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孤注一掷的写作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2/12/13 作者:殷实
麦家像一个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一样面壁苦思,毫无希望地求索,等待他的可能是激动人心的发现与证明,也可能是一个牛角尖。因为描述天才的看见和看不见的足迹,正如描述一个疯子的内心一样,是困难的和充满风险的。

这是一本令人迷惑的书。

解密者,破解秘密也。然而,此书并未告诉我们,何者为密,何以解密。我们也无法相信,由于此书可能涉及的题材或细节,会危及现实世界里的何种利益,才使作者变得缩手缩脚,欲言又止了。

事实上,任何真实的权力形态中,都包括了冠冕堂皇的可以遮天的秘密,但对虚构作品而言,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因为小说家如同魔法师一样,握有随心所欲地制造奇观的另一种权力。另外,书中的神秘人物容金珍,是在写作到了约108页处,才意外地开始了他的特殊生涯,而且显然是误入歧途,因为在此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崭露数学天赋的大学生,除了出生的秘密,他的早期生活中并没有任何先兆或迹象,显示其后来会与秘密事业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很难想象,一本书是在写到将近一半篇幅的时候,才突然决定转向,意识到其关键的主题。

如此,我们就只能放弃书名所暗示或期许的那个方向——对密码和挑战密码这种阴暗事业的详尽注释,转而求诸其他。譬如,麦家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小说,以及天才人物的可怕命运,人类智力活动所导演出的奇特苦难和悲剧等等。

一般来说,文学所面对的素材,大部分都是极其庸常的,即使是经过非凡的创造者之手而大放异彩,作家们的所作所为也都遵循共同的一点,那就是处理感性,也就是表现所谓正常的生活;另有一些素材却非同一般,它们是玄妙的、无法捉摸的,甚至是邪恶的和不可知的,热衷于此的写作者,多半是一些偏执的、想入非非的,或者是有特殊癖好的冷僻人物,他们处理理性——那些似乎只存在于人们大脑沟回中的不散的疑云。已知的先例中,有的人专好死亡的恐怖,有的人偏爱逻辑推理,有的人沉湎于时间与空间的幻象,还有的人则对奥妙的智慧或者纯粹的思维活动尤为迷恋。

《解密》的写作正是这样一种孤注一掷地选择的结果。麦家像一个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一样面壁苦思,毫无希望地求索,等待他的可能是激动人心的发现与证明,也可能是一个牛角尖。因为描述天才的看见和看不见的足迹,正如描述一个疯子的内心一样,是困难的和充满风险的。如果说容金珍作为一个数学奇才的夭折,继而是作为一个破译天才毁灭的外部原因(社会环境),尚可以透过其生卒年月的历史烟云而得到部分印证的话,那么,对他在一个更为抽象而微观的王国内毁了别人又毁掉自己的那些“罪行”的探测,却是困难重重的。小说自血缘中慢慢道来,首先讲述了数学这一神奇事物,是如何根植于古老中国某个新生的凡夫俗子的大脑,而又将其引向充满了侥幸与希望的冒险之途。在殊无科学传统的东方大地上,在数学的异乡,容金珍卑微躯体中的怪异冲动,正如被风或者飞鸟携带到贫瘠土壤中的一粒种子,碰巧遇到了水分和阳光,碰巧发芽、生长、开花了,接着就是猝不及防的凋敝:疾病,学术条件的匮乏,和不由分说的“命运”的选择。接下来是破译史上大师级人物的辉煌显身与可悲殒灭,也就是容金珍的脆弱、“易碎”,以及所有天才们共同的脆弱、“易碎”:一个街头小偷无意的轻轻一击,使人类精英的伟大事业瞬间消亡。不仅如此,容金珍以生殉“密”的灾难性事件,竟成为关于“黑密”曝光的一个怪诞的暗喻,另一位平庸的破译者严实因此而受到启示,轻易地破解了“黑密”,这真是无情的讽刺和可怕的嘲弄。

也许在麦家看来,容金珍由一个罕见的数学奇才而完全不由自主地成为破译密码的行家里手,这已是由科学向技术的滑落,是可悲的沉沦了。但是这还不够,破译密码这种诡异、隐秘、枯燥无趣的行当中的英雄竟遭遇滑稽的不测,简直就是荒谬的。由此,他自然地推导出更为深刻的悲剧因素,也就是天才人物的畸形特质:“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为他们一方面将自己无限地拉长了,拉得细长细长,游丝一般,呈透明状,经不起磕碰。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智力范围越是局限,那么他在某一方面的智力就容易接近无限,或者说,他们的深度正是由于牺牲了广度而获得的。所以大凡天才,他们总是一方面出奇地英敏,才智过人,另一方面却又出奇地愚笨,冥顽不化,不及常人。”将这些特质公之于世,可能是出于对人类中一些异数的同情和怜悯,类乎某种对公众的爱心教育吧?因为这些出类拔萃者在拼搏奋进的世人面前往往显得虚弱无助,像新生的婴儿一样离不开护理,他们自然的存活能力甚至还不如任何一头牲口。

我不知道,是否基于上述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定理,容金珍才被认定为在情感方面是空白的、贫乏的,甚或整部《解密》也都采取了与爱和情感这类成分“绝缘”的方式?如果大多数科学怪才果真都如同他们,以及他们所痴迷的事业一样,心中冷冰,感情零度,那一定是真正可怕的。数学家高斯曾经说过:“数学只是我们心灵的产物。”这话听上去像是在谈论音乐,又像是在向充满阳光和生气的世界致歉:所有的心灵都需要抚慰,数学家的心亦复如此。那么,容金珍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天才?就像对这个人所从事的神秘勾当从来都不做实质的揭示一样,这个人所怀有的另外一部分“心灵”,也是《解密》根本不愿意如实相告的,这既可以理解也不那么好理解。

如实地说,只有书尾部分颇似箴言的“笔记”,才是全书中最令人愉快的章节,其中夹杂的《圣经》语录,虽然与“笔记”作者身份及彼时的社会文化语境不那么切合,但仍不失为出色的镶嵌,整体读来像是不健全的心灵中所流露出的残诗断句,有一股被损害的凄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