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2004:网络小说出版再度升温?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4/11/12 作者:吴小莉

目前,互联网在中国普及程度日益提升,网民成几何数增加。国内文学青年的梦似乎一夜之间变得简单起来,不管你水平多高,只要你写,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已经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很多年轻作家就在网络中脱颖而出并一夜成名。

而传统的出版也正在将网络小说视为一个最重要的出版资源。早在2000年,国内就热炒过网络小说的概念,并出版了一大批网络小说,但随着互联网的低潮,网络小说的概念也被出版商看成一个不祥之物:事实上打着网络小说口号的出版物,其销售情况除了个别外,普遍都很糟糕。几年后,随着青春读物的走红以及互联网的回潮,出版商再次将自己的目光投射到网络小说,争相出版网络小说,甚至用高额奖金举办各种网络文学大奖赛,尤其是今年更甚。但是网络小说的出版能给出版社带来利润上的期待吗?对读者来说,网络小说的蜂拥面世,又有何利弊?对创作者而言,网络小说的出版意义何在?

网络出版争相抢

10月28日,新浪第二届华语原创文学大奖赛正式启动,不仅组成了汇集金庸、余光中、白先勇、贾平凹、铁凝、海岩等知名人士的评委会,还邀请了全国近30家大众媒体的相关负责人及各大知名文学网站论坛版主担任作品提名人,同时有青春偶像作家郭敬明担任本次大赛青春小说代言人。“文学创作就是要写出你心中最重要的话语”,著名作家白先勇的此番题词,成为对年轻作家们积极参赛的精神鼓励。超过20万元的总奖金,大赛获奖作品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对创作者们而言,堪称最现实的奖励。一时间,哗然一片,众多有着作家梦、出版梦的男男女女将目光聚集在了赛事上。

据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市场营销部蒋威介绍,虽然大赛刚刚启动两周时间,但已经有10多部参赛的长篇小说投入到了“生产程序”,即已经由出版社开始编审了。尽管截稿日期是在11月30日,且获奖作品还没有评选出来,但出版社表示,他们已经在目前的这些投稿中,发现了一些不错的作品,也比较看好其市场号召力,遂征得作者同意,先期出版了这些作品。待到评选时,作者拿着已经出版的作品来参选,也可以增加一些获胜的砝码。

网络文学大赛,给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写手带来了更多机会,据说当年以一本《悟空传》一炮而红的今何在,就是在2000年的第二届网络文学大赛中脱颖而出的;也让出版社有了更为广阔的创作资源,据悉,2003年11月20日启动的“新浪·万卷杯原创文学大奖赛”,其获“全场大奖”的《合法婚姻》及最佳长篇小说《纸门》,均由万卷出版公司在赛后出版。

如今,各种名目的网络文学大赛几乎都是门户网站和出版社联合开展的,就在新浪第二届华语原创文学大奖赛之前,10月15日,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和台湾城邦商周出版社联合主办、头奖奖金高达数十万元的首届“凤凰网络文学大赛”于TOM在线网站之文学频道也正式启动了。据有关人士透露,这种活动不仅可以发掘和网罗很多优秀的创作资源,同时也是主办方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的大好机会,“利用这种机会出版图书,利润当然也有,但很多出版商更为看重的是这种品牌积累的过程”。

翻开今年新推出的作品、尤其是青春读物,几乎都要打上“网上点击率超过X万”之类的宣传标语;近日还有消息称上海某出版商出资105万元买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网络写手的作品。从早期的“榕树下”开始,文学网站也争相和出版商合作推出了自家网站上点击率高的作品,众多的出版商都希望在网络小说上分得一瓢羹。于是乎,出版网络文学作品,成为一种风潮。

每年都有代表作

要说这股网络小说出版风潮,还是从网络小说的“发迹史”说起。

首先要提的仍是网络文学的领军人物蔡智恒,网名痞子蔡。很多人说起自己对网络小说的初始印象,就是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甚至还有很多毕业三四年的大学生都记得,曾经在学校各种文艺活动的舞台剧中,看见过各种版本的“轻舞飞扬”。

