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德语少儿译本在中国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3/5/30 作者:王星
中国开始引进德文少儿图书版权至今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十年来,外版少儿图书在国内少儿读物的比例中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至今已占相当优势。在2003年2月的全国畅销书排行榜上,前15种少儿类畅销书的前13种均为引进版图书(参看《中国图书商报》2003年3月28日头版排行榜)。德国是一个公认的图书出版大国,少儿图书在德国图书出版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与引进的英美文学和日本卡通相比,在以外版书为主流的中国少儿图书市场中,德语少儿图书的分量却显得十分有限。原因何在?

出版商忽略德语图书在中国市场的潜力?

2002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前夕,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中少工委、中华读书报三家曾合办过一场中德少儿出版商对话会,原定50人参会,结果来了近百人。刚下飞机的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德国少儿出版商全部出席,会议气氛十分热烈,原定一个半小时的讨论会延长至两个半小时。这表明中德两国的少儿图书出版界对加强合作与交流充满兴趣。

与此同时,德国出版商和作家对中国图书市场的关注与日俱增。2002年,在北京国际书展上,德国展台的主题就是少儿图书。共有7家德国著名少儿出版社以及与少儿教育有关的教育类和综合类出版社参展。近年来,一些著名德语少儿作家也相继来到北京。如2000年,《四个半朋友》(21世纪)作者约阿希姆来到北京,在北京图书大厦和北京少儿图书馆等地举办了几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无论是德国的出版社还是作家都对中国的图书市场充满了期待。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出版商一直没有放弃对德语少儿图书的引进和追求。在引进德国少儿图书方面,21世纪出版社可以说做了拓荒者的工作。张秋林社长对德语少儿图书情有独钟,不惜重金地大量引入。从1998年至今,21世纪出版社共引进了70多种德语少儿文学作品和图画书,其绝大多数是德国最为著名的少儿出版社出版的著名作家和少儿插图家的经典作品,其中不乏德国的畅销书。在内容、想象力、形式等方面都十分优秀,与中国少儿图书市场上的原版书和其他外版书相比各有千秋。如米歇尔·恩德的《毛毛》、普鲁斯勒的《鬼磨房》等。与此同时,张秋林社长在借鉴国外少儿图书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首次在中国少儿文学领域提出“大幻想文学”的口号。21世纪出版社为德语少儿图书成规模地进入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另一方面,不得不承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引进的德语少儿图书大部分在中国的销售状况与预期相比差距较大。销售和发行大多在5000册以下,最少的只有大约1100册,处于尚未赢利或赢利较低的状态,一些原本在德国销售较好的图书在中国却没有赢得小读者的青睐。

2002年初,湖北海豚的夏顺华总经理第一次来到哥德学院的德国图书信息中心,面对印制精美的德语图画书爱不释手,当即决定购买德国拉文斯堡出版社的一套知识类图画书“为什么”系列。几个月后,这套图文并茂的知识丛书便出现在中国的图书市场,可至今这套书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还有一个不尽如人意的例子:亚诺施(Janosh)是德国家喻户晓同时在世界上也非常知名的童画家。他的作品憨态可掬、充满童趣。1999年,著名女作家皮皮将他的作品中的十种译成中文,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但这套精美可爱的童书却一直没有赢得它应拥有的市场效应。

德语少儿书给中国图书市场带来了一定的生机,但同时,德语引进版少儿图书在中国市场的状况整体上来说依然是忧大于喜,而与此同时,德国出版公司在版税方面给出的价格也在近两年随着欧元的引入而不断提高,这导致中国出版社在引进德语少儿图书方面不得不更加谨慎。

专项调查——德语少儿图书在中国

为了对近几年来国内引进德语版少儿图书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总结相关经验,为中德两国出版界在进一步开展版权贸易与交流方面提供建议,促进德语少儿图书在中国图书市场的发展,2003年2月,德国图书信息中心就引进德语版少儿图书的情况对国内主要专业少儿出版社和出版德语少儿图书的非专业出版社做了专项问卷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介绍如下:

这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30份,回复17份。因此,该调查不能作为一个全面调查。参加调查的17家出版社为:浙江少儿、童趣、人民文学、中国少儿、译林、21世纪、接力、北京少儿、经济日报、湖北海豚、明天、华夏、上海少儿、中国经济、知识、希望、四川少儿。

截至3月15日,根据调查显示,在这17家出版社当中,只有四川少儿和希望两家出版社还没有出版过德语少儿图书,其他15家出版社都或多或少地引进出版过德语少儿图书。从1993年至今,这些出版社共引进和翻译出版了226种德语少儿图书,其中绝大部分是1999年之后引进的。以引进种类的多少为序,我们排出了参加调查的中国出版社前10名(见表)。

