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李平:竞争才刚刚开始
翻译
报道时间:2004/7/16
作者:李平,刘颖
摘要:
6月18日,中国出版集团旗下商务印书馆与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签订协议,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独家授予商务印书馆其所有的图书的中文版的专有出版权,此后哈佛经管图书将不再授予内地其他出版社出版。作为即将进入针对经理人读者的高端产品市场的商务印书馆,对财经出版领域做何看法,我们采访了该社的总经理助理李平。
目前,国内500多家出版社中,有490多家参与经管图书出版,这一领域的竞争无疑是很激烈的。但是作为进入者,商务认为,财经出版领域依然存在一定的市场空间。
以上的论断首先基于大的市场背景。国内的市场正在向成熟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不断提升,大家都非常注重学习,所谓职业经理人的阶层正在形成中。因此,这一市场的总体需求还呈现上升的趋势。
目前国内对财经图书的主流需求是比较低的水平,真正畅销的图书往往是比较通俗的、初级的类型。就是说,很多管理者以前都没有系统学习过管理知识,现在正在从基本的内容开始补充。而大众读者对于通俗的经济类、管理类图书需求也比较旺盛。市场上大家真正看好的还是《水煮三国》,《麻辣水浒》,《经济学是什么》这类的图书。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真正的职业经理人阶层成长,需要的是更加专业的内容。
从出版社的角度来看,虽然进入这一市场的出版社很多,但实际上前10家出版社的市场占有率超过40%。其中最高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市场占有率大约是7%。由此可以看出每一家的市场占有率也不是很高。也就是说,某一家出版社的垄断地位还没有形成。另外从图书的内容来看,这前几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也不太一样。比如机工社的书针对职业经理人更多。人民大学出版社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书比较多,教材、学术图书多,这和中信社,机工社的风格不太一样。经济科学出版社、财政经济出版社的专业教材和考试类图书多,与其它走市场零售渠道为主的出版社又不同。因此,从某程度上讲,大家的风格仍然没有形成,主要竞争者的产品结构甚至还有互相补充的作用。
从品种上来看,财经类图书的新书品种是非常多,但是很多产品定位还不够清晰,还不够细分。某些领域还以系统发行为主,并未展开很激烈的竞争。这都是市场存在的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管图书市场的竞争还没有真正开始。随着各家出版力量的发展和完善,未来几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当然,市场需求也会更加成熟,各种操作会更加成熟、更加规范。
商务与哈佛合作的产品大部分为高端产品,当然也有比较通俗的读物,但读者定位很明确,就是职业经理人。哈佛的有些图书相对于目前中国读者的状况而言,似乎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读者对知识的渴求也难以预料。类似哈佛商学院出版社产品的高端图书在今后的市场前景一定会比较稳定。
此次,商务与哈佛合作主要基于品牌合作,是一种战略的合作。商务的品牌形象是比较严肃的,在学术书、工具书等出版领域都有比较好的积累。另外商务的翻译质量是强项。因此与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合作,进入财经出版领域,对双方的品牌培养都有好处。目前商务已经建立了一个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国内一流经管专家学者组成的翻译咨询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也正在充实当中。我们希望能与国外同步出版或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版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的优秀图书。第一批产品估计将于今年年底明年年初进入市场。(刘颖/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