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变奏
摘要:
人们会发现,“个人”一旦从“社会”中分离出来,就将与动物无甚区别,而且这种迹象在当前越来越明朗,然而这种分离及其程度也正在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这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表述,但已包含太多的矛盾和悖论。如果说过去的人们在这一悖论中已经挣扎了很长的时间,比如卢梭曾经说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那么今天的人们不再仅仅是挣扎了,而是必须面对和寻求解决之道。枷锁不断地被解离,但“生而自由”的状态无往不在开始散发异味。个人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到底悬系何处?这是一个存在性提问,自然不是由观念性展开来解答。观念对抗观念。我们面对许许多多与这一存在性提问存在关联的观念,我们不得不认识和清理它们。其中一个观念就是“个人主义”。在中国人眼里,它是西方文化的核心;在西方人眼里,它具有一种非常的总体性功能:“‘个人主义’这一术语给所有这一切赋予一种统一的假象。”
“‘个人主义’一词的用法历来就非常缺乏精确性。”被誉为对个人主义分析最为“简明周全”的《个人主义》一书就为我们把握这个词语和术语所可能存在的意义和内歧提供了一个机会。该书第一部分“‘个人主义’的语义史”,集中论述“个人主义”这一术语在19世纪的历史。它以一种简短而不成体系的叙述方式说明这个术语语义史主要轨迹的方向和变化。第二部分“个人主义的基本观念”,解析由于使用该词而被混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单元观念和思想传统,努力将这些观念区分开来。第三部分“诸观念之间的关系”,为第二部分分析出来的个人主义核心价值提供一幅概念关系图。这张图从自由的角度描绘平等,从对人的尊重、自主、隐私和自我发展这些比较基本的单元观念的角度来描绘自由和平等。作者指出“实现个人主义价值观念的惟一途径就是通过一种社会主义的人道形式”。对于它来说,在自由与平等之外,还有第三个重要术语“博爱或共同体”。因此这是一部充分揭示和重视个人主义核心价值并与此保持一种张力的分析性著作,尽管这种张力在这个时代的悲剧性表现得并不充分。我们在关于个人主义的诸观念的关联处把握这些观念和我们的处境。(郭玉钢)
《个人主义》[英]史蒂文·卢克斯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