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3岁高龄逝世的赵朴初,经历了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国际政治、宗教、文化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阅读本书,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书法家、诗人赵朴初,这位曾经风云国际和改写佛教历史的传奇性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一哭:《尼哭尼》
替赫鲁晓夫“想念”肯尼迪
随着中日两国民间往来的增多,1963年9月27日,日本棋院将名誉七段段位授予陈毅元帅。廖承志、李立三、赵朴初、马约翰、荣高棠、夏衍、朱光、李梦华、张劲夫等政界名流和首都艺术人士、著名围棋国手八十余人出席了授赠仪式,向陈元帅恭贺。
围棋产生在中国,一直是国人所向披靡。晚清以后,随着国力的衰退,围棋棋艺逐渐被日本棋手占了上风。陈元帅常说国兴棋兴,号召围棋国手以赶超日本为目标。为此,陈毅元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多次促成中日两国棋手进行交流,有时还亲自上阵与日本棋手对弈。陈元帅身体力行于围棋事业,得到了日本围棋界的尊敬。
“赵朴老,何不吟诗一首助兴?”有人高声喊道。赵朴初为陈毅吟词题扇事,早已成为文坛和棋坛佳话。“再写一首《清平乐》。”有人连词牌名都定了下来。这一呼一应,会场气氛更加热烈。陈毅也很高兴,看着赵朴初说:“要得!就来一首。”
赵朴初笑而不语。如此场合,既是为自己向所尊敬的陈毅元帅捧场,也是事关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同时,也是文人唱酬的风雅逸事,何乐而不为呢!说话间,一首新词《前调·仲弘·元帅受日本棋院赠名誉七段位》已经吟就:
乾坤黑白,尽扫寻常格。奇正相生神莫测,一着风云变色,今朝隔海同欢,别张一帜登坛。两国千秋佳话,元戎七段荣衔。
50年代初,赵朴初送陈毅诗,还提“将军”,那时,还未授衔元帅啊!
赵朴初吟词罢,全场掌声四起,主宾一时喜乐融融,笑声不绝。
11月17日至12月4日,赵朴初参加全国政协第三届四次会议。会议期间,传来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被刺杀的消息。原来,11月22日,44岁的肯尼迪总统和夫人去副总统约翰逊的家乡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调和民主党内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矛盾,为自己的连任做准备。肯尼迪乘坐的敞篷车经过市区街道时,遭到枪击,总统因头部和颈部中弹,送进医院几分钟后去世。
国际政治舞台上,有“三尼”之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一尼;苏共第一书记尼基塔·赫鲁晓夫,一尼;印度总理尼赫鲁,一尼。这“三尼”与中国都不友好。印度发起边界战争,侵略中国领土;美、苏则以世界两大阵营主宰自居,试图以两国之间的交易支配世界。现在,约翰·肯尼迪死了,赵朴初想,赫鲁晓夫该伤心了。一首《尼哭尼》曲在赵朴初脑海逐渐形成了:
我为你勤傍妆台,浓施粉黛,讨你笑颜开。我为你赔折家财,抛离骨肉,卖掉祖宗牌。可怜我衣裳颠倒把相思害,才盼得一些影儿来,又谁知命蹇事多乖。真奇怪,明智人,马能赛,狗能赛,为啥总统不能来个和平赛?你的灾压根儿是我的灾。上帝啊!教我三魂七魄飞天外。真是个如丧考妣,昏迷苫块,我带头为你默哀,我下令向你膜拜。血泪儿染不红你的坟台,黄金儿还不尽我的相思债。我这一片痴情呵,且付与你的后来人,我这里打叠精神,再把风流卖。
中宣部副部长姚溱见到这首词,对赵朴初说:“写得好,给我吧!”姚溱十年前是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对外友协上海分会负责人,和赵朴初是老朋友。当时姚溱正在由康生牵头的中苏论战写作组,姚溱拿去不久,康生在姚溱处看到曲子,又要去送到毛主席那里。但他不是到毛泽东那里赞美赵朴初曲子填得好,而是以此攻击赵朴初把严肃的反修斗争庸俗化,以显示其政治嗅觉之敏锐的。不料毛泽东见了曲子拍掌称好,对康生说:“这个曲子归我了。”
这年7月14日,苏共发表给全体苏联党员的公开信,公开攻击中国共产党,挑起了中、苏两党意识形态的大论战。9月开始,中共开始连续发表评论文章,抨击苏共公开信。到11月赵朴初写此曲时,已发表了“五评”苏共公开信。毛泽东认为,苏共领导已经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新老殖民主义同流合污,是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更危险的敌人,因此,要同他们斗一万年。
见毛主席喜欢,康生改变了初衷,对赵朴初说:“以后有什么新作,可要给我啊!”
