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和出版社面临一系列挑战。
挑战
□数字化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出版社现有数字化资源被搁置;
□技术与标准的不统一引起信息垄断;
□出版社可以提供通用的非垄断的数字化资源;
□图书馆和出版社都必须面对有限的信息资源与读者无限的信息需求的矛盾。
一是数字化信息资源重复建设,出版社现有数字化资源被搁置。
数字化曾是国内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代名词。在国内出版行业还未对数字资源的生产、传播有所贡献时,图书馆率先将馆藏数字化。这些数字化工作中有图书馆应该做的,例如对珍贵的古籍和特藏进行保护性的数字化;也有带有疑问的,例如各个图书馆将馆藏新书进行数字化。不同图书馆规模、发展水平不同,数字化信息资源共享往往出现大馆与小馆投入与收益不平衡的现象,同时,数据格式、浏览器类型等互不兼容,也成为各个图书馆数字化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客观原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中文数字图书馆已达数百家之多,其中,数字化图书已达20万种,全国数字图书馆的总投资已超过36亿元。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社会的资源共享,但至今为止仍没有建成一个真正统一的联合编目网络系统。目前,在建设数字图书馆过程中,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对信息资源的描述方式不统一,文献标引规则不统一,库结构内容不规范,缺乏规范的控制系统,缺乏统一的检索端口和阅读平台,致使全国已建起的数百家数字图书馆各自独立,互不兼容,读者检索起来很困难,各馆因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也相当严重。并且有许多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只是把纸介质的图书经过扫描后变成电子图书,缺少目录导航、自动导读等功能。而对于出版社而言,数字化环境下自身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没有取得应有的市场,也是很大的损失。从整个社会而言,出版社现成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被搁置,而众多图书馆对纸质图书进行重复数字化或者从那些没有获专有出版者许可的数据公司购买数字化电子图书,都是资源的非市场配置,都是一种低效率的行为。
二是技术与标准的不统一引起信息垄断。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标准格式是影响数字图书馆发展的关键问题。由于业内普遍看好数字图书馆的前景,国内目前已经建起了上百家数字图书馆,但是,这些馆各自独立,数字化标准格式不统一,相互之间不兼容,读者检索起来很困难。个别数据公司或集团的标准,可以造成事实上的信息资源的垄断。
三是内容提供方面,图书馆数字化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出版社版权人利益需要平衡。
建设数字图书馆必须要解决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如何获取版权人授权的问题,还有获得授权后如何保护权利人的利益,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若按我国2001年10月修改的《著作权法》对网络著作权作了比较原则性的规定,图书馆的馆藏(属于公共领域的信息除外)不能任意地上网,图书馆上网的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授权,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服务(校园或图书馆的局域网,或向“注册用户”提供服务,这种角色类似于发行商)。很多图书馆因此往往对数字化进程充满疑虑。但现实工作当中,除了少数经营性质的“数字图书馆”,众多图书馆都是非营利性的社会公共部门,其图书传播范围并未扩大,往往通过IP地址限制等技术手段限制在传统纸质图书的传播范围,如何谋求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专有出版权合理使用限制,达到公共利益与版权人利益的平衡,需要图书馆界与出版界进行良性的对话沟通。
四是图书馆和出版社都必须面对有限的信息资源与读者无限的信息需求的矛盾。在我国,截至2002年,出版社出版电子图书2万种;44%的图书馆购书超过1万种;提供电子图书下载的网站有10家;生产电子图书阅读器的硬件厂家有3家;45万读者从网上下载100万册电子图书。我国诸多的国内网站中,有不少开展了在线的出版业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专业出版网站500家以上。政府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以规范网络出版行为,使其有序发展。