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市场化数字化下文艺社突围之道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2/10/9 作者:


■商报记者 孙珏

传统文艺出版是坚守阵地还是谋求转型?文艺社究竟要如何应对读者阅读偏好的改变和市场挑战?日前,在长沙召开的中国出版协会文学艺术出版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工委)2012年度工作会议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副总裁、“文工委”主任潘凯雄,湖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朱建纲,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总经理张天明等领导,以及40多家文艺社的掌门人,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等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市场化、数字环境下传统文艺出版的突围之道。

据了解,此次工作会议是“文工委”自2010年10月成立后的第三次会议。会议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承办,由“文工委”负责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主持。

邬书林在会上强调,商业和数字只是传播的手段,作为中国文艺出版人,要承担起文化传播的使命,时刻牢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多出精品之作,为中国出版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为中国作家开拓广阔的阅读市场,为全世界读者提供优质的阅读。

潘凯雄就会议主题的背景与愿景做了说明。他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文艺出版,至少有两大主题占据着主导地位:一是“商业娱乐化”,一是“数字化”,而让人困惑的是,在经过一阵热闹的追逐之后,传统文艺出版为何并没有迎来真正的大繁荣?反而让许多文艺出版人对自己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产生了迷茫感和怀疑感?那么,面对文艺出版的困局,是商业环境的影响还是数字环境的影响,亦或是传统文化出版自身的问题呢?在商业环境下和数字环境下的传统文艺出版究竟要如何破局?

朱建纲在会议上表示,出版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内容的掌控。而一旦掌握了新技术带来的各种载体和渠道,出版从业者就能迅速有效地把优秀的内容传达到更广大的读者群体。围绕大会主题“数字化背景下传统文艺出版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张天明表示,面对数字化转型节点,中南传媒已将数字出版列为第一的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全面介入、全员进入、平台推进、资源整合的发展原则,重点打造数字教育、大众阅读、数字社区、动漫游戏四大平台,构建集各种端口于一体的数字化传播体系,致力于将中南传媒打造成为华文传媒界内容运营商、信息服务和综合传播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南传媒副总经理、湖南文艺社社长刘清华做了主题演讲。他认为,不管商业化数字化浪潮如何冲击,文艺出版在传承文明、传递正能量和传播正向,价值的本质上不会改变,也不能改变,更没有一家技术公司可以替代出版商的角色与定位。刘清华还介绍,湖南文艺社正在积极运营的“精英作家与商业推广结合”的新模式,这是传统文艺出版在商业时代和数字环境下的一个新尝试,通过把商业推广的手段引用到对精英作家严肃文学中来,在进行品牌整体包装的同时,又不干涉作家创作的独立性,此外,通过中南传媒子公司天闻数媒独家运营所有作品的数字出版权,形成一个从线下到线上的全方位合作模式。可以说,面对充满种种变数的未来,文艺社不仅要正视现阶段自身对新技术发展的应接不暇,还必须主动出击,探寻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出版行业转型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会中会后,记者采访了多家文艺社相关负责人,请他们深入聊一聊,在市场化、数字化背景下,一直被唱衰的“文艺”出版,究竟何去何从?他们有哪些困惑,又在寻找哪些重获市场主动权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