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倾心邂逅图画书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3/6/6 作者:冯臻
正如日本图画书出版家松居直所指出的:“假如用数学式来写图画书的表现特征的话,那么可以这样写:文+画=有插图的书;文×画=图画书。”

作为幼儿“人生第一书”,图画书的价值和意义确实不容忽视。在我的心里,图画书如同活泼的精灵,能带人飞向纯净而又绚烂、简单而又深邃的国度——那里是本真的童心世界。我一直盼着与图画书能有一次倾心的邂逅。每踏进书店的大门,我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流连于童书专区,希望搜索到图画书的身影。可是,书架上塞的还是以卡通连环画居多,即便觅得几本图画书,不是因为粗糙的印刷和纸张,就是由于简陋的画风和故事,褪减了其应有的色彩,让人的心在一阵喜悦的紧缩后,便在遗憾中无言地离去。

一个明媚的下午,我在书店看到了一个礼盒模样的东西,醒目地写着《动物日记》。开始以为那只不过是一盒子礼品书罢了。然而,其素雅的画面设计显然不同于礼品书不是大红就是大绿的俗气包装。细看,但见盒面上用工笔细绘的童趣盎然的花草,以及在花草丛中钻出身子,瞪着好奇而无辜的眼神张望的刺猬和小地鼠,这样的画面吸引了我的注意。只听见“砰”的,那来自心房正后方的敲击声中,我打开了盒子,呈现眼前的是20本精致的图画书。对我,它们就仿佛像一丛迎春花欣然绽放。

图画书是一种图文互融相生的、用来表现故事的幼儿读本。它有别于卡通连环画,也与现在为人父母的这一辈人从小翻看的“小人书”不同。借用加拿大Winnipeg大学英文系教授培利·诺德曼(PerryNodelman)在其《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中的说法,图画书就是“以很少的文字来讲故事,但通常每页都有彩色大图的薄册书”。

幼儿具有生动的精神世界,图画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为幼儿的认知、审美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图画书中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创作的文字和图画,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言语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陶冶幼儿的心性,所起到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根据内容,图画书可以分为文学图画书和知识图画书这两大类。《动物日记》自然是属于后者。它用拟人手法,日记的形式,让动物以第一人称来介绍自己的体貌特征、活动习性、生存状况等,并将这些内容浓缩在动物一天的生活故事中。使抽象的知识性内容在形象的故事中具象化,感性化,帮助低幼儿童去认识和发现事物,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而在故事中的动物与人相互救助、和谐共处的主题像一条红线,贯穿在整套丛书中,体现了编创者的人文关怀。传递给下一代人的人文素养,给图画书增添了更深一层的价值内涵。

图画书是文学与美术的结合,并不是简单地谁说明谁,谁体现谁的问题。正如日本图画书出版家松居直所指出的:“假如用数学式来写图画书的表现特征的话,那么可以这样写:文+画=有插图的书;文×画=图画书。”因此,图画书中,文字与美术两者应该是相互配合,相互丰富,相互激发的。但是,在现实创作当中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目前我国图画书的文字脚本创作与美术创作往往是分离的。一身兼顾文字与美术创作的作者是少有的,难得的。这样,文字作者在写作时,不容易合理周到地考虑绘画因素;而美术作者也不一定能把握好文字所传达的信息。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关键看编辑在其中起到的沟通协调了。《动物日记》这套图画书,图文相协,画风统一。书中语言浅近、规范、形象,句子单纯、短小、口语化,易于幼儿理解;故事情节逻辑单纯,富有情趣和动感,有很强的画面呈现性。绘画基本上都采用非饱和的色调,在凸现写实性、再现性风格的基础上,作相应的浪漫化、童稚化处理,既忠实于介绍动物这一认知性要求;又表达出生动性、形象性的审美效果。当然,考究的纸张和精美的印刷也很好地烘托了美术效果。另外,这套图画书采用了中英文对照的文字编排,编辑策划者有市场化考虑的因素一面,也体现了在全球化语境中试图与国际接轨的良苦用心。

“没有最好的图画书,难有最好的儿童文学。发展图画书会成为21世纪中国的努力(引自《儿童文学5人谈》)。”

《动物日记》(全套20种)多人编、绘/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2月第1版/6.00元(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