而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3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用户在网上经常查询的各类信息中电子书籍占了31.5%,当问到网上信息哪些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时,认为电子书籍信息不能满足用户需要的占到36.8%,居第一位。由此可见,尽管数字图书馆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尽管e-Book与网络出版有所发展,但数字化环境下,图书馆和出版社都必须面对有限的信息资源与读者无限的信息需求之间的矛盾。图书馆在数字化环境下自身可以进行数据库的开发研究,建立不同门类的数据库;进行学科前沿信息的整理分析,建立学科前沿数据库;进行地方特色文献信息研究,建立地域特色数据库等;同时进行信息传播和咨询工作。但读者需求如何分类,如何细分,如何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离不开图书馆与电子书籍的主要生产者——出版社的合作。
面对挑战,通过出版社和图书馆的携手努力和有效措施,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共赢
□出版社可以提供通用的非垄断的数字化资源;
□出版社可以给图书馆提供方便的版权解决方案;
□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与出版社紧密衔接的数字化互动系统;
□出版社与图书馆互动合作对图书进行“分类管理”。
一是出版社可以提供通用的非垄断的数字化资源。
出版社在出售纸质实体书籍的同时,可以提供相应的电子版本的定制服务,图书馆或者仅仅选择实体书,或者实体书与电子书并举,或者仅选择电子书;并且不同种类的图书可以进行灵活的定制选择。当然与此伴随的也是出版社灵活的定价政策。并且出版社提供的图书电子版本,不局限于个别浏览器,具相当的兼容性。
二是出版社可以给图书馆提供方便的版权解决方案。
根据著作权法,上载与在信息网络传播作品必须经过作品权利人同意。但在现实中,数字图书馆要取得成千上万作者的“海量授权”却是非常麻烦和难以操作的事情。而出版社拥有相应图书的专有出版权,在积极主张专有出版权包括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相关条款下,出版社可以在出售电子图书的同时,解决图书的信息网络传播许可问题。
三是建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与出版社紧密衔接的数字化互动系统。
数字图书馆系统不只是一个独立的内循环的信息共享系统,还应当是与知识生产等各社会部门紧密衔接的信息社会有机整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出版社和作者借此互动系统可以宣传出版社、个人品牌及其作品,促进传统图书发行;通过浏览、检索等信息统计,准确了解纸书和数字图书的市场需求,以指导图书选题策划。出版社的在版或计划出版的图书信息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予以及时发布,图书馆的读者可迅速及时地查询获取最新的图书信息,也可以对出版社的计划出版图书从使用者角度提出建议。出版社的市场客户其实包括了图书馆与读者两部分,因图书馆的读者同时也是书籍零售的顾客,所以读者的即时、迅速的需求信息可以指导出版社的纸质与电子书籍的市场需求细分。出版社的编辑、发行、市场各部门,可以与读者进行实时互动的交流,可以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累积与把握对市场需求的动态了解。由此增加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力。例如,针对一部分读者对已不再版的纸质图书的特定需求,出版社可以提供按需印刷(POD)的服务;从累积的特定种类书籍的需求,出版社也可以发掘出一批绝版书与经典著作的市场。图书馆有出版社的数字化支持,可以提供按需服务,可以使拒借率趋近于零。更重要的是,在提供免费的针对大众的服务之外,通过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个性化和特殊要求来收费,由此才能保证图书馆能凝聚起一大批专门人才。而国内各大数字图书馆,目前分别以在线阅读、发行读书卡或者集团资源包售的方式培育了相对稳定的读者群。各家数字图书馆对收费模式、技术支持方面进行的积极尝试,对出版社网络出版的电子商务模式,数字技术支持等都有重要借鉴作用。
四是出版社与图书馆互动合作对图书进行“分类管理”。
通过在某个图书分类领域(如通信、电子、计算机等)以数据为依据、以读者为中心的合作管理模式,图书馆与具相应专业特色的出版商共同享有该类别图书的顾客、市场、销售情况和一切有关资料。出版社已有与图书零售商进行图书分类管理,分享消费者(读者)资源的经验。美国第二大超级连锁书店鲍德斯集团(BordersGroup)在2002年推出的分类管理,又称类别管理(CategoryManagement),就是将鲍德斯集团所经营的图书占主体的商品分成250个分类,每个分类,将由鲍德斯集团与选定的主要出版商共同管理。出版社与图书零售商分享市场信息的类别管理模式,其实也可以成为出版社与图书馆分享信息的类别管理模式。图书馆的动态资料库所包含的读者(可细分为不同年龄、职业构成、性别、文化层次、地区等)对图书的不同时期的分类访问与借阅统计,不仅具有使图书馆了解读者需求与指导采购图书的作用,更对图书的生产部门——出版社的市场需求定位有重要作用。又譬如图书定价,从图书的公共借阅率与图书的销售量可以作需求与定价规律的研究:在特定价位读者是愿意购买书籍还是愿意借阅书籍。