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国刊业迎来最佳发展期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3/3/7 作者:彭澎
本报记者彭澎

2月26日至28日,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石峰,总署报刊司司长余昌祥、副司长艾立民,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王少雄与获得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的二十余位刊社负责人齐聚成都,共同研讨中国期刊如何“打造精品、加快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代表们深入探讨了中国期刊如何提升品牌、做大做强,在为

中国刊业面临新形势而鼓舞的同时,更倍感压力巨大。

会上,石峰就中国刊业所面临的形势,以及今后的发展思路作了总结发言。石峰提到新闻出版业正面临的八大机遇,即小康目标的规划期: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体系,对出版物消费水平提出了硬指标要求,这是新闻出版业向更新更高目标迈进的极好机遇;改革创新的突破期:中央于2001、2002年下发的17、16号文件,全面部署了新闻出版业的改革,十六大报告也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新闻出版业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发展的稳定期: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为新闻出版业发展提供了最佳发展机遇。新闻出版业自身发展也到了比较好的时期,方针政策明确,实力基础迅速增强,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的愿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这是巨大的内在发展动力。要利用稳定期大力发展我国期刊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期:加入WTO后,为我们开发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努力争取主动,占领先机;中华文化的拓展期: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中国文化影响扩大,拓展中国文化内涵,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文明成果,对新闻出版业的创新提出更高要求;人力资源的优化期:良好的行业发展前景,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进入,这为新闻出版业储备了一大批生力军;调整结构的推进期: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新闻出版业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出版物结构,二是市场的推动,今后要更多地借助市场的推动来调整结构。三是新闻出版业自身发展的推动,现在结构问题已是中国刊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障碍,今后调整的力度要加大;政策法规的成熟期:在加入世贸前后修订、颁布的一法五条例,从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已经具备,法制环境会越来越好。刊业同仁要认识到这些机遇、抓住这些机遇、运用好这些机遇。谁认识到了、抓住了、运用好了,谁发展就快。

石峰还提出中国期刊发展的六大战略:

品牌战略。品牌期刊要具备四方面特质:方向正确,社会公认,效益显著,不断创新。要在市场中培养品牌、检验品牌。支持品牌做大做强包括在刊号、多媒体经营、对外版权合作等方面予以支持。

结构战略。这是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发展科研的需要,也是最终适应市场的需要,适应读者需要,这是最根本的需要。要落实新办期刊试办期制度:各省对已满两年的新办、改办刊要进行检查,建立新办刊评估体系,提高新办刊门槛;实行三脱钩:行政关系、经济利益、人员脱钩;建立评价体系:对期刊发行量、资产、效益进行评价,采取行政性退出、市场退出等多种方法。

市场战略。据2002年电报统计,全国期刊共9002种,29.6亿册。这几年印数一直在25至30亿册徘徊。主要原因是期刊的零售市场未开发出来,二渠道效率低,覆盖不了全国。今后要畅通物流,多渠道并举,扩大市场的覆盖率,实现有序竞争。在政策措施方面,将建立全国性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期刊零售业;建立多种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的发行网络,比如新华书店股份制改造,建立合资发行渠道等。

集约化战略。要求资源优化配置,形成若干个有较大实力的期刊集团,促进结构调整。推进若干集团组建,比如中国青年期刊集团、知音期刊集团等;鼓励一部分有实力的集团兼并、联合、跨地区经营;推动有实力的集团多媒体经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走出去”战略。要不断扩大中国期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十五”期间争取有几种刊物办到国外去。在与外方合作上,贯彻以进带出的原则。

人才战略。要提高办刊人的整体素质,形成一批办刊的杰出人才,尤其是办刊的帅才,培养一批适应国际化市场要求的人才。在政策上,将实行资格准入,加强现有队伍的培训;改革用人机制;选拨有关人士到国外培训。

石峰最后对在座的以及所有办刊人提出了六点希望,即办刊人要提高六种能

力:提高把握形势的能力:提高开拓市场的能力,提高经营理财的能力;提高创新谋划能力;提高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盘活人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