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传播优秀文化 展现东方神韵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2/10/25 作者:彭澎
编者按BPAINTERNATIONAL国际媒体认证公司创建于1931年,迄今已有71年的历史,它是一家由广告主、广告代理商、出版商三方组成的中立机构,为所有媒体提供发行量认证服务。BPA进入中国市场已经6年,中国目前进行发行量认证的杂志已有二十多家。BPAI总裁汉森·格澜日前接受了《刊之刊》的专访,BPA对中国期刊市场充满信心,并预计明年在中国建立公司以推广其业务。

10月15日至16日,以“文化期刊东方神韵”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期刊研讨会及合并召开的第11届文化综合类期刊研讨会在兰州举行。六十多位文化综合类期刊社的社长、主编与二十多位专程赶来的台湾杂志同仁齐聚在这个有着“东方微笑”之称的古都,就“如何发展文化类期刊,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展现东方神韵”这一主题,就目前两岸期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挑战、机会与前景提出了自己的深度思考和见解。甘肃省省委有关领导,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石峰、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艾立民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中国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伯海、台北市杂志商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金惟纯主持了本次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两岸共15位代表作了主题发言。台湾代表着重谈了华文期刊的发展机遇与前景,并分别就期刊编辑、期刊品牌力与策划力、期刊发行与广告、期刊集团经营模式等重要问题进行探讨,介绍了经验。内地代表着重谈了期刊如何体现东方神韵、期刊的文化内涵、期刊品牌打造及文化类期刊的现实与未来等重要问题,介绍了经验。两岸期刊工作者在近年来多次开展研讨的基础上,能够相互交流探讨,增进了了解,他们对此次研讨会所取得的成果,都感到满意,并希望今后能不断组织这样的业务交流活动。

16日下午,与会代表参观了此次会议承办单位《读者》杂志社,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石峰、报刊司副司长艾立民在《读者》杂志社的会议室里,与六十多位刊社代表进行交流与探讨。石峰在聆听了两天所有会议代表的发言后,认为这样的业务研讨会开得很成功。他说,看到刊社的每个人都在思考、在奋斗,他对刊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此次研讨会务实、有效、路正、志远。本次会议主题,对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应对国际期刊市场竞争,如何保持中国文化的特色,如何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具有前瞻性。特别是与台湾刊业者一同探讨这一问题,能够在发展华文期刊事业过程中相互激励启发,有着深远意义。

石峰说,文化综合类期刊量多面广影响大,这几年发展很快,形式琳琅满目,内容丰富多彩,并已形成一些品牌,事业发展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内容重复雷同,有的内容媚俗,违反出版规定的现象也较严重,比如通过改变或增加主管主办单位转移出版权,通过改变刊期增加品种等等,同时有的刊社主管主办单位管理不到位,没有担当起确保杂志社不断发展和在方向上正确引导的责任来。对文化综合类期刊,石峰提出了八点要求:追求文化特色,而不脱离政治导向;体现群众性,而不能放弃先进性;服务读者而不能迎合读者;寓教于乐而不能寓教于俗;传播知识而不能传播猎奇;提倡多样化,而不能没有主旋律;开发市场而不追逐市场;相互竞争而不能相互贬损。

艾立民副司长也向与会的刊社老总提出了四点问题供大家探讨:第一,中国刊业有无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刊业目前虽处于成长阶段,但遭遇了能够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完全有可能采用最先进的市场营销手段拓展发展空间,在某些领域和环节,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二,中国刊业将走何种道路,集团化道路尚在探索之中,集团化发展过程中将采取何种管理模式,事业单位产业化经营的现状,能否用第三条道路来发展,把办杂志当作事业来发展,在战略上拓展思路;第三,在拓展市场中,尤其是走出国门办杂志的市场风险如何预测、分析、规避;第四,目前期刊出版市场潜力大,但这并不意味是每个期刊的增量,处在大整合时期的刊社,每年有二至三百种更名,如何既保住原有市场,又开拓新市场。

在会上,张伯海常务副会长回忆了文化综合类期刊举办十一届以来的历程,从1989年的《读者》、《民主与法制》等几家大刊第一次聚会为开端,1990年郑州研讨会上对这类刊物的出现、生存与成长,以及特点与社会功能的探讨,为文化综合类期刊正名定性,十多年来,文化综合类期刊已经从一块生地,经由众多刊社的开发垦植,出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在本次会议上,大家决定下一届文化综合类期刊研讨会将在武汉举行,主题将围绕集团化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