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学者就有多少敦煌
摘要:
可以说,如今的敦煌学已和众多学科发生了无法割舍的紧密联系,如果全然不涉猎敦煌学,便很难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历史。
一百多年前的清光绪26年5月26日(公元1900年6月22日),由于一个偶然的机缘,一批已封存了九百年的文化瑰宝奇迹般地重现于偏处中国西北边陲的敦煌千佛洞,其主体部分是写刻于十六国至北宋初期的五六万件写本、刻本及拓本文书,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敦煌文书”。
敦煌文书的重见天日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文化学术史上的重大发现之一,与安阳殷墟甲骨、居延汉晋简策、明清大库档案相较,敦煌文书具有数量庞大、形式多样、跨越时间长、使用语言多、内容丰富、翔实可靠等几大特点,具有无法估量的文物珍藏价值和文献研究价值。所以一经再现,便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学者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开始从不同角度对敦煌文书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敦煌石窟艺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使学术星空中诞生了一颗璀璨夺目且冉冉上升的新星——敦煌学。经过几代人一个世纪的不懈努力,今日的敦煌学已成国际显学,取得了累累硕果:除理清了敦煌及西北地区历史的基本脉络外,还进而改写了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的许多篇章。可以说,如今的敦煌学已和众多学科发生了无法割舍的紧密联系,如果全然不涉猎敦煌学,便很难全面准确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历史。
不仅在学术界地位重要,敦煌和敦煌学在社会上的影响也很大,受到了世界各国,特别是中日两国普通民众的关注。随着各种宣传介绍活动,尤其是2000年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的展开,近两年更成了文化热点之一,甚至是时尚的一部分。这种状况首先是由敦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敦煌文书与敦煌石窟艺术——具有广泛的覆盖面与强大的艺术魅力决定的,同时也是学者们努力的结果。不少敦煌学者已作了大量本学科的“科普”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新世纪所出此类书即有《敦煌史话》(杨宝玉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1月)、《大梦敦煌》(裴智勇、孙铁合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7月)、《敦煌百年》(刘诗平、孟宪实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敦煌学十八讲》(荣新江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敦煌学简明教程》(褚良才著,中华书局2001年9月)、《敦煌沧桑》(杨宝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3月)等。近日更有一本编写角度新颖独特的好书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就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敦煌话语》。
《敦煌话语》是“名家与名编——世纪初的对话”系列丛书中的一种。著名编辑既有品味,又有公众性,作科普工作再合适不过。本书的名编是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辑李伟国先生。李先生曾供职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参与和主持过《俄藏敦煌文献》、《法藏敦煌文献》、《上海博物馆藏敦煌文献》等大型文献集的编辑出版工作,为相关学者提供了大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资料,受到了敦煌学界的普遍欢迎。在编辑这些专业文献的过程中,李先生已发表了不少很有份量的敦煌学论文,因而虽然李先生在《前言》中谦称《敦煌话语》“是一个敦煌学爱好者对敦煌学的理解”,在《关于〈敦煌话语〉的话语》(载9月30日《新民晚报》)一文中又称:“我始终认为,我还没有真正成为一个敦煌学者,或者说,我还不是敦煌学这一行的行内人,我是站在行内和行外边缘上的人,但正因为我是站在内行和外行边缘的人,所以能深切了解普通读者在敦煌方面的求知取向,我所提出的问题常常是为敦煌学以外更多的爱好者所关注的问题。尽管我所谈的那些问题大多有学者的研究成果,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再说一次,则体现了我个人的视角。而且,在书中也还有一些我个人的学术成果和见解。”该书确实充溢着李先生大量独到的见解与才情。
全书系围绕十个学术界和读者公众都格外关注的敦煌学话题展开,每个话题又分为若干个小话题,这十个话题是:
1.“敦煌”这个词——语源及其地域、文明的含义;2.敦煌这片土地——为何曾经辉煌;3.敦煌文明的载体——石窟的历史和现状;4.敦煌艺术的载体——石窟的内容和内涵;5.敦煌的“重新发现”——敦煌藏经洞及其遗书;6.敦煌文明的尊严——敦煌遗书能散而复聚吗;7.敦煌学这门学问——敦煌学的形成和发展;8.串起遗落的珍珠——敦煌文献的编目、影印和整理;9.敦煌学的耕耘者——神圣虔诚的敦煌情结;10.永远的敦煌——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从这些题目上我们可以看出,该书内容已覆盖了敦煌石窟艺术、敦煌文书、敦煌学现状(尤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的方方面面。
与前述先期出版的各书相比,本书有一些独到的特点。
首先,编写形式独特。前述书展现的多是撰者的一言堂,本书则以名编与学者对话的形式,主要由名编提问,请专门的敦煌学家各展所长,各抒己见,深入浅出地解说敦煌学专门知识,用说“普通话”的艺术,以口语体娓娓道来,像聊家常一样地融专门知识与才情趣味于一鼎。书名也十分平实,“敦煌话语”平白而浅易,具有亲切感。
其次,内容侧重点不同。前述各书多以介绍敦煌历史文化及艺术流变为主,对敦煌学当今发展状况,特别是活跃人物则较少涉及。本书则以较大篇幅予以推介,其中李先生的亲身经历,如俄藏品的公布出版等的追述极为生动感人。
最后,装帧形式新颖雅致。本书的开本、版式,甚至纸张的颜色均与众不同,书中还附有大量图片(几乎每页都有图),这一切均很便于读者作轻松愉快而大有成效的阅读,并能引领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深入这一领域,甚至成为有所贡献的研究者。
《敦煌话语》李伟国等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