台湾一位媒体人士告诉记者,台湾的网络小说出版是从痞子蔡开始的,后来烧到了内地。1995年台湾BBS兴起,1997年底痞子蔡开始在网上写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1998年他的小说就出版了。但事实上痞子蔡真正被台湾媒体重视,应该是他在内地大红之后,因为台湾媒体以前非常看重纯文学,几乎不报道通俗文学。痞子蔡的小说在大陆正式出版是在1999年底,之前可能出现过盗版。其后的《雨衣》《爱尔兰咖啡》,痞子蔡带动了网络文学的热潮,从内地到台湾,出现了大批的网络文学创作者。

大概在1999年,内地有号称“五匹黑马”的网络写手,即邢育森、宁财神、俞白眉、李寻欢和安妮宝贝。俞白眉的《网络论剑之刀剖周星驰》等文章流传较广;宁财神,代表作是《缘分的天空》《假装纯情》;李寻欢和五朝臣子将“榕树下”那帮大名鼎鼎的写手们召集起来,出版了《活的像个人样》《我的爱漫过你的网》《女人心事风过留香》和《生活的原味》四本精选集;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等,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据说“五匹黑马”在没有出书之前,只是在网上贴着自己的文章,而上海三联书店在1999年5月出版的《进进出出:在网与络,情与爱之间》一书,是第一本将他们的文字归在一起的成书。

2000年,“光明书架”的严平博士在他人的推荐下,看到了今何在的《悟空传》,虽然“没看得太懂”,但觉得稿子不错,于是与人合作,将这部流传于网络的“西游记”变成了切实可感的出版物,不想成了内地“最佳网络文学”,带动了又一波网络作品的出炉。很多网络文学爱好者还对今何在的《悟空传》记忆犹新。至今,在当当网上邮购此书,还经常遭遇脱销的状况,有人知道记者要做这类选题,还千方百计委托我一定要“弄一本《悟空传》”,只是为了收藏。

此后,王小山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沙子的《我不是一粒沙子》、心有些乱的《绝色》、南琛的《太监》等人的图书出版,统统被纳入“光明书架”的“网络人文丛书”。但据严平博士介绍,这些书反响比较平寂。

在网上做的一次调查中,很多人还提到了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甚至有位成都妹妹称,当时“狂喜欢这本书,还落泪了”。2002年9月,慕容雪村的作品成为网络文学一个亮点。

在2003年的青春小说风潮中,林长治的《沙僧日记》、何员外的《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赢得了不少学生读者;孙睿的《草样年华》在网络上火了一把,并且“墙内开花墙外香”,在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火了一把,2004年方在国内正式出版。趁着这股势头,孙睿又接着推出了第二本书《活不明白》,据说该书开印就是15万,出版商已经投入了10多万的广告费用,仅固定媒体广告位就投入了6万元左右。

如今,痞子蔡推出了新作《亦恕与珂雪》,安妮宝贝也有《清醒纪》,赞誉者不少;今何在的《若星汉的天空》,何员外的《何乐不为》,林长治的《Q版语文》,反响却没有各自的首部作品好。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与更新,网络文学创作者前仆后继,于是各大网站发布的新作层出不穷,不少作品的点击率奇高。各出版社纷纷在网上寻找、发现新人,谋求出版他们的新作,甚至尚未写完已被预订。网络成为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文字表达载体和出版创作平台。

网络语言冲击生活

不可否认,2004年,网络小说的出版已成风潮。上“天涯”等文学网站观察一下,可以发现很多出版社发的帖子,就是在公开征集稿件;也不乏一些创作者对自己的作品明码标价,直接声明如要出版,起印数多少、版税多少,赤裸直接。世界知识出版社王立工作室负责人王立认为,这说明了出版商业流程的开放,很多出版社都有专门的编辑在各个文学网站中搜寻信息,跟踪观察创作者的状态,符合意向者,会进入正式的出版商谈。这绝对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工程,但确实能有人脱颖而出,虽然比例少,但其作品质量还是不错的,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生命力。

