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周立伟与他的改革数学模型 中国发行业改革的深层思考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2/10/11 作者:周立伟
编者按近年来,集团化、连锁化和股份制成了书业界的热门话题。一时间,大江南北的书店系统或组建集团,或搞连锁经营,或实行股份制改造。但热闹之余,却鲜有人对中国书店集团化、连锁化和股份制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周立伟在本文中通过一个数学模型对这三个问题进行解读,用一种简洁的方式表达了其内在的关系。

1998年起中国图书业结束了漫长的短缺经济时代,出现了供大于求,生产过剩日益明显。全行业20年歌舞升平,突然间增势趋缓,不是牛市、熊市的交替而是宣布一个时代的结束。行业的市场不存在调节机制,致使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政企不分、垄断经营、市场封闭、资本单一、技术落后、人才匮乏,秩序混乱、库存积压、产品不均衡、企业众多且规模均小等等。基础性矛盾由经营性矛盾引出并超越经营性矛盾。中国加入WTO再一次使基础性矛盾升级又增添了几分复杂。顿时开放与半开放,市场化与半市场化,企业化与半企业化,反对垄断与相对垄断等问题出现,必须在合力中要找到一个“度”,在方向中把握进程。行业的把握者要在国家、企事业、个人的利益中取得“交集”。

集团化、连锁化和股份制正是“交集”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出路。所不同之处是集团化、连锁化和股份制在西方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长期形成,而我们则要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短期形成。它们的原动力是企业,我们的原动力是政府。在操作层面上绝大多数干部都在努力完成一个个独立的任务,很少研究其必然性、必要性、内在的关系,对中国特色和进程性进行把握。面对绝大多数(包括自己在内)的既得利益者,说不清、道不明、做不圆。即使是集团化、连锁化和股份制必须实现的三大战略任务也不是等量齐观在短期内能同时实现的。

集团化、连锁化和

股份制的量级关系

集团化的作用是通过最简单的外力完成第一次规模的整合。相对于集团化的简单相加,连锁化就是科学技术和管理的创造,是指数级的突变。正常的股份流向永远追逐着回报,流向对回报的创造n.

为了说明集团化、连锁化和股份制的量级关系,我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即,其中a、m、n、p均为大于0的自然数,考证m、n、p的变化对值的影响大小。

——集团化(和级)

集团化是加法关系。1+1=2。主张集团化的人认为1+1>2,反对集团化的人认为1+1<2。其实集团化就是组成多法人的联合体。资产就是若干个体之和,本身既不大于2,又不小于2。它的作用是通过最简单的外力完成了第一次规模的整合。这是中国书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面对加入世贸后,国际和业外资本,传统的中国书业,尤其是新华书店为了捍卫昔日的辉煌和应对明日的挑战,必须作出的选择。

()n,——连锁化(幂级)

连锁化是指数关系。相对于集团化的简单相加,连锁化就是科学技术和管理的创造,是指数级的突变。它对总资产,尤其是在实行集团化后,对总资产的增值贡献是最大的。支持连锁化的是标准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配供体系。这又是中国书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是最重要、最紧迫、最有意义的。但是在中国书业今天的基础上搞连锁又是最复杂的。

p·——股份制(乘级)

股份制是乘积关系。它既不同于集团化简单的资产相加,又不同于科技、管理的幂级创造。正常的股份流向永远追逐着回报,流向对回报的创造n.股份p的乘级贡献更依赖于企业母体()n的创造。中国书业底子薄、资本单一,股份制又是中国书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能设想股份p去追逐的n是个低值甚至是负值。

以上不仅论述上三者的量级关系,也试图论述三者的进程把握,虽然每一个存在的个体都希望迅速膨胀,但要认识到欲速不达,有序则快。

股份制中的若干问题

书业集团化第一次整合的行政力基于资产管理的地域性。它不可能是企事业的自主行为,但要让企事业去实现。

新华书店现有资本的来源在自由市场经济面前动摇。而现代连锁经营的核心技术可能会产生在传统的省店或传统的中盘改造成的连锁总部。

股份制并不等于现代企业制度。我们今天的股份制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本的人格化一下子还未完成。

集团化中存在若干问题。

首先是不可避免的行政性。

书业集团化毋庸置疑是政府推动的。它不可能是企事业的自主行为,但要让企事业去实现。如前所述它只能是1+1=2。这是进程性问题,在公有制的土地上,没有必要以私有制的背景抨击书业集团化是“政府行为”和“翻牌公司”。这时需要的是远见卓识、果敢胆略,从而依靠行政力量,提高m值,使最大化。

其次是不可避免的地域性。

书业集团化第一次整合的行政力基于资产管理的地域性。书业的公有制是地域管理的公有制。在这块土地上也没有必要以无地界私有制的背景抨击书业集团是“地方保护”、“地方垄断”,并希望在一次整合中就打破地界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大集团。现实中制约m的是资产管理权。

最后是不可避免的逆反性。

书业集团化伤及多数人的目前既得利益。在传统的书业企事业中,主管部门领导是“主人”,企事业领导是“主人”,全体职工也是“主人”。一旦当真正的所有者出现要对企业重新整合时,原有的“主人”们顿时失落。这样一种巨大既得利益群体的逆反与干扰直接压抑着m、n值,最终影响改革效果总值。对于较低的m、n值,p对于总值的贡献是逊色的。

连锁化中也有着若干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连锁经营资本来自哪里?