从发行量来看,浙江少儿出版社的《冒险小虎队》系列共30本,到2003年3月单册累积已发行超过20多万册,可以说创造了引进德语少儿图书的销售记录。中国少儿出版的《阿尔弗莱·希区柯克三问号侦探系列》的2万套也已经全部售罄。21世纪引进和出版的德国少儿文学名著《鬼磨坊》和《毛毛》实现了各销售近2万本的佳绩。《四个半朋友》系列中的5本也分别达到17000本以上的发行数字。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和《来自矮人国的小兄妹》则分别达到3万5千册和2万5千册的高峰。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豪夫童话全集》、《格林童话全集》和《吹牛大王历险记》这些德国经典著作也同样分别达到23万册的不衰业绩。北京少儿的《快乐游戏丛书》和经济日报出版社《钱生钱的故事》的销售都达到1万册以上。值得一提的还有,接力出版社的“疯狂少女”系列(8册)今年刚刚出版,就突破了1万套册的订数大关。但是引进的其他德语少儿图书的销售和发行则大多在5千册之下,最少的只有大约1100册。

\Images\2003\sb030530B801.JPG

调查结果分析

影响一部图书销售情况的因素十分复杂,和文化背景、运作方式、销售策略、翻译质量、发行渠道、与德方出版社的沟通以及出版时间等密切相关,现在结合这次调查的结果对此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销售良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适合中国孩子的口味、形式活泼新颖、富有游戏和趣味性如浙少和童趣相继引进的托马斯·布雷茨纳的小说《冒险小虎队》之所以首次创出德语少儿图书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记录,除内容活泼新颖、趣味横生之外,还和它的游戏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书中每个故事后都有着一个游戏性的问题解答,小读者必须借助一个有趣的工具才能揭开答案之谜,从而使孩子们在满足读书的乐趣后还有游戏的享受。

名作家的幻想名著,在德国是畅销书同时又长销的经典之作如前面提到21世纪引进的如米歇尔·恩德的《毛毛》、普鲁斯勒的《鬼磨房》。两部作品都是风靡欧洲的充满魔幻想色彩的名著,想象力奇特,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虽然中国的小读者对这两部书的作家并不熟悉,出版社并没为其促销投入太大的精力,但其发行数字在21世纪出版社的图书销售中却名列前茅,图书的文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促销效应这里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四个半朋友》。这套书投入市场之际,正值2000年北京国家图书博览会。前面已经谈到,德国著名少儿作家约阿希姆曾专程来到北京,举办了多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和签名售书。除此之外,21世纪出版社还在媒体投入大量的宣传。据21世纪讲,大力度的宣传对其销售起到了重要作用。

选题和市场潮流相吻合如经济日报出版社引进的和素质教育有关的理财选题《钱生钱的故事》,这套书虽然初版印数仅仅6000册,但一年之内售罄。第二版6000册,也取得了同样喜人的业绩。2003年,该社又出版了该书作者的《故事中的经济史》,预计市场效益令人乐观。此外,富有冒险传奇、幻想和神秘色彩的《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侦探悬念小说《推理悬念大师希区科克经典小说》等选题的引进也都考虑到了市场潮流的因素。

为中国读者熟悉的经典名著仍独具得天独厚的优势豪夫和格林童话在中国早已是家喻户晓,《吹牛大王历险记》也为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家长而熟知。这些选题可以说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受调查者的反馈与建议

不能否认,由于大部分德语少儿图书在中国图书市场的低迷现象使一些中国少儿出版社对德语图书信心不足。他们在调查中也直率地表达了他们的意见和顾虑。主要有:

A.德国少儿图书造价太高,不大适合中国市场的购买力。

B.相对英美文化,中德间的文化差距较大。文化之间的距离也阻碍了双方图书的交流。

C.相对英语类儿童图书,德语少儿图书品种较少,选材较窄。

D.德语少儿图画书色彩不够鲜艳、风格欠活泼,特别是图文并茂的书版式设计较呆板。

E.国内懂德语的版权工作者和译者较少。不少书特别是文字类图书难以一下子判断。而版权代理都是只谈优点,不谈缺点,不敢完全信赖。

F.中国读者由于对德国现当代少儿作家不了解,所以要推出一本书,需要对媒体大量地投入,从而又加大了成本。

G.相对其它语种,德语版税较高。

但大部分中国出版社对德语少儿图书的潜在市场仍充满信心和期待。译林出版社的赵燮生认为,德语少儿图书不乏优秀作品,目前市场低迷的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够。明天出版社的傅大伟相信,无论是德国儿童文学读物还是图画书都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它们在中国具有未来市场的前景,因此我们也应该着眼于未来市场的积累。许多出版社在调查表中表示,希望更多地了解德语少儿图书,如有适合选题,有兴趣继续引进。他们并就如何培育市场提出了如下建议:

A.增强有关德语少儿图书的信息服务。

B.借助有实力的德国出版社和文化机构及相关企业,重点宣传炒作一批优秀的德语图书,制造市场影响力。

C.中德出版商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同时希望德国出版社在版税方面给予优惠,从而促进中国出版社对德语少儿图书的引进。

D.加大优秀畅销书、少儿科普、知识类图书、低幼类图书的引进力度,辅以成熟的市场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