……
二哭:《尼又哭尼》
替赫鲁晓夫“思念”尼赫鲁
1964年5月,在约翰·菲兹杰拉德·肯尼迪死后半年,尼赫鲁死了。印度在1960年中印边界制造武装冲突后,赫鲁晓夫曾发表声明,偏袒印度;1962年印度向中国发动大规模武装进攻后,苏联成为印度最大的军火供应者。中共与苏共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白热化后,今年3月31日,中共发表了“八评”苏共公开信:《无产阶级革命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
尼赫鲁的死,对赫鲁晓夫来说,无异于兔死狐悲。在《尼又哭尼》长曲里,赵朴初写道:
掐指儿日子才过半年几,谁料到西尼哭罢哭东尼?上帝啊,你不知俺攀亲花力气,交友不便宜,狠心肠一双拖去阴间里。下本钱万万千,没捞到丝毫利。实指望有一天,有一天你争一口气。谁知道你啊你,灰溜溜跟着那个尼去矣。教我暗地心惊,想到了自己。人生有情泪沾臆”。难怪我狐悲兔死,悲彻心脾。而今而后真无计。收拾我的米格飞机,排练你的喇嘛猴戏,还可以合伙儿做一笔投机生意。你留下的破皮球,我将狠命地打气。伟大的、真挚的朋友啊,你且安眠地下,看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呜呼噫嘻。
这首曲子,与前曲异曲同工,前后承接,令人拍案称奇。经过姚溱—康生,这首曲子很快传到毛主席那里,毛泽东十分喜欢地收下了。
赵朴初写《尼又哭尼》的这天晚上,张国平住在东栓马桩一号。
晚饭后,见赵伯伯用毛笔写《尼又哭尼》,张国平站在一旁看。赵伯伯写罢,换了一张纸,将毛笔递给张国平,说:“侬来伐?”
张国平接了毛笔,左腾右凸,将字写得龙飞凤舞。写罢,他自我感觉很好,心想伯伯要表扬了。赵伯伯的嘴和眉仍然是弯弯的,他没有说话,径直走到书柜前翻了一会,拿出宋徽宗和欧阳倩的字帖,说:“侬选一本喜欢的练练。”
赵朴初没有直接点评张国平的字,禅宗可是反对把话讲完,主张尽量让人悟出道理啊!
宋徽宗和欧阳倩的字体都十分端正,典型的唐宋俊秀风格。张国平心想,赵伯伯大约是要我提高毛笔字水平吧。后来,赵伯伯和张国平谈文风时说:“词要达意,少用大字眼、虚字眼。”张国平才领悟出,伯伯是希望自己笔画端正,让别人看得清。
难怪伯伯喜行楷,一笔一画,很少写行草呢!