虽然加入WTO,但近两年中国书业不会让境外资本,境外资本也决不会在图书零售业长驱直入。境外、业外资本让没有高额回报的国有企业控股经营,显然也是个笑话。反之让它们控股则怕阵地丢失。书业民营资本20多年来虽总量飞速增长,但其分量仍势单力薄。业外民营资本有些已完成原始积累开始关注书业,作探索性投资、试探回报。他们也只有资金并无技术和管理,请的师父还是出家的“新华人”。念的还是一本经。但要注意一旦谁有了真经,提高了n值,这块p值是会来的。

新华书店的资本哪里来?原来一靠教材,二靠政策返还,三靠有事业心的人的省吃俭用。这三块都开始在自由的市场经济面前动摇了。目前只能靠惯性运动。越是大城市,目前书店生意越好。但是相对于扩大的市场,书店自身积累的扩张,远远低于外力在书业中的扩张,这样的书店压力也越大。新华书店出路只有一条:提高n值。

第二个问题是连锁经营科技来自哪里?

一般而言境外科技是随资本而来。由于目前外资还被堵在境外,科技不会长驱直入。否则就是高价赎买,无论是设备、技术、管理,还是理念,中国书业都买不起。因为中国落后的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系统。系统问题不解决买台机器也是废物。中国有很多国企都是死在一套引进设备上。

科技随资进不来,高价买不来,只有自己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科技之路。现代连锁经营的核心技术是标准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配供体系,已不仅是外在形式的统一和十几年前新华书店早就采用的联进分销。当初是包销、经销的背景,今天是寄销的背景,没有核心技术支持,形式上的大跃进之后是大倒退。

这种核心技术可能会产生在哪儿?可能会产生在传统的省店或传统的中盘改造成的连锁总部,它不太可能产生在上游或下游。科技的原动力是市场和生产的需要。也就是公式中n对∑的依赖性,当∑值越大时,不仅n作用越大,n值也越容易提高。这种大需求是由成千上万运作链上的小需求构成。不干这个活就提不出这需求,也就造不出核心技术。

这种创造非常艰辛,它需要在今天有一批摒弃浮躁甘于寂寞,对上要经得起落后的批评,对下要体现科学和人文精神的一批知识分子。

连锁化的第三个问题是连锁经营的效益来自哪里?

中国书业的浪费是最大的,交易成本是最高的。有人认为是因垄断引起,不无此原因,但这只是管理层面上的原因。从经营层面上还是集中度太低,交易成本太高。我们搞经济也喜欢地道战、地雷战、村自为战、人自为战,甚至喜欢打内战。566家出版社对全国数万家零售店的映射是天文数字。即使是部分映射加上品种和交易频次的映射,也是天文数字。况且我们的交易方式还停留在交易会和对基层客户的推销卡,至今我们仍然对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辛万苦津津乐道。出版社应看好并支持连锁业,并随着连锁总部采购量的增长而调整折扣。出版社社长层面需调整成本构成。连锁总部必须率先以高投入建立标准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配供体系,把销货店的经营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成本迅速降下来,让基层店首先得益,并把市场品种进、销、存数据当日回笼,及时回告出版社,回收的市场信息是对出版社最高的回报,出版社的效益主要是从扩大市场占有和降低风险成本中来。

如果把搞连锁认为就是省店联进分销,只顾省店利益,不对上、下游负责,这样的连锁总有一天要失败。连锁必须使三者受益。

实行股份制也有许多问题。

首先,今天的股份制能做些什么?

业主制、合伙制存在了几千年,公司制发展到现代企业制度400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时代的跨越。现代企业制度最显著的特征是:法人财产权制度、有限责任制、企业资本证券化和科学的企业组织制度。目前书业国企改制中这些基本要件在形式上都能到位,本质上却都到不了位。尽管如此现实的作用也是有的,可以加快政企分离,另一个作用是可以转变国企职工身份,建立新型劳动关系。这对以往不彻底的三项制度改革有着重大的推动。能把这三项做好就很不错了。但也要清晰的认识股份制并不就是现代企业制度。

其次,我们应该考虑今天的股份制还不能做什么?

我们今天的股份制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搞的,资本的人格化一下子完不成,所以股东会、董事会、经理会只是公有化的行政设置。能分职责但职责不清,能搞制衡但非为公。股份制玩的是资本p,资本p盯住的就是()n,就像当年西方的股份盯住的是铁路、蒸汽机、电力,而今天改革中人们玩的往往是资本概念。就像在玩肥料的配比和投放,而不知道地下春笋在哪儿。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股份制建立新型的劳动关系,但今天可能淘汰一批冗员、庸才,明天又可能引进更甚的另一批。且今天的股份制同样会遇到选不到、用不好、管不了、保不住千里马的问题。

最后的问题是今天的股份制还是过渡型的。

只有把今天股份制的作用放到适当的地位,而不是神化股份制,认为一股就灵,并且要死死盯住它的不足。尤其是中国书业中的新华书店,它是企业但又很特殊,没有事情可以忘了它,有了事情又会想到它。两个效益的统一是很具中国特色的。新华书店作为企业只有追求现代企业制度才有出路,但它又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承担特殊的任务,这需要漫长的实践,需要有几代人的探索。

背景资料:

集团化:目前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黑龙江、湖北、湖南、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四川、广东、上海、和安徽等省的新华书店都组建了集团,其中江苏、四川、广东和上海为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试点集团。2001年8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改革的若干意见》,和今年7月,中办、国办转发的《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若干意见》均对书业集团化作出相关部署。

连锁经营:现在全国书业开展连锁经营的地区主要有北京、上海、辽宁、河北、重庆、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广东、深圳、山东、内蒙古等省市,其中像辽宁、上海、四川、广东和深圳等省市属于开展连锁较早的省份。近期,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推进和规范出版物发行连锁经营的若干意见》,对实施连锁经营作出具体规定。

股份制:目前全国新华书店中较早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主要是云南新华书店集团和广东新华发行集团,最近新闻出版总署出台了《关于新华书店(发行集团)股份制改造的若干意见》,股份制改造正在全国新华书店系统逐步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