社还要对自身的出版定位有比较清晰的认知。“百家讲坛”是人大音像分社开发的第一套产品,据介绍,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的前500期的精华部分都收入了这套产品当中。李永强介绍说,当时整个市场更看好娱乐类节目,负责央视节目版权销售的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对“百家讲坛”的市场前景并不看好,而人大音像分社结合自身的产品定位和对节目质量的判断,果断地买下了节目的版权,后来随着电视节目的火爆,“百家讲坛”系列音像产品也成为市场上的热门产品,而且该社还在原有产品之外对这些内容资源进行重新整合,推出了“百家讲坛”精选版系列。人大音像社在其他产品的开发上也秉承了这样的思路,即便是以旅游为主题的产品也要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以“这里是北京”系列为例,该产品就是在北京电视台原热播栏目的基础上进行汇编而成的,不仅有旅游的内容,更是按照主题汇编,很好地凸显了产品的文化性。

北京语言大学音像出版社配合海外汉语教学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需求,先后开发了“汉语乐园”、“汉字的智慧”、“中国文化百题”、“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国那个地方”以及“快乐北京”等汉语学习和介绍中国文化的音像产品。在最近结束的全美外语教学年会暨语言展上,该社的音像产品销售利润已经与图书不相上下。据社长陈波介绍,北语音像社在产品开发上的成功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缜密的市场调研,包括其对学校的留学生和世界各地的对外汉语教师进行调研,并把调研的整体结果结合出版社的专家组意见,最终形成新产品的开发思路。以广受海内外读者欢迎的“中华文化百题”为例子,每个题目3分钟的设计就很符合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第二就是要充分发挥合作的力量,如在“中华文化百题”的研发上就与国务院新闻办下属公司合作,利用对方的拍摄和编导力量以及视频资源,结合北语音像社的选题思路和脚本创作能力,强强联合为产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第三则是以项目组的形式开展工作,打破部门界限,在2008年北语社内部组成12个项目组,为大型音像电子产品的开发奠定了组织结构。

前景评估

专业突破 数字先行

虽然有各种各样唱“衰”的论调,但是一些教育类音像社也敏锐地认识到自身独特的出版优势,对于未来的发展持积极的态度。郑世刚认为,对于艺术教育而言,视频和音频节目因为可以反复收听、观赏,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因此是很好的学习手段,因此发展前景良好。不过要吸引读者,就要在内容上有更多的创新,不仅带给消费者一个为纸质图书配套的东西,还要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帮助他们进行快速、方便、有效的学习。其实不仅是艺术教育领域,在对外汉语教学以及职业教育领域,音像出版的用武之地其实也非常广大。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就是数字出版,对于音像社来说,应对数字出版挑战的需要似乎更加迫切。为了降低网络传播对产品销售的影响,北语音像社认真研究全球的各种防盗版措施,先后尝试了5~6家公司的服务之后确定了一个最优化方案,使其产品被盗版的情况大为改观;同时为满足现在汉语电化教学的需要,该社对产品的视频格式也进行了优化,以适应大部分网络系统的播放环境。为了减少过分依赖地方基础教育的现状,上海教育音像社也计划依托自身数字化出版的实力,进行上海市政府与新闻出版总署的数字化出版基地的项目进行相关产品的开发,并加大相关自主研发产品的开发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