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未来:学习或将成为人的第一需要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12/10/19 作者:


《学习提升境界》王承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版/36.00元

○陈忠龙(陆军指挥学院教授)

读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承庆的新作《学习提升境界》,深受启发,感触良多。且不论短短20万字的一本册子,引用、评价、宣扬了从孔夫子到马克思,从毛泽东到“科学发展观”的众多哲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思想和名言警句,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钱穆的《国史大纲》、任继愈的《佛教史》、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以及王夫之的《读通鉴论》、朱永新的《改变,从阅读开始》、曹文轩的《阅读是一种宗教》,还有叔本华、沈从文、吴晗、熊十力、徐复观、傅斯年、罗家伦、蔡元培、胡适、朱光潜、林语堂、卞毓方、培根、奈尔逊、温斯顿·丘吉尔、塞缪尔·亨廷顿等等,他们在有限的生命时段所创造的辉煌事绩,仅仅就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和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提出的许多新认识、新观点,颇感人深思。

书中提出了学习要从不自满开始。“满招损,谦受益”这一至理名言,可以说在人们心目中早就扎下了深深的根基。甚至对“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背得滚瓜烂熟。然而,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真能做到这一点呢?

自满,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形成、发展,导致不读书、不学习、听不进不同意见而不知其危险,花天酒地而不知其危害,骄奢淫逸而不知其耻辱。

用“心”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思”等等说法对每一个求学者来说都是十分有益的。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书本可以学到广博深奥的知识,往往“共相”多。在使用中可以学到专门知识,但“殊相”多,两者有机结合,“殊相”与“共相”互补,方才受益无穷。“满瓶子水不晃,半瓶子水晃荡”,岂止是对一知半解而自以为是者的一种讽刺,更是对渴望求学者的一种提醒。从书本上学,从实践中学,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学,学无止境,学海无涯,是求学中时刻不可忘记的。

书中表达了作者多年学习理论、钻研军事的新见解。例如第52页“‘学’而‘思’”这一节中对《孙子·谋攻篇》中“伐交”思想的新诠释。可以说,“伐交”即用外交手段取得解决军事争端成了一贯的解释,十一家注孙子,今译新编孙子兵法以及当代研究孙子的著述,无不把“伐交”当作外交活动解释。而作者通过引证、分析、说理,提出了“伐交”是“军事封锁”的新见解,占领“交地”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其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威的学习姿态和敢于打破惯性思维,开创学说新路的致学精神,令人慨叹。

学习急用的新知识,好比种庄稼施用速效肥;而有选择地读点古书、“闲书”,好比对农作物施用农基肥,虽不能立竿见影,但从长远说,是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的。这本不太厚的书,对哲学、历史、宗教、思想、政治、军事等方面涵盖之广、研究之深、提法之新,是值得细细品味的。而其穿越认识层面,直击内容和方法层面的独到之处,更使其成为“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学习方法论的力作”。相信读者自能体会出它的味道。