一位出版策划人李叙的观点很有代表性,他说:“网络小说为什么成风潮?换句话说,也就是说这个点击率是否值钱?当然,网络小说出版应该不仅仅是点击率的问题,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出版的模式。”

首先,2000年出现的网络小说是一种新的文风,也就是网话文,它不同于我们传统的白话文,文字更加活跃和跳跃,在白话文中被认为语法错误或词不达意的在网话文中被广泛应用,并且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所接受。

文字风格的改变,更适合当代年轻人阅读,在网络上被传播,这就是最初的网络文学。代表词汇有:东东、MM、青蛙,还有恐龙、等等。

但是由于网络文学兴起过快,网络语言被广泛应用,所有的中小报纸杂志都不断地使用网话文,不懂什么是网话文的一些作者,认为在网络上发生的事再加点网络的专有“名词”就是网话文,一时间我们看到的许多网话文书和文章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大概在2002年的时候,很多报纸和杂志意识到过多的网络语言让他们的报纸和杂志销量降低,也降低了他们原有在文字和文学上所创造的高度,也就从2002年开始抵制带有网络语言的文学。

由于1999年至2000年间的网话文和网络BBS的风靡,网上阅读已经成了年轻人阅读的一种新的方式,而今天所谈到的“点击率”等问题,其实并不是两三年前我们所说的网络文学。因为网络已经成了一个新的传播途径,很多无名的作家为了获得出版或者书商的认可,他们开始通过在网上发布自己的作品。(下转第05版)

其中有很多作品获得了部分网民的认可,如《草样年华》,这其实就是曾经放在网上被争相阅读、最后被书商看好后出版的一本书。还有好些图书都是在网络上被首肯的图书在传统图书市场也获得了非常好的销量。

为什么“点击率”能做一个卖点,主要是现在很多报纸在报道新闻的时候常常会引用Google上的搜索数字,就连Baidu还搞了个网民搜索福布斯中国富翁人气榜。由此“点击率”被不了解网络的人认识了,在他们的观念里点击率越高就说明这个人越有名,既然那么有名,我肯定要关注啦,于是“点击率”成了书商炒作一本书的卖点。

但是今天新出来的一些书,所谈到的多少多少万点击率其实很多都是假的,可以说有些网民根本没有听到过,或许这些稿子只是在网上某个小论坛或某个网站刊登过一小会,几千的点击率被看作几万甚至几十万。而有些根本就没有上过网。

至于超人气等等,其实也都是通过“点击率”折射出来的概念。

当然,这也是一种出版的新模式,通过网络这个受众面相对于狭小的市场来看一下市场的反应来决定是否应该出这本书。对于出版社会有一个参考线,而在过去出版社和书商往往是感觉这本书能畅销,感觉这本书能卖好来做图书,这样也就存在着风险,并且风险是非常的大。通过这种新的模式对于书商和出版社来说都是一种降低风险的好方法。

利润分割各家有高低

目前出版的网络文学多是青春读本,而书商们推出青春读本的行为,与其说是新的创意,不如说是被逼无奈,想想看:除了在校学生外,现在还有多少人对文学感兴趣?

