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广告事件化营销
摘要:


■艾颂(网名Sonia,中海互动CEO)
4月13日开始,各大网络门户最醒目(等同于最贵)的位置上同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广告”。给广告打上引号因为根本没有任何商业信息,只是指向了一个莫名其妙的网站3gplanet.net,并告诉给大家“4月16日,敬请期待”。
不惜重金购买昂贵的广告位,却不告诉网民到底是在给谁做广告,原因何在?
的确,在越来越多的网民眼睛已经培养出“瞬间滑过”广告的潜意识时代,相比用“大画面”、“富媒体”、“颜色战术”等千方百计“抢夺眼球”的广告呈现战术来,一个“不像广告的广告”似乎更能吸引网民的好奇心和兴趣。
“事件营销”在当下已不算新鲜词汇,“广告事件化”也已经不是开天辟地的事情。广告主也好,广告公司也好,想尽一切办法想做到的也无非是让人们“看”广告。3gplanet.net可以说把广告的“事件化”做到了极致,根本连广告主是谁都不说,就让网民猜。
3gplanet成功得让人们好奇了:“谁这么有钱?”、“打3g概念的广告主都有谁?”、“4月16日会发生什么?”……网民们各显其能,有通过网站代码查找蛛丝马迹的,有通过对3G行业了解去推断猜想的,有通过人脉关系相互打探的……经济危机背景下,敢如此“挥金如土”且“不在乎回报”的商家的确太值得人们关注了——买央视黄金标段不新鲜,买了央视黄金标段放纪录片才新鲜。
广告是需要评估效果的,商家需要知道自己传达的信息有多少是准确到达并影响到了消费者的。这3天疯狂投放,有多少是被“浪费”的?
笔者“八卦”地等到了4月16日00:00分,有点失望的是那个值得纪念的时刻,笔者没等到什么。笔者甚至狭隘地相信有很多和笔者一样“好事”并怀着好奇心的网民在那个时刻都在等(网民有很多都是夜猫子)——或许这是该“事件”最大的败笔——那么多事情都做了,那么多钱都花了,多几个人加班兑现4月16日的准时期待,怎么会没计算在内呢?
笔者没有再去紧盯“敬请期待”是4月16日几点几分“揭晓谜底”的,只是后来知道了3gplanet.net最终变成了华为3g的页面,而同时,那些重金购买的广告位也不见了——为什么这个谜底不在那些广告位上也“揭晓”一下呢?难道真的只是为了“扔钱”,最后也尽可能不让更多人知道这是华为的广告?
成功地引起了最广泛的关注与好奇,成功地让人们猜想与讨论,成功地组合利用了中国互联网流量最大的门户……事件是成功的,华为成功了么?或许是成功的,带着最大的好奇心与关注度的一批人跟到了“谜题”的最后,这些人或许也正是华为最想影响的一群人,而那些中途放弃了等待,消磨掉好奇,因为线索中断不再追踪下去的人,因为不记得域名也找不到入口而无法探寻结果的人……这些都被这次营销事件有意识地通过“环节设计”淘汰掉了——如果华为是有意识地如此设计这个传播事件的话。
不论如何,华为这次的广告事件证明了几个事实:网站广告不是那么难被人点击,再长的域名也不是没有人记得,第一眼印象与“广告猜想”之间不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网络事件营销也依然还有很多种形式是人们还没有完全发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