通过出版社密切追踪,还可以发现数字出版相关的规律,如什么类别的图书适合借助数字和网络方式检索与阅读、人们在应用数字技术完成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附加需求等。通过分类管理,可以满足不同类别图书多介质的选择需求。例如文艺类作品,可能纸介质的图书比电子书籍需求量更大。相反,科学技术等专业领域的电子图书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本报讯6月10日,由人天书店组织召开的数字时代的图书馆报告会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召开。人天书店首师大新书展示厅同时揭幕。来自京津地区的70多位图书馆馆长参加了报告会和揭幕仪式。报告会上,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健、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季仲华、图书馆自动化专家陈源蒸、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刘兹恒和北京人天书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邹进等分别就“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发展”、“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和出版社双赢”、“数字时代图书馆的定位”、“数字时代图书馆学研究方向”以及“中国可供书目的建设和新书展厅的作用”等内容作了主题发言。人天书店的新书展示厅已有203家出版社的4.1万种图书参展,预计年内能达到8万种,以后每年都将保持入展新书8~10万种。自4月试用以来,已经有全国近20家图书馆现场报订,报订图书码洋400多万元,最高记录为西南财大图书馆,一次性报订1.4万余种,60多万码洋。
北京人天书店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为图书馆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发行公司,目前已有图书馆用户600多家,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工作站,2003年中文书刊销售码洋达到1个亿。人天书店将网络技术贯穿于传统图书发行始终,使在版编目、在线报订、书刊采购、图书编目、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融为一体,提出了数字书店的概念。邹进告诉记者,在今后若干年内,人天书店将与全国图书馆一起,共同推进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并利用图书馆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将图书馆作为次级信息、支付和配送节点,将服务对象延伸到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中去。这也就是今年人天书店将往年图书馆馆长会议介绍新书的主题改为研讨数字时代图书馆的缘由。
会上,刘兹恒总结的数字时代图书馆学十大研究方向号准了图书馆界目前的主脉,得到了与会者的好评。他说,数字时代图书馆学应该研究的10个选题为:图书馆的形态,图书馆对用户信息运用行为的影响,信息资源整合,数字信息组织,图书馆服务的理念、手段和方法,信息的公平和自由获取,数字信息安全,图书馆和知识产权保护,图书馆学的教育、培训以及图书馆精神的重塑等。
(郭虹)
相关链接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化的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分布式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应该尽可能地遵循统一的技术规范。数字图书馆包含一些基本特征:例如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它的组织方式是网状分布的;采用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技术;在检索模式上是以全文检索、多种媒介、多种语言为特征的;它的服务模式是以用户为主,有一个用户界面和参考咨询系统。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以1997年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为开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实践。包括有国家试验型数字图书馆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数字图书馆联盟”等。我国还推动开展了特色化数字资源库建设、联盟馆之间的传输网络通路和资源共享,以及数字化“示范图书馆”项目等等。
数字图书馆与数字化的各图书馆还是有所不同。当前阶段,各个以传统文献资源为依托的数字化图书馆,主要仍是利用自身技术力量,或在IT行业的一些专业公司的帮助下逐步把一些本馆有特色的资源数字化或将各类数字资源整理上网并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