甚至有网友认为,新概念作文比赛出来的新秀也就那么几个有限的人,出版商在学校找不到韩寒、郭敬明一类的合适人选,就跑到网上找,春树、李傻傻一批人就这样被“发掘”出来,多少有点盯着钱看的势利嫌疑。但如果说出版商完全不追求一定的经济利润,忽视市场需求不顾一切推出一本作品,那是不可能的。

王立认为,出版网络小说,如果市场定位准确,成为超级畅销书,那么这本书的利润就非常可观。以2002年当代世界出版社引进的《我的野蛮女友》为例,当时几乎与电影是同步引进的,据说其发行量有二三十万,单价如果只按25元算的话(原书定价26.80元),就有六七百万,除去版税、印刷成本和宣传费用,出版商也还是有数百万元的利润空间。

还有出版人分析,2000年、2001年不少网络小说卖得不错,很多出版商都加入了“抢钱”的行列,虽说后来亏了,但还是“亏不到哪里去”。因为网络小说反正多少会有读者,而且一般拿到的都是成稿,编辑也相对轻松;未成名的创作者稿酬也较低,一本书只要做到5000本就不亏了,何况大多数时候,网络小说的印数都在3、5万之间。只是这样的利润可能比出版商预估的要少很多。

以发掘网络新人新作的网络原创文学大赛来说,出版商能获得多少利益?对此,与新浪网合作举办了第一届“新浪·万卷杯”中国原创文学大奖赛的万卷出版公司有深切的感受。据说该公司原本打算继续与新浪合作,开办第二届网络原创大赛,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新浪网与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的合作。万卷出版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佟晓波这样解释,选题资源的强势分流和优势汇聚,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谁能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无疑将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建立了良好的资源储备。出版社需要有效传媒扩展影响,需要出版资源储备,这些需要是造就第一届“新浪·万卷杯”中国原创文学大奖赛的基础。

事实上,参赛人员在11月底达到了高峰,期间一天投稿有500余份,最后甄别筛选的来稿有18517篇。长篇小说大奖阿闻的《纸门》在2004年2月出版,而铸剑的最高小说奖作品《合法婚姻》得以同年5月出版发行。《纸门》预计印数5万,《合法婚姻》预估市场发行10万册,实际首印数都以2万册开机,“实事求是地来讲,市场销售同我们的理想预计差距很大”。

佟晓波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少有点不堪回首,但其间消费群体的错估是最为致命的。点击率并不代表阅读率,而阅读率也不能代理购买率。层层递减,数量惊人,网络阅读同纸媒阅读并不是同一消费群体,出版社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局势。作者的知名度有局限,虽处于成名上升期,但在媒介面前依然处于弱势。作品本身在目前消费潮流中也并不占据优势,另外整个包装上市,营销宣传,新浪网的支持与跟进都存在纰漏和失误。小说大环境的滑坡是无法靠这次大奖赛就能挽救的,何况还有这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台湾作家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网络小说的开山之作,而台湾城邦商周出版的藤井树系列网络小说作品,也从台湾红到了内地。内地网络小说的出版与台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此,记者向目前就职于台湾某媒体的台湾网络小说原创者王兰芬(代表作《寂寞杀死一头恐龙》)简单了解了台湾网络小说出版状况。王兰芬介绍说,现在台湾的网络小说出版还成风潮呢,不像大陆似乎是退烧了。台湾这边的出版商也有人专门在网络上充当“伯乐”,发掘点击率高的或者比较符合他们出版标准的文章,但是好像不多。

王兰芬认为,出版商选中网络点击率高的作品出版,利润很不错。比如台湾,现在的文学市场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好了,几乎没有几本书可以再版,但如果是网络小说的话,再版是轻轻松松的。何况网络小说作者多是新人,要的版税不会太高。“真的,台湾很多过去根本看不起网络小说的大出版社,现在卯起来抢网络小说哩,因为书市真的很惨淡!”

出版商面临着对网络出版风潮的顾虑,是否能保证小投入、大产出、低风险,或者说投入与产生成正比,对于这样的效益追求能否实现,我们目前还不能轻易地下断言。

书商作者理性对待

光明书架严平博士指出,现在网络和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随着出版商对网络资源的重视和利用,很多非网络小说也在网络上做宣传,网络小说的出版与传统的出版模式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小说层出不穷,从创作者、出版商到读者,观念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能日后不会再提限定“网络小说”与“非网络小说”的意义。

