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只有爱情不会出错
摘要:
带着热烈的、讥诮的、调侃的同时是不失理性的态度注视着生活以及生活外部的关联部分,她最终把爱情当成了自己的信仰。
这是一部关于英国伦敦中产阶级女性的小说,尽管译者在前言中强调,这不是一部通俗的文学作品,我还是一口气把它读完了。毫无疑问它是一本很易读的书,它并非要给读者什么启示,而是向我们讲述了一种生活,在这个前提下,故事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作者也把故事放到了次要的部分,在大结局中她几乎没有作出更为详尽的描述,想必译者也是考虑到作者把视野一直停留在生活的表象而对读者是否能够看到这本书的本质产生了忧虑。
从直观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生活的万花筒,千万块色彩缤纷的碎片被包裹其中,这些碎片包含着生活的细枝末梢、敏感的爱情体验、时髦的娱乐信息在公众中的反应、还有女人对逐渐衰老的容颜的担心,构成了一幅生动详实的生活画卷。
女主人公克拉拉是一个普通的英国职业妇女,同时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风风火火地穿梭在家庭和工作之间,同时在内心感到了疲惫和迷惑。她的性格是那种坚强、豁达、勇往直前的女性代表,但是生活的繁杂让她时常身心俱累。她在一次采访中遇到了现代舞演员邓菲,起初这个远离生活的男人在克拉拉眼中是一个滑稽角色,她对他有好感,同时又深感自己和他不是一条道上的人。在此之前,克拉拉的丈夫正是她认为的那种具有安全感的小男人,温文尔雅,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快都能保持一种彬彬有理的绅士气度,不过后来克拉拉开始对丈夫产生怀疑,她发现自己的中年是向青春和美丽的告别,丈夫却是在向成熟和魅力靠拢,这使她不自觉中产生了焦虑。
她对生活并不满意,认为家庭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正是这种矛盾的心理让她有时会歇斯底里,她常常生活于幻想之中。不过她很少把情绪带进家庭和工作,只是偶尔像个主妇那样发发牢骚,然后一笑而过。在最后她的担心终于变成了现实,丈夫在一次旅行中突然告诉她自己要离开了,在这种情况下克拉拉像其他女人一样在最初无法接受,但很快她就理清了头绪,尽自己的努力让生活完好无损,这一点恰恰符合她在前面的性格,她是一个坚强和豁达的女性。在小说的最后作者果断地送给克拉拉一个美丽的祝福,她不到三个月就找到了新的伴侣,那个人就是现代舞演员邓菲,克拉拉失去了丈夫的爱情后,重新和邓菲燃起浪漫的爱情之火。
作为一个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简单常见的爱情故事,既没有灰姑娘也不存在英俊的王子,有的只是克拉拉自己都感到厌烦的“絮叨”。语言是本书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在叙事的过程中,精妙幽默的句子就像一阵又一阵的泉水喷涌出来,口语的对白使你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你甚至可以由那些对白来揣测一下人物的表情和所处的环境,就像电视剧那样为读者构成一个整体性的精神形像。通过语言,主人公克拉拉给人的精神形象就是:带着热烈的、讥诮的、调侃的、同时是不失理性的态度注视着生活以及生活外部的关联部分,最终把爱情当成了自己的信仰,认定它将永远不会出错,同时勇敢地承担起生活的重担,把两个孩子庇护在自己丰盈的羽翼下,带着他们一起投向新的幸福之乡。
尽管该书通篇几乎没有任何爱情细节的着力描写,但是爱情依然是这部小说的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是家庭琐事,还是人际交往或者没有了激情的性关系,都莫不与爱情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联系。在这些描写中,有很多放在别处就会被当成是粗口和不堪入耳的句子,但作者决非是刻意走低俗路线,她追求的是一种人物个性,她将巨大的精力和笔墨用到了人物的塑造上,在此期间,爱情作为一个巨大的载体承重着这一切的发展和变化。
这本小说把人们对时尚的敏感和热衷进行了戏噱的阐述,表达了在媒体的强劲冲击下人们的疲劳和精神生活的迷失。作者通过克拉拉这个人物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人们在世俗的进取心中,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发展的不平衡应该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本书所描述的不是单纯的个人现象,而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所采用的对白和心理描写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社会性。由此可见,英国女作家英蒂亚·奈特本质上是一个严格的现实主义作家,以这种态度作为原则,她对具有当代英国特点的女性生活作出了最为准确的诠释。
《盘子上的生活》[英]英蒂亚·奈特著徐蕾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1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