……
三哭:《尼自哭》
替赫鲁晓夫自怨自艾
中共“九评”苏共公开信发表后,赫鲁晓夫的名声越来越臭,加上苏联内外矛盾,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等把赫鲁晓夫当替罪羊赶下了台,解除了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赫鲁晓夫下台后,苏共新领导向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的周恩来总理表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对中国问题上,他们和赫鲁晓夫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针对这一立场,11月21日,《红旗》发表社论,揭露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等执行一条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
看到《红旗》杂志社论,赵朴初写了《尼自哭》:
孤好比白帝城里的刘先帝,哭老二,哭老三,如今轮到哭自己……说起也希奇,接二连三出问题。四顾知心余几个,谁知同命有三尼?一声霹雳惊天地,蘑菇云升起红戈壁。俺算是休矣啊休矣。泪眼儿望着取下像的宫墙,嘶声儿喊着新当家的老弟,咱们本是同根,何苦相煎太急?分明是招牌换记,硬说我寡人有疾。货色儿卖的还不是旧东西?俺这里尚存一息,心有灵犀。同志们啊,还望努力加餐,加餐努力。指挥棒儿全靠你、你、你,耍到底,没有我的我的主义。
这三首曲子,虽写在不同时期,却产生一气呵成的效果,仿佛赵朴初有先见之明,预料到“三尼”的接二连三的可悲下场。很快,这首曲子传到了毛主席的手上。
1965年初,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将要访华,毛泽东说:“柯西金来了,就把这组散曲公开发表,作为给他的见面礼。”公开发表前,毛泽东将原来的标题《尼哭尼》、《尼又哭尼》、《尼自哭》,分别改为《哭西尼》、《哭东尼》、《哭自己》,又写了“某公三哭”四个大字作为总标题,让《人民日报》发表。
2月1日,这三首曲子见诸《人民日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早晚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节目中接连几天播出了这组散曲。一下子,这三首曲子震动了文坛,轰动了全国。赵朴初的名字一时风靡海内外。
《人民日报》刊登了《某公三哭》后,《浙江日报》社社长于冠西向剧作家沈祖安建议说:“我看可以改成一组昆曲短剧。”
早在1959年春天,沈祖安在上海功德林会上听过赵朴初的谈话。赵朴初说:“有宗教信仰的人,有吃素念佛习惯的人,也有不吃素、不念佛的人,都可以研究佛学,都不应该相互排斥,更要相互尊重。”一年后,沈祖安给赵朴初写信,讨教佛教上的问题。不久,赵朴初给沈祖安写了回信。他们的通信内容后来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刊载。
听了于冠西的建议,沈祖安花半个月写了初稿,寄给赵朴初。
赵朴初是一个昆曲迷,连周总理也知道他对昆曲有研究。1956年春天,浙江省昆剧团前身——国风昆苏剧团晋京演出《十五贯》。毛主席观看了演出,并捐献五千元给剧团。事后,周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座谈会,说:“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剧团要向各方面请教,有几位昆曲爱好者不能忘记,一位是王昆仑,一位是赵朴初,都是有研究的。”从那时起,浙江昆剧团的同志与赵朴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接触。
接到沈祖安的编剧,赵朴初回信说:“拙作粗陋,多承演释成戏,加上说白和对话,能在旁敲侧击中画龙点睛,甚好,亦甚感。”信发出后,赵朴初考虑剧中讽刺情节多了,又去信说:“寓辛辣于诙谐中,上古典戏曲的好传统,不宜过多嘲弄,亦庄亦谐,可免恶俗的流弊。”
赵朴初的两次来信,对三十来岁的沈祖安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根据赵朴老的意见,沈祖安对第一稿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并将第二稿寄给赵朴初。赵朴初嘱秘书回信,谈三点意见:“一是不必拘泥于我的散曲局限,可根据舞台表演需要来发挥;二是最好请南昆名丑王传淞表演赫鲁晓夫,要为他写好既幽默又生动的台词;三是为了政治思想的严肃性,务请有关党政领导把关审定,以求准确和稳妥。”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十分尊重赵朴初的意见,因内容涉及外事,为稳妥起见,又向中宣部作了汇报。中宣部领导看了赵朴初的信和浙江省委宣传部的报告后,作了批示,同意赵朴初的三点意见,同时建议先在内部演出。
赵朴初写回信说:“请中宣部把关,自然更好。何时演出,当来观摩求教。朴初谨白。”
《赵朴初传》朱洪著/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