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象牙塔”
摘要:
我们都还记得,在1996年,房龙的《人类的艺术》、《巴赫传》以及《和世界伟人谈心》翻译出版后顿时掀起了一股图书销售狂潮。据悉,在1980年代曾有一家出版社也推出过《人类的艺术》,但是销售非常惨淡,这两个不同时期的同种图书出版的命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其主要原因在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人心理气象已经从80年代感情和理想交织的狂热氛围过渡到务实、进取的时代,读书也趋向于知识性和趣味性。”而房龙的这套书正是用一种通俗生动的语言将经典、深刻、庞杂,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又一个美妙的故事。这也契合了当代人的阅读倾向。
这两年,有关艺术的通俗读本越来越多,“艺术”这一美丽神圣的殿堂再不是少数专业人士进出的特区,也不是大多平凡心灵望而生畏的神秘空间。有消息说,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新兴白领女性流行的大手带中,除了高档化妆品、手机等,还有一本房龙的《人类的艺术》或《与世界伟人谈心》。而在本世纪初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小资、布波的床头除了一盏情调台灯、一杯摩卡咖啡和一堆爵士CD外,一定有一本或几本有关艺术的读物,前卫的、经典的或时尚的,都没关系。
从“听”故事开始
其实,任何的艺术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心灵的,之所以使许多人不敢接触,与过去艺术品是贵族的专利,而现代的新兴艺术又有太多抽象色彩有关。而日前市场上新推出的很多艺术通俗读本,正是避开了它艰涩深刻的一面,以故事的形式,带着读者轻松感受艺术的魅力。
厦门大学出版社的“穿透灵魂之旅”(2002年10月)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和一个个鲜活灵动的故事,带我们走过一段趣味盎然的艺术旅程。责任编辑于利告诉记者,该丛书主编易中天教授从事艺术学研究多年,尤以深入浅出、举重若轻的随笔体著作见长。这也正是这套书的独到之处。他将对艺术领域的深刻理解毫不费力地娓娓道来,让我们轻松地就跟着他走完全部旅程。百花文艺出版社最新推出的《西方艺术的故事》(2003年1月)是一部非常有趣且易于记忆的西方艺术史书。作者以通俗晓畅的文笔勾勒出自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艺术发展的脉络,对那些改变西方艺术乃至世界艺术的大师们的人生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做了清晰描述,当我们畅游于西方艺术的长河中,那些大师们不朽的人生与非凡的作品已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常识。责任编辑刘升盈介绍,中国读者对西方文化越来越关注,所以适合大众阅读的通俗性西方文化介绍就成为市场必要的需求。关于艺术的故事,他们力图做到既有学术品位,又能够通俗易懂,给大家打开一扇门走进西方文化和艺术。该书首印8000册,现已发完。《新的冲击》(2003年1月)则是一本写给大众的西方现代艺术的百年历史。首印的8000册也已发完,出版社正在安排重印。另外,去年5月该社的《西方音乐的故事》也是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西方音乐史上伟大的音乐家如何造就他们自己,以及如何铸就他们的音乐,用活泼轻松浅显的文字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西方音乐的奇丽景观。西方音乐的历史与流变通过该书便可以了然于心。江苏美术出版社的“国外后现代艺术丛书”是一套大专家写小文章的图书,分别从建筑、绘画、雕塑、摄影等方面让读者对后现代艺术先有了新鲜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理解欲望。另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贝贝特艺术广场”之《西洋名画的故事》(2002年11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去的《芭蕾的故事》也都属于这类图书。
一夜成为专家
随着艺术通俗读本的热潮,也涌来了一类有关艺术的快速速成读本。这类书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艺术的概要、历史、精髓以及最具代表性的名家名作,其脉络清晰,覆盖面广,文字精要,让人有种一夜就可以变成专家的愿望和冲动。三联书店去年推出过一套“速成读本”,包括《艺术》、《音乐》、《摄影》、《电影》、《设计》、《建筑》等。《艺术——速成读本》包括所有主要艺术家的生平和杰作讲解技法并阐释艺术家的代表作专有名词、术语和流派的注释,以及从洞穴壁画到古灵精怪的现代艺术作品。透过《音乐——速成读本》,你会切实地了解到古典音乐如何发展,音乐的乐谱如何产生,以及世界上各种古典音乐风格的形成因果。《电影-速成读本》从巴斯特·基顿到科恩兄弟,搜罗无遗告诉你巨片产生的内幕及其导演的真相,穿插以剧照和人物肖像,提供以影棚行话,介绍影片流派。《设计-速成读本》讨论设计史上的所有重要的发展,描述重要的产品和突出的革新人物,解说设计术语大事记,说明当时的社会情况。四川文艺出版社《中国艺术名作快读》、《外国艺术名作快读》(2003年1月)直接选择了“快读”这一形式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书中包括“背景搜索”、“作品赏析”、“作者隽语”、“见仁见智”、“收藏砝码”和“流风连韵”等栏目。责任编辑黄立新告诉记者,现今很多读者渴望了解这些经典厚重的文化,但是工作生活节奏太快,已经把读书的时间挤得非常少了,所以信息量大、好理解的通俗读本很受欢迎。这两本书都用了大量的图片,仿佛一道画廊将渊源的艺术史摆在读者面前。据悉,首印的5000套在1个月之内就发完了。
艺术走进生活
品味了艺术,了解了艺术,接下来就是要享受艺术。将艺术融入生活,用艺术感染生活,不仅仅小资布波的追求的佳境,也是每一个感动并期待美的普通人倾心的生活状态。河北教育出版社去年推出过一套“艺术与生活丛书”,包括《世纪风格》和《西洋古董鉴赏》。而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在2002年7月又最新推出了“艺术与生活丛书”,包括《墙上的风景——品味绘画》、《别样的旋律——品味音乐》、《旋转的陶车——品味陶艺》、《云也想衣裳——品味服饰》等12种。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欧洲人开始用“艺术”这个词来泛指一切生产性的劳动。文艺复兴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艺术逐渐脱离技术,远离生活,钻进了“象牙塔”。而现今,人们逐渐认识到,艺术是需要人人都能享受的,它是人类创造美好生活、引发喜悦的一种手段。“艺术与生活”丛书正是在这种理念下诞生的。策划人李方说,这套书也是美术社希望夸大出版领域的一个尝试,艺术的外延其实很广泛,而这套书都是和时尚生活紧密关联的。比如,《云也想衣裳——品味服饰》就介绍了最新的流行服饰,《旋转的陶车——品味陶艺》将城市中日渐兴盛的陶吧做了说明,而《别样的旋律——品味音乐》也用最轻松的语调描绘了一些音乐发展史。这套书中最多的已经重印了三次,累计销售已经有1万多册。
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走进大师”丛书(2002年10月),包括《杜尚》、《毕加索》、《高更》、《齐白石》、《米罗》等,通过大量的生活照片、工作照片和大师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风景、街道、酒吧及手稿、草图、变体画和部分代表作品构成全书,使读者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去认识大师,了解大师的生活状况、艺术状态,了解艺术和生活如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