孙睿新作《活不明白》的出版策划人蔡贤斌也认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网络小说从2000年备受关注的“散兵”到2004年在出版商手中争相绽放,出版业所处的环境早已发生了变化。《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让很多人意识到什么是网络小说,当时大家对其形式的关注多于内容,都很新鲜,所以卖得好;《悟空传》是内地第一次以调侃的语言、以《西游记》为蓝本,重新演绎的网络小说,和当时周星驰的电影《大话西游》形成呼应之势,所以大受欢迎。眼下,网络已经成为出版商的一个产品宣传的平台和资源汇集的载体,出版商的理性程度更高,一般都有读者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以高中、大学生为主,大概有80%的作品都是针对这个读者群,所以书的内容深度不够,但语言、情节设置都是符合他们的标准。在书正式出版前,出版社也不会在网络上全部连载,起码有30%的内容是不会出现在网络中的,目的只是为新书达下一定的读者基础。

作为一个网络文学创作者,王兰芬认为,传统的出版模式把大家对小说的胃口都搞坏了,很多人就是玩文字技巧,搞得人看不懂又很不耐烦,根本没有人要买书,所以很多人那时都在喊:“小说已死”!所以,网络小说还是有很多读者,也改善了创作者的环境。

在网络上比较吃香的,主要还是一些校园爱情题材的、幽默的,可能和内地说的“青春文学”、“校园文学”差不多,因为买书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学生。在书腰上,也会印上“超人气”、“点击率”之类的宣传文字,那都是出版商的点子。

说到她自己的网络创作历程时候,王兰芬说:“我把《寂寞杀死一头恐龙》的文字放到网络上的时候,已经和出版行业有接触了。如果想出版,直接拿给那些总编辑看就可以,可是我没有。当然也想变成可以触摸的出版物,但我希望先通过读者的考验吧。我不知道我的小说被接受的程度如何,也不想出版一本人情书。所以在网络上做了一个实验,结果大受欢迎,也被出版商在网络上看中了。”

所以,王兰芬觉得在网络小说出版风潮下,对像她这样的创作者来说,与传统的出版模式相比,行了很多方便。首先就是通过了读者的考验,不用靠以往得文学奖或认为什么有力人士才能出书。早期的出版模式把台湾的文学带到一个死胡同了。幸好现在有了网络小说,虽然很多文艺界人士还是骂个不停,但创作者至少有了一条新路了。

80后作家布拉格之夜则指出了网络小说出版的另一个问题,即所谓的“垃圾作品”也大量涌现。他说,网络小说的出现以及出版成风是青年们对于此类图书的消费导致作者和出版社予以大量“生产”,这种生产一方面促进了文学的平民化和普及化,而另一方面则将大量好的作品束之高阁,成为了阳春白雪,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鼓励了垃圾作品的出版。

网络文学几经兴衰,好作品犹如荒漠中的几点绿色,本就可怜,而大量的文学垃圾又带给它狼籍的名声,网络需要正名,网络作家需要价值体现,更重要的是,读者也需要更多的精英作品——这是创作者和出版商除了自身利益之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网络小说典型书目

《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痞子蔡著/知识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12.80元

《雨衣》痞子蔡著/知识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13.80元

《爱尔兰咖啡》痞子蔡著/知识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14.80元

《悟空传》今何在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14.80元

《若星汉的天空》今何在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20.00元

《清醒纪》安妮宝贝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22.00元

《沙僧日记》林长治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18.00元

《这个杀手不太冷》王小山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18.00元

《我的野蛮女友》[韩]金浩植著何晨等译/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26.80元

《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慕容雪村著/时代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16.00元

《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何员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15.80元

《何乐不为》何员外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15.00元

《草样年华》孙睿著/远方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19.50元

《活不明白》孙睿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19.80元

《寂寞杀死一头恐龙》王兰芬著/知识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18.00元

《合法婚姻》铸剑著/万卷出版公司2004年5月第1版/22.80元

《纸门》阿闻著/万卷出版公司2004年5月第1版/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