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也无风雨也无晴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4/11/12 作者:蔡瑛

如果诗人活在历史上,他是圣人;如果诗人住在你楼下,他则是个疯子。曹聚仁对诗人的笑谈,让人击节。近些年,曹聚仁的《我与我的世界》、《北行小语》、《万里行记》、《文心》等流布于坊间,其知人论世之笔为读者称道。

曹聚仁何许人也?他是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新闻史、学术史等方面留下自己痕迹的著名文化人物,著述逾4000万字,堪称文史淹通、才情兼备、边走边写的大家。新中国成立后,他悄然移居香港、澳门,因此大陆读者对其知之甚少。因多年被浮云遮蔽,在文学史、新闻史上难觅其踪影,在青年读者的知识谱系中更遑论其精神因子。李伟先生的《曹聚仁传》以详尽的史料,描述了曹聚仁让人一咏三叹的人生,既记录了时代在其身上打下的烙印,又揭示了他对时代卓尔不凡的影响,还描摹了他与同时代知识分子的恩怨亲疏,凸显了其潇洒从容的风度与独立特行的风骨。

对20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曹聚仁无疑具有文化文本意义。他幼受庭训,腹笥丰厚;章太炎旌门自悬,使其具有浓郁的历史情结;耕耘于暨南大学等,创办《乌鸦》杂志,声名远播;在国势阽危之时,带笔从戎,战地通讯撼人心魄。新中国成立后,在海外媒体对新中国怀疑、观望乃至妖魔化的情况下,以不“反共”、不“亲共”,而“知共”的笔法,报道新中国风雨兼程的步履,评骘风流俊彦,成为毛泽东、周恩来等的座上客,纵论国是,备受瞩目。他还凭藉与蒋经国的旧谊,为两岸统一奔波,这更使他成为谜一样的人物。

显然,曹聚仁不属于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两个极致,而是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典型,因而其取舍反映了时代的多重变奏。他多姿多彩的人生角色,又使其具备了衡史论人的多维视角,因而其著述文史并蓄,既有史家的功力,又切中肯綮。他不拘形迹,交游契阔,与章太炎、鲁迅、章士钊、朱自清、李叔同、柳亚子、周作人等色彩、气质、职业等迥异的文化名流桴鼓相应,风谊平生师友间。因此,他的自传《我与我的世界》等,尺水兴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使人看到他与同时代知识分子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进而洞悉在社会狂飚突进般的转折时期知识分子的精神旅途。李书磊先生说,从曹笔下的小事情可见大历史,可谓一语中的。

“爱国人士”,是周恩来对曹聚仁的定评。曹聚仁不是历史前台的风云人物,但他可引导读者走进历史的后院,欣赏别样的风景。他的离去,当然不是广陵绝响,但也可断言:他是走一个少一个的文化大师。荆榛易布,大木难成。其人其事折射出的思想文化风云,不仅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命原生态,更是一个值得深品细究的文化话题。那个波谲云诡的时代虽匆匆而过,曹聚仁这一代文化人蔚成的精神仍需来者思之重思之。

《曹聚